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和曹丕在世时,为何司马懿任劳任怨,是忠心还是畏惧?

曹操和曹丕在世时,为何司马懿任劳任怨,是忠心还是畏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4/1/21 0:50:54

司马懿这样的人怎么会畏惧呢?像这种有野心的人是怕人的人吗?我觉得那时候的司马懿应该还是很忠心的。

司马懿年轻时就很有抱负和野心,后来曹操就发现他的狼顾之相,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诸葛亮觉得刘备不错,就跟刘备出山了,完全不考虑这时候刘备有多少实力,争夺天下有多大胜算。

司马懿就不一样了。201年曹操第一次征辟他时,他心里还瞧不上曹操。曹操是阉宦之后,控制着朝廷。这时候袁氏还没灭,天下还有群雄,曹操未必能笑道最后。这时候司马懿坚决选择不出山。直到七年后,曹操都统一北方了,没什么悬念了,他才出山。有记载说曹操逼他出山,不出山就杀掉他,吓的他出山的。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司马懿学诸葛亮,故作姿态,把曹操惹毛了,不得不乖乖出山。毕竟这时候他已经近30岁了,再不出来这一辈子就过完了。

司马懿如果是畏惧,那像徐庶一样在曹营混混日子,打打酱油就行了。司马懿是个野心的人,不忠心怎么往上爬呢?天天在私底下打自己的小算盘,曹操和曹丕可不是庸才,能容的下他吗?

这时候的司马懿的野心肯定是没有篡魏之心的。有人说司马懿为了篡魏忍了几十年,我是不认同的。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有野心,并不代表他的目标是夺江山。少年韩信难道就没野心吗?但韩信的野心并不是当天子啊。在高平陵政变之前,没有迹象表明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作为曹睿的托孤大臣,他的才能,势力和名望都在曹爽之上。如果有不臣之心,他完全没必要被曹爽一步步排挤,逐渐被架空。难道他就没有弄跨曹爽的能力,非要选择政变?

高平陵政变本身就是一场豪赌。那时候平均寿命才多少?司马懿就算天天健身,他能保证自己活到70岁?就算活到70岁,养了3000死士,难道他在几年前就能算到曹爽会给他发动政变的机会?发动政变后曹爽会乖乖认输?在托孤时,有兵有权的时候夺权肯定比后来无兵无权,发动政变夺权要容易的多。曹爽要是有诸葛亮一半的才能,就完全没有司马懿啥事了。

我认为司马懿在之前可能像诸葛亮一样,忠心辅佐曹魏的。在任何时候提出的任何意见,都是为了曹魏好,并没有有意为自己揽权。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曹爽欺人太甚,排挤架空司马懿,专权弄政,胡作非为,大失人心。司马懿对曹爽大失所望,开始装病,韬光养晦,迷惑曹爽,准备反击。司马懿来的这么一场豪赌。但是老天就是要他赢。老天不仅让司马懿活过了70,还送给他一个猪一样的对手。

最终司马懿政变成功,爬上权力的巅峰。面对至尊无上的权力,司马懿隐藏内心的野心欲望一下子迸发出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曹魏的王公大臣一网打尽,彻底架空魏室,为子孙代魏打下基础。

假如司马懿只活了69岁,在248年就病死了,从他的履历来看,完全是个忠臣啊。即使一年后,司马师成功发动政变,夺取权位,控制曹魏,最后篡魏,那也只是司马师利用司马懿的威望行不臣之事,政权也是他从曹爽手上夺走的,司马懿仍然是个忠臣。

我觉得权力可以侵蚀人的一切,野心也是随着手上权力变大而变大的。司马懿执掌朝政大权之后,放眼天下,再无对手。权力使司马懿的野心极度膨胀,那就只能盯上皇帝宝座了。

我觉得司马懿与“忠心”二字是扯不上关系的。因为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所以他的人品一直都受到了质疑。也因此让他和“忠心”二字永远扯不上关系。

我一直也觉得在司马懿那儿没有“忠心”可言。因为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阶级,是士族阶级。

士族阶级是以利益为主,所以司马懿在早期的任劳任怨,与其说是“忠心辅佐”,不如说是“尽力辅佐”。至于尽多少“力”,就看你曹家给多少“利”了。

我们再详细看一下司马懿对曹家的态度。早在司马懿还没加入曹操集团的时候,司马懿对曹操是不屑的。

因为司马懿是官宦子弟,而曹操是宦官之后。所以司马懿是看不起曹操的。面对曹操的征召,司马懿也是拒绝的。但是架不住曹操的威胁,不得已加入了曹操集团。

这里很明显就是惧怕,如果不去帮曹操的话,自己的小命恐怕都不保了。

司马懿就这样在曹操的威逼之下出山相助,就这样的情况,司马懿能真心辅助吗?肯定是不能的,他惧怕曹操,他只求自保,做事自然也就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不敢有任何怠慢!

