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子“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正确吗?

孟子“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正确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1/19 19:44:26

谢谢邀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推恩足以保四海”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它的重点是紧挨着它前面的“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句话,“举斯心加诸彼”,这是孟子由《诗经大雅思齐》中“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段话中引申出来的,通俗的讲也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意思。

这是孟子非常著名的一个观点,也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彰显出了我们中华文化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色,它抓住了国家长治久安的要害,这已经不能仅仅用正确来形容它,应该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是一个极具社会进步价值的观念。

“推恩足以保四海”是儒家“推己及人”核心观念的社会体现“推己及人”在儒家一系列的观念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儒家的诸多经典中,处处都体现着对这一观念的发挥,比如: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运大同篇》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礼记大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篇》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这类观点在儒家经典中还有很多,她缘起于孔子在《礼运大同篇》中提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只有无私才能“为公”,自己冷了,马上想到别人也会冷,自己饿了,马上想到别人也会饿,等等等等,把对自己的关爱推广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推己及人,将这种美德发挥到极致,就是孔子所说的“天下为公”。

私心是什么?就是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划分善恶美丑,然后只顾着自己趋利避害,完全不顾别人的死活,试想要人人都这样,那与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还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不仅是儒家,可以说各家学派,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看一个人的修养高低,关键就看他在“公”与“私”之间是怎么制衡的,“私”占据的成分越少,就证明他的修养越高。

比如道家的老子,就主张要“少私寡欲”,对自身的私心贪欲,要进行合理的限制,做人做到最顶级是什么呢?就是“无己”,这差不多就是绝对的无私了,虽然很难做到,但古人对这种境界的推崇是非常高的,比如墨子就说过要“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这样的话,庄子也提出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观点。

将“推恩足以保四海”运用到实践中就是“社会大同”的理想状态虽然绝对的无私很难做到,但有这么多古圣先贤的话语为我们崩根弦,能时时的警醒世人,情况还是要好很多,毕竟每个人的私欲,都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无所顾忌的打开,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推恩足以保四海”看起来要求很高,但高有高的好处,圣贤提出的标准虽然高,难以做到圆满,但即使是高开低走,其效果也要远远优于放任自流,唐太宗曾说过: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帝范崇文第十二》意思是说,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实际效果也会自然得到提高。这就象是我们练习跑步,如果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万米的话,那么通过练习,我们很容易就能达到五千米,但如果定的标准只有三千米的话,可能跑一千米就累了,如果只定一千米的标准,我们也许连五百米都跑不到。

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直在挑战世人的道德极限,不断的在挖掘我们的潜力,这就相当于是为自己定了一个持续增高的目标,通过文化的推广和普及,相互督促的群体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自然会得到感应,将一系列的道德理念熏陶进我们的身心。

这种效果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一旦到了紧急关头,就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就比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虽然疫情来势汹涌,但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全国上下的万众一心,在疫情的核心地区,数座“小汤山式”医院正在加紧进行,全国民众齐心协力,或加班加点,或捐钱捐物,或自行隔离,这种高度的和谐,如果没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是很难达到的。

这就是在高标准高要求下关键时刻所并发出来的能量,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的传承,早就深深渗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如果我们能再主动一些,将“推恩足以保四海”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传统美德更好的继承下来,那么它的尽头,就是“社会大同”的理想状态。

总结总之,悠久的文化必然会产生符合人性及世情的道德标准,她不仅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停的净化着我们的灵魂,圣贤告诉了我们无私即可为公的原则,我们每个人也都想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想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想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国度,但这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我们每一个来共同创建和维护。圣贤的话语,是点亮我们前行的明灯,十分值得我们拥有和珍惜。

悟空问答,我来回答,不请自来,勿怪,勿怪。

“推恩足以保四海”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简单来说就是孟子让梁惠王,把对家人一样的恩情,也分给老百姓,让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实行仁政。

