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齐国的谋士、将军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故事?

战国时,齐国的谋士、将军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1/26 11:14:26

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东周步入了浩荡的战国时代。历史的进程仿佛具有魔咒,混乱的时代往往会向秩序的一端发展:春秋时期众多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国渐渐的或被吞并、或依附、或殆尽,在战国时代就只剩下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互相角力,还有中山、卫、宋国在大国的重压之下战战兢兢。

其中东方有一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利用其优渥的地理优势,拔得头筹励精图治的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成为中原地区首霸。其后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齐国国力纵然有些许起伏波澜,但仍然能够作为一方不得令其他国家忽视的霸主。

都说独木难支,能让齐国实力延续到战国后期的,除了历代君主的努力,还有众多幕僚谋士、武将。乱世造英雄,春秋战国的谋臣武将如同雨后春笋般俯拾皆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将军都有些谁。

首屈一指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孙武的后人孙膑,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早年他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后来其师兄弟庞涓出任魏将,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于是设计施以膑刑,因有了“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后来孙膑逃到了齐国,成为了田忌门客,帮助当朝重臣田忌赛马获胜,这脍炙人口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的主角便是孙膑。后来孙膑被推荐到了当时的齐威王面前,威王十分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命他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前354),魏惠王命庞涓率军围住赵都邯郸。第二年,齐国出兵8万救赵。孙膑在这场著名的“桂陵之战”中,采取了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大败魏军,活捉了大将庞涓。后又在马陵之战中,用“逐日减灶”的方法迷惑庞涓,诱使骄傲自负的庞涓弃掉步兵主力,只用前锋的轻车锐卒追赶齐军。齐军则以逸待劳,于马陵大败魏军,杀庞涓,掳去了魏国的公子申,大获全胜。

在桂陵、马陵之战中,田忌作为主将,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与参谋孙膑互为配合,战胜了魏国。

当朝的齐威王其实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明君,在他执政期间还有一位十分有名的相国邹忌。两人流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成为后世君王采纳谏言的一个美谈。

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在齐威王时期,他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命为相国,受封于下邳,号成侯。他曾用自己的例子“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来委婉地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还有诸如田单、匡章、田盼等等,为齐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齐国最终没能出现像商鞅这样勇于变法、敢于变法的谋臣,否则历史说不定将被齐国改写。

毛笋应邀答题:

这个问题比分散,只能选几个人物叙述。

齐桓公时,管夷吾、鲍叔牙等在前答题中已述(略)。

[孙膑]战国军事家。齐国阿(今山阳谷)人。孙武后裔,早年与庞涓拜鬼谷子为,学兵法,因强于庞涓,遭庞涓畏忌。后二人下山,而庞涓投了魏惠王,当了将,派使者召孙膑到魏,编选罪状,对孙膑施以毒刑,处以膑刑(去膝盖骨),使其残废,故称孙膑。前342年,孙膑装疯卖傻,逃离魏国,由田忌推荐给齐威王,任师。齐魏爆发战事,桂陵和马陵之战,他身居辎,坐设用计(因他不能站立),庞涓骄傲轻敌,中孙膑诱敌之计,于阵前杀庞涓,报了膑刑之仇。并制服强魏,名显天下。著有《孙膑兵法》《汉书.艺文志》称为《齐武子》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大宗竹简,经查明为《孙膑兵法》的有440片,约一万一千字。

[匡章]战国时齐将。又称匡子、章子。初为齐威王将,齐宣王六年(前314),燕国内乱。率攻破燕都。两年后,为声援楚怀王,在濮水上抗御秦,被击败。齐王时,齐相田文(孟尝君)联韩魏攻楚方城,在垂沙(今河南唐河)水大败楚,杀其大将唐味。

[淳于髡(音坤k0n)]齐国大臣。齐威王时任大夫,曾用隐语讽威王,威王岂能不知,遂纳。亲理政事,振作图强,戒长夜之饮恶习。又于邹忌论政,支持淳于髡法治改革。在治学上慕管仲、晏婴之治国方针,兼隆礼法,为稷下前。威王曾命他联赵却楚,取得成功。后至魏游说,惠王使为卿相,他婉拒不就。所撰《王度记》早佚。

