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什么古代名人感恩的事例吗

有什么古代名人感恩的事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1/19 11:17:07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顾他自己的光辉岁月,不由得慨然感叹:如果没有鳌拜吴三桂、葛尔丹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这番辉煌业绩。他举杯向那些已经被消灭了的敌人敬酒,并大喊:“来世再与我为敌吧!”无须去考究细节的真实,康熙是千古一帝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感慨发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设,没有那些内忧外患,康熙将是一个平庸的太平皇帝,从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谁有关于古代名人感恩的故事??求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

  • 古代有什么忠孝节义的史实与感恩相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食清明”节日的由来说起“寒食节”,也许有些缺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人觉得陌生;但是,提到“清明节”连外国人都知道,这是中国人祭祖的日子。其实,在中国古代这两个节日是合而为一的;然而传至今日,人们除了记得清明节这天要拜扫祭祖及登山踏青外,对寒食文化的其它内容,甚至对寒食节这个名称本身都知之甚少。寒食

  • 古代皇帝哪个朝代的皇帝治国安邦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又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安邦治国最好的皇上,开创了中国古代先河,就是唐朝,太宗李世民,她用23年时间,平东辽,把高丽人,赶出,鸭路江,这个功劳最大,为什么说呢?如果不把高丽人赶出东北,把高丽人打过鸭绿江,还东北现在的安宁,过去高丽人,不少住在东北,李世民能听信忠臣的那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李世民在

  •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之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常常成了王朝繁荣盛世的代名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贞观年间出现了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唐王朝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上,唐太宗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的辅佐下,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农耕,减轻徭赋,救灾恤贫,扶持商业,农商并举

  • 谁知道有关古人感恩的故事?急用!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古代皇帝如何反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给大家数数历史上那些皇帝的反腐招数:No1。打地鼠的嘉庆皇帝。说起嘉庆皇帝,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哥们是个狠角色,爹地乾隆刚死,就把爹地的闺蜜和坤给办了。嘉庆抄一次家,吃了三年。看起来,也是一位反腐战线的排头兵。事实上,嘉庆皇帝工作确实比较努力的,一上来就做了一个表率。当时,新疆搞了一块大玉石准备运

  • 古代帝王是使用什么方法来管理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中央集权制是根本。法与德共举。弘扬儒学,以教化;仕与民同法。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古代帝王管理天下无非就是那几招而已,好像也没有怎么变过。我来总结一下,他们的手段和方法吧。第一招,思想是关键我国古代基本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的,也就是君是君、臣是臣、老百姓是老百姓。皇帝吃肉、大臣们喝汤、老百姓负

  • 你认为古代哪位君王治国最有成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用了短短25年,把北宋户口增加了400多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倍。谢邀!我不懂历史,只看过电视和一些小说,不知道是否真实,我的看法是唐代李世民是位好皇帝。清朝中前期康熙是位好皇帝,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虽是人,善于团结汉人共同治理国家,在孝庄太后的辅佑下,微服私仿,体察民情。镇压朝中帮派,御驾

  • 古代历史上有谁是中庸治国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

  • 汉武帝究竟是以法家路线治国还是以儒家路线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