到了曹丕时期,情况不一样。

曹丕为进帝位而选择拉拢士族阶级,“九品中正制”的颁布更是让士族阶级在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了满足。

所以此时的司马懿仍然是尽心尽力的辅助曹家。只不过驱使他任劳任怨的动力不再是为了自保,而是为了利益。

只要工资到了位,当牛做马无所谓。

到了曹爽时期,情况就变了,士族阶级已经垄断了官场,尾大不掉,势力已经远超宗亲家族。宗亲感到了威胁,想要把权力收拢到自己手上,于是曹爽便开始大力打压士族阶级。

因为曹爽的大力打压,导致士族阶级的利益受损。早年士族的实力不够也就忍了,现在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与宗亲抗衡。所以,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阶级发起了反抗,发动了政变。

总结司马懿所处的士族阶层只在乎利益。

他在曹操时期的任劳任怨是因为惧怕,为了自保!在曹丕时期尽心尽力是因为利益得到了满足!

一个以利益为主的人,是永远谈不上“忠心”二字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亲自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刘秀、刘备、符坚、慕容垂、李世民、赵光义、朱棣、康熙。1、汉高祖刘邦此人有位皇后叫吕雉,名气不在他之下。2、隋炀帝杨广此人好色成性,他父亲隋文帝还没闭眼时就去勾搭父亲的宠妃了。3、唐太宗李世民此人文武全才又有一位贤内助长孙氏,开创了贞观盛世。4、宋太宗赵匡义此人最牛的地方就是弄死了后主李煜,写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没有人才被其他国家所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秦国人才制度非常强大,人才大多数是外来户,出名的如张仪、商鞅、唐睢、吕不韦等人,只有少量几个人逃到东方,几乎毫无作为,如甘茂、樊无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是大流动的时期,各国人是流动的,但是秦国相对野蛮地区,很多人才在没有商鞅变法之前不愿意去秦国的,秦国看到魏国变法之后国家强盛,秦惠文王渴求人才,

  • 战国时,齐国的谋士、将军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东周步入了浩荡的战国时代。历史的进程仿佛具有魔咒,混乱的时代往往会向秩序的一端发展:春秋时期众多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国渐渐的或被吞并、或依附、或殆尽,在战国时代就只剩下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互相角力,还有中山、卫、宋国在大国的重压之下战战兢兢。其中东方有一个大国在

  • 明君贤臣的例子,详细一点,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魏征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 古代皇帝出生好像都有神话故事,那么朱元璋出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许多开国皇帝的出生都有神话故事。如汉高祖刘邦出生时,史书上记载其母梦见与神人相遇,待临产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天地为之昏暗,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已而,刘邦降生。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据说有赤红的光气环绕产房,并伴有奇异的香气经宿不散,因而得名“香孩儿”。他出生后身体呈现金色,且连续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萧衍,武则天,朱元璋,各有各的来头,佛是讲究一个缘份的。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缘了。今天,就谈谈这些出家皇帝。1、汉明帝刘庄: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刘庄(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 萧何为什么这么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楚霸王围汉于荥阳,相持三年;萧何镇抚山西,计算人口输送兵员,粮食供给不断,使百姓爱戴汉王,而不愿为楚王出力。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太史公还总结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

  • 历史上那个皇帝活的时间最长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寿命超过八十岁的皇帝,我记得应该是四位,南朝梁的梁武帝萧衍,武周的女帝武则天武,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这四位中,超过八十五的是俩人,梁武帝萧衍和清乾隆皇帝弘历,萧衍是85,乾隆是88,乾隆是寿终正寝的,而萧衍是经侯景之乱被饿死的,如无意外以萧衍的体格和心态还是能争一争

  •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 在历史上哪对君臣关系是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本期话题在外流亡19年后,晋文公终于返国执政。一人践祚,鸡犬升天,跟随文公流亡多年的功臣集团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文公的封赏。可是曾经在争取秦国援助的外交谈判中为晋文公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赵衰不但没有获得在中央任职的高位,却被晋文公远远地发配到了太行山以南的原县去做县长。究竟晋文公为什么要这样薄待赵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