[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临淄(今山淄博)人。田齐的疏远支裔。年少时喜欢习武论兵。齐王时,任临淄市掾。燕将乐毅(三国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他率齐及宗人守即墨(今山)被众推为大将,守城拒燕。燕昭王死,他施反间计于燕惠王,使其猜疑乐毅,并调走乐毅,而又故作虚弱,遣使诈降于燕,乘燕不备,用火牛突击燕,大获全胜,一举收复七十余城,以功封安平君。后离齐入赵为相,受封平都君。

[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齐威王立志改革强国,求贤心切。邹忌以鼓琴自荐,乘机进言,三月而授相印。任相期间,讽劝齐威王进贤纳谏(齐威王大度,大臣屡讽不降罪,还纳谏),整饬容政纪,厉行法治,齐国又大治。一年后,受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号曰成候。曾献计围魏救赵,大捷于桂陵(今河南长垣)。

限于篇幅,其他如:田文(孟尝君)、田婴(田文之父)、田忌、(田忌赛马故事)田骈、宋钎、邹衍、等等。就不述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君贤臣的例子,详细一点,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魏征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 古代皇帝出生好像都有神话故事,那么朱元璋出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许多开国皇帝的出生都有神话故事。如汉高祖刘邦出生时,史书上记载其母梦见与神人相遇,待临产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天地为之昏暗,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已而,刘邦降生。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据说有赤红的光气环绕产房,并伴有奇异的香气经宿不散,因而得名“香孩儿”。他出生后身体呈现金色,且连续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萧衍,武则天,朱元璋,各有各的来头,佛是讲究一个缘份的。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缘了。今天,就谈谈这些出家皇帝。1、汉明帝刘庄: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刘庄(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 萧何为什么这么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楚霸王围汉于荥阳,相持三年;萧何镇抚山西,计算人口输送兵员,粮食供给不断,使百姓爱戴汉王,而不愿为楚王出力。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太史公还总结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

  • 历史上那个皇帝活的时间最长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寿命超过八十岁的皇帝,我记得应该是四位,南朝梁的梁武帝萧衍,武周的女帝武则天武,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这四位中,超过八十五的是俩人,梁武帝萧衍和清乾隆皇帝弘历,萧衍是85,乾隆是88,乾隆是寿终正寝的,而萧衍是经侯景之乱被饿死的,如无意外以萧衍的体格和心态还是能争一争

  •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 在历史上哪对君臣关系是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本期话题在外流亡19年后,晋文公终于返国执政。一人践祚,鸡犬升天,跟随文公流亡多年的功臣集团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文公的封赏。可是曾经在争取秦国援助的外交谈判中为晋文公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赵衰不但没有获得在中央任职的高位,却被晋文公远远地发配到了太行山以南的原县去做县长。究竟晋文公为什么要这样薄待赵衰

  •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找个时机一剑杀了他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小心翼翼待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能一剑杀了了事,那就不是权臣,而是孤臣。权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势力、一张牢不可摧网。所以,对于权臣,你根本无法一剑杀了了事,而只能先掺沙子、再拔钉子,等破了权臣的势,然后才能一网打尽。而对于孤臣,就没这么费劲了,一剑杀了就行。因为孤臣就一个人,想怎么收拾都可以。说权臣之前,先说孤臣

  • 感觉宋高宗如此昏庸却活到了81岁,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高寿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一直到1911年清末的辛亥革命,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总共出了几百个皇帝。据统计,这些皇帝活到80岁以上的只有5个,70%的皇帝都活不过50岁,平均年龄只有39.2岁。所以说古代皇帝都短命。原因主要有:争权夺位相互残杀,被谋杀,被

  • 皇帝也多情,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多情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也是人,遇到喜欢的人也会多情。历史上多情的皇帝不少。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1.多情遭遇无情的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感情上却很不幸。他在祖母冯太后的授意下,娶了冯润冯青姐妹俩。冯太后喜欢姐姐冯青,孝文帝喜欢妹妹冯润,因为两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冯润是个满满的心机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