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姬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姬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3/12/18 8:32:48

姬发,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继位后,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讨伐商朝,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

武王建国后,把王畿之外和偏远的土地、奴隶等分封给亲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被分封诸候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交纳贡物,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政治局势。

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逝。继位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周公爱惜人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说:“周公在吃饭时有贤人来访,周公马上吐出口中食物出来相迎。

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伯邑考,一个奇怪的名字,也许就牵扯出了三千多年前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悬案。

商周时期,古人和现代人的称呼可大不相同,那时候一般是不称姓的。

大家要了解个概念,什么姬昌、姬发、姜尚、赢政,都是后来人这样叫,在当时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的。

那时候古代成年男子通常是不称姓的。这些带着姓的名字都是后来人硬给加上去的。

咱们看看《史记管蔡世家》中的内容,记载了关于周文王的儿子们:

大家看,并没有什么姬昌、姬发的说法。都不带姓的,都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等等。

那么咱们来逐个分析几个名字。

“姓”,这个字一分两半,就是“女、生”,什么意思呢?意为“从女而生”,代表的是血统。贵族们如果家里有了女儿,到了“及”的年龄,该取名字了,名字中是带姓的。为什么女孩子要带姓呢?其实是为了避免同姓通婚,把女孩确定了姓,大家就注意了,不会泡错了妞,求错了婚。

举例如:姜。“姜”就是姓,而“”是名。

但贵族男性的名字不能这样。名字的开头要么是爵位,要么是封地、要么是官职、籍贯、居住地或者职业等等。这些开头的字有些就逐步发展成为了“氏”。

这就叫“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然后要有排行,这个大家知道,有伯(孟)、仲、叔、季,或者其它什么的。

再后就是自己的私名了。

咱们就拿周文王的儿子们来举例。

蔡叔

封地——“蔡”

排行——“叔”

私名——“度”

当时大家称呼他的时候,可以叫“度”,也可以称他为“叔度”或者“蔡叔度”,但是不能叫他“姬度”。

这是通常的情况,咱们再来说说特殊的。“武王发”。

王,这是他的爵。“武”是谥号,死后追加的。“发”是名字。

为什么没有排行呢?因为他当了王,称孤道寡,太尊贵了,就不能和兄弟们再论排行了。

同样,“周公旦”也是这样。太伟大了,地位尊崇,不和兄弟们论行排位了。当然,也决不能称呼他为“鸡蛋”,他会生气的。

说了老半天,终于早说到“伯邑考”了。这个名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复杂。

“伯”,这不用多说,肯定是排行,是老大。

“邑”和“考”怎么解释?

“邑”是他的封地吗?不对。伯邑考早死,并没有封地。那么,是他的本名吗?也挺怪的,不像。

咱们来看《逸周书世俘》中一段内容:

《逸周书世俘》是周朝初期的文献,里面的记载很接近那个年代。这段文字是说周武王克商以后,将列祖列宗升祭祀。

我们发现,在文中“邑考”和“太王”、“虞公”、“文王”这些称呼是并列的。

咱们来分析分析,假如前面写了一串这样的称呼: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要你写出下一个称呼来,你会写什么?

你会写“刘彻”吗?当然不会,你肯定写的是“汉武帝”。

以此类推,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后面跟着的这个“邑考”,必然是死后的称呼,绝不可能是生前的。

跟据这个原则,咱们再分析。

邑——周朝在覆灭商朝而取得中原统治权之前,通常将商朝称为“大邦”,而将自己称为“小邑”,由此可知,“邑”很可能就是“周”的省略语。

考——《礼记》中说:“生曰父,死曰考”。“考”就是对父辈或更高辈分的死者的尊称。

所以说,“邑考”实际含义就是“周国之父”,表示赞美和怀念。

那么,周武王为什么如此尊崇伯邑考呢?《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这意思是说,周文王认为发和

旦更加贤能,就舍弃了伯邑考,而立发为太子。而伯邑考是在周文王之前去世的。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吗?咱们继续看。《尚书中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说是周文王废掉了伯邑考,而改立武王发为太子。

为什么周文王要废掉伯邑考的太子之位呢?董仲书写了一部《春秋繁露》,这样写道:

“群心贰”

,伯邑考知道朝中的臣子们背离了他,失去了拥护,只好“自引而退”,放弃了太子的地位。

事情到此就完结了吗?没有,咱们看这么一个事情。《列女传晋圉怀嬴》中有这样的记录:

这是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晋怀公,后来晋怀公死了,重耳流落到秦国,秦穆公又将寡居的女儿许配给了重耳。

秦穆公的这个女儿叫“怀嬴”,为什么叫“怀赢”呢?因为她继了晋怀王的“怀”字为名。

我为什么要扯上怀赢这个寡居的女孩呢?咱们再来看看《左传昭公元年》中的记载:

武王的妃子名叫“邑姜

,有史书确定,这个邑姜就是姜太公的女儿。

她为什么叫“邑姜”呢?难道周武王的封地是“邑”?根本不可能。

联想一下吧,这位“邑姜”会不会其实就是伯邑考的寡妻呢?