孟子的思想在继承了孔子的礼义智基础上,提出了至少更符合实际的仁的主张,这是非常有进步的。治理国家当然不是仅仅施行仁政那么简单,但是至少对国家的安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综上所述“推恩足以保四海”这句话,要在逻辑的严密性上来说是不对的,但是这句话的意义是对的,对国,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杞人忧天是不是民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

  • 商朝的奴隶从哪里来?商朝的奴隶都是什么人组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商朝是一个奴隶社会,而我们对其了解多根据《封神演义》,无论如何奴隶社会都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奴隶不被当做人,下面我为您解释一下商朝的奴隶社会。奴隶的来源说实话,东方的奴隶社会没有西方发达,商朝也是如此,并没有像古罗马那样十分完善的奴隶市场。所以商朝时期的奴隶大多来自于战犯,商朝时期不像封建社

  • 关于史上最强一届龙虎榜的成就者宋仁宗的趣闻轶事,大家知道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长,他本人又是那种温和的性子,再加上宋人爱八卦,所以仁宗留下来很多逸闻趣事。01,仁慈的宋仁宗光脚祷天北宋至和三年【1056】正月初一,赵祯御大庆殿受朝。因为前一天除夕大雪,有一处宫殿的房架被压断,赵祯非常迷信天谴那种东东,就在禁庭,“跣足祷于天”,就是说在大雪天,47岁的中年大叔

  • 秦国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前后八代君王,为何都是很贤明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贾谊《过秦论》里的那句“奋六世之余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所谓“六世”指的是孝公、惠文王、武烈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位秦王(公)!而献公则是孝公的父亲。提问者所谓八代国君都很贤明多少有些夸张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自献公始,一直到秦始皇,秦国没有出过真正意义上的昏君。即便是几位具备庸君、或

  • 周朝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可以娶妻生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秦朝之前的社会,夏朝、商朝、周朝是奴隶制社会,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是奴隶制社会吗?这是因为在夏朝、商朝、周朝时期,占据社会劳动力的主力是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是归属于贵族之下的奴隶,社会上的绝大多数物产生产都是由奴隶完成的,那个时代奴隶的数量超过了平民的数量,而贵族则是不参与劳动的。奴隶的特点表

  • 历史上的名医有哪些,都有什么治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名医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数以下几位: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扁鹊生活时期最早,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已遗失),据传说中医典籍《难经》也是他的作品,扁鹊最出名的治病小故事应当是我们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后世称之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多以神医称呼

  • 为啥古代奴隶制王朝夏商能过上千年,而封建王朝不过三百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也许同旧医药与现代医药的关系一样,旧的博大精深能够五千年不变,新的总是推陈出新……[灵光一闪][捂脸]中国并不存在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民族压迫与文明程度低下的产物,而中国的历史与西方的历史不同的是,西方文明是由野蛮的游牧征服文明向高科技的游牧征服文明转化,所以西方是奴隶社会向资本主义殖民社会的转变,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良相治国,良医治病,一个管理天下事务,一个管理天下健康。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做最有益苍生的实事。确实堪为好选择。中国有很多暗含道理的古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古代皇帝平时都看什么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清皇帝成年后一般都看《资治通鉴》,清朝皇子用满汉两种文字启蒙,满族比较浅,就是认认字,汉学一般要读四书五经。清朝皇帝一般都学养很好,康熙涉猎比较广泛,宗教、军事、科技、数学等都看,典型的包括《金刚经》《老子》《孙子兵法》《齐民要术》《史记》《全唐诗》《论衡》等,雍正崇尚法家,笃信佛教,他读的书比较

  • 古代历史上预知未来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恰好最近在看《汉书》,说一个汉朝奇人---京房。这位奇人一上来就不一样,他推求律度以后,自定为姓“京”,把他本来的李姓不要了。师从焦延寿京房跟随焦延寿研究《周易》。他老师焦延寿也是奇人。焦延寿穷苦人出身,家里穷得很,本来没有机会读书的。但是因为好学,得到了梁王的赏识,梁王就供给费用,让他尽意学习。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