好了,咱们把整个事情的过程整理一下:

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曾被立为太子。姜太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邑考,一方是太子,一方是重臣,靠着裙带联系起来。

这样强大的势力哪能被容许存在,文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有人则利用了文王的心底的忌惮。

经过复杂的政斗,伯邑考被废,武王发被立为太子。

伯邑考郁郁而终,留下了一个寡居的妻子邑姜。

周文王死后,武王发继位,纳了寡嫂邑姜为妃。姜太公与周武王重新建立了权力联盟。

伐纣成功,周武王夺取天下,姜子牙受封齐国。能如此高位显爵,他靠的不仅仅是军功啊。

钓的一手好鱼!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纣王和女娲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在三月十五日之时到女娲宫进香,因为垂涎女娲娘娘的容貌,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对女娲娘娘题写淫诗,并且还亵渎于女娲娘娘,最终引发了女娲对纣王的报复,她使用了奇宝招妖幡,招来了轩辕坟三妖魅惑纣王。

  • 历史上商纣王是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要说昏庸,隋炀帝肯定不是,杨广的功业现在人其实都可以有目共睹,二楼也说了,3次征讨高句丽,是在太劳民伤财了。商纣王算是暴君,但事实上从《史记》来看不算昏庸,三楼说的宋徽钦二宗更加谈不上暴君。要说最昏庸的暴君我觉得还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但最坏的我想不是周幽王,因为坏与昏庸还是有区别的,最坏的应该

  •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商纣王是否真是这样的:奢侈腐化,杀人无数,性情暴烈,是个暴君。孔子的学生子贡对此事就产生过怀疑。他认为,是有人故意把天下的所有罪恶都加在了商纣王的头上,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考察了商纣王的所有罪恶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在商纣王身上的罪名就越多。也就是说,商纣王的许多暴行都有可能是后人加上去

  • 夏,商,西周时期,反映暴君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商纣王一直都是暴君的代名词。纣王的六宗罪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纣王喜欢的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妲己。史料和传说都认为,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后来的恶事都是在妲己的撺掇下做的。在《封神榜》之类的神话小说中,妲己被描述成狐狸精附体,是一个陷害忠良、搅乱江山、荒淫

  • 历史上纣王真的是一个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是不好说的,古代的历史多数是成王败寇。唐朝、宋朝、明朝的覆灭是因为暴政?答案不是。唐朝因为军政制度给予节度使过大的权力使其滋生野心从而割据战乱(开元盛世之后开始割据,而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时代);宋朝经济发达,南宋时(南宋时已经失中原)总产值占世界8成,比唐朝6成还多,可是挡

  • 纣王是不是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帝辛(?--约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帝辛,

  • "前途倒戈"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会于牧野,各诸侯国纷纷响应。商朝就此灭亡,反戈一击。纣王逃回朝歌。可纣王的前锋部队等战斗一打响。讨纣大军连克许多商朝城池,罔有敌于我师,周武王率兵计伐商纣王;武成》,忽然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就点火自焚了公元前1066年,攻于后以北,在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召开了誓师大会。《尚书,列举了纣王的种

  • 商纣王真是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和隋炀帝多是明君,只是被后来的篡位者修改历史丑化。商朝多次抵抗和击败当时国家周围的几十个外来民族的入侵,甚至灭亡入侵国家和民族。给后来的篡位的周王朝带来几百年的安宁,但是也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国内百姓开始动乱,姬昌联合外族和其他几个镇趁机推翻商朝。隋炀帝也是个明君,目光高远,修运河,开科举,

  • 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殷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不过在一片骂声中,偶尔也会听到有两声异音。2000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一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确实,要为殷纣王翻案,谈何容易。在《史记殷本纪》中纣的形象:“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俨然是奴隶主中的英杰

  • 历史上的三大暴君,夏桀、商纣、秦始皇,分别做了什么残暴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不是暴君,秦始皇没屠过城,没杀过降,没杀过功臣,没杀六国旧贵族,至于儒生,那些人该杀,因为儒生诽谤统一,要重新分封诸侯,而且你看,中国乡村的那些旧习俗很多来自于儒家,所以儒生该杀,秦始皇不是暴君夏朝暴君。桀是夏朝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此人长相粗野无比,力大超人,胸无点墨,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上了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