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儒家提倡的是精英治国,那儒家权贵和统治精英们喜欢老百姓变聪明吗?他们有哪些举措?

儒家提倡的是精英治国,那儒家权贵和统治精英们喜欢老百姓变聪明吗?他们有哪些举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27 更新时间:2023/12/24 13:45:04

当然是不喜欢的,为什么读书人古时候精贵,因为少才会贵,那时候知识被人为垄断着,统治阶级对一切知识拥有最终解释权,知识能使人聪明,聪明人多了就不好控制,没哪个统治者喜欢不受控制的聪明人。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是什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那个时代,女性想要在这方面有建树非常不容易,要有极强大的本事才能做到。

发展科举制武则天一向爱才而且知人善用,武则天时期贤臣辈出,狄仁杰姚崇,宋等人都在武则天时期得到重用。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她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举行殿试,武举,自举等制度。而且武则天赏罚分明,在用人方面还是不错的。

打击门阀,排除异己为了自己的地位,武则天对门阀世家毫不客气,反对自己的绝不留情。

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他也能下得去手,派酷吏将其毒死。

影响武则天迷恋权力,用尽办法。到她也做了不少实事,百姓安居乐业,也为孙子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

武则天很早就专注治国理论研究,考虑唐代经济发展的走向。她地位稳固后既向唐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

上元元年(674),(武则天)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位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如;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帝皆下诏略施行之。十二建言是成熟的政治建言,是一套具有重大意义的治国方针,既是政治纲领,又是实施措施。她的治国纲领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赢得百姓的拥护。她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高宗治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希望。

(一)劝农桑、薄赋徭。农桑是武则天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措施。她二次进宫,每年三月亲蚕祭祀,把发展蚕桑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此后,唐朝的丝绸业的发展达到极致的繁荣,产品远销亚欧市场。

薄赋既是轻徭薄赋的而经济思想,又是立民为本的政治手段。《孟子尽上心》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科使富也。”薄赋有利于发展生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轻徭则减轻农民的负担,从而缓和阶级矛盾。

(二)给复三辅地。汉景帝二年(前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武则天恢复三辅给“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官员管辖,目的是稳定唐都长安有序治理。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公元674年以来,吐蕃、突厥、辽东常扰边,天后建议息兵讲和。停止用兵,平定新罗就是一例。对外讲和,对内讲德治,达到仁治天下,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全国禁止官员浮夸和淫舌,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主要抓整治官僚主义,廉政建设,洁身自好,从我做起。

(五)省功费力役。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建设,杜绝一哄而上,节省国家每一笔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财政官员要管好国库,提倡勤俭节约,禁止滥用劳役。

(六)广开言路。令国人畅所欲言,听取人民意见,聚集人民智慧,为国所用。

(七)杜谗口。教育国人要有品德休养,不要妒忌人,不要说人坏话,更不能诬陷别人。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教育朝廷官员要读《道德经》《孝经》《论语》,每年读一经,并用于实践。此类书是培养品德的好书。特别是对王公和高管,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用言行来影响百姓。道德培养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武则天推行的孝道文化,父母亡,需要守孝三年。周礼虽然繁琐,但体现了仁爱,从简传承是必要的。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在高宗皇帝上元年间之前立过功的勋官、勇士、烈士,国家都要表彰,付给抚恤金;不给就追究。这是武则天对于献身国家事业的功臣的重视。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给京官增加俸禄,目的是调动起积极性,多为国家出力。这又团结了官员,使政权组织更加稳定。

(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对任职很久有才华的官员进行晋级提升。这体现出武则天重视贤才且能用好人才、不分背景、身份,只要有才华就可以得到提升。

高宗采纳了她的建言,把它当作治国方针,保持了唐朝的稳定与繁荣。高宗去世第二年的垂拱元年(685),武则天命令精通律法的韦方质对国法进行仔细修正。本着约法省刑的原则,制定《垂拱式》20卷、《垂拱留司格》6卷及《垂拱新格》2卷。这些条文,贯穿了武则天无为而治、以德服人、不滥用刑法的思想。

武则天颁布的法律条文,传递出一种男女平等的信息。十二建言第九条要求:父亲健在而母亲故世,为人子者应该服丧三年。这在当时是对男权思想的挑战,主要针对董仲舒提出的以“三纲五常”为体统的儒学教条;同时也暗暗针对长子世袭制,为其称帝进行伦理铺垫。

法制制度基本形成后,武则天着手对大臣进行思想教育。她令文人撰写《臣轨》发给大臣每人一册,《臣轨》即为人臣应当遵守的规矩和标准,包括国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等十章,作为臣僚的座右铭与士人贡举习业的读本。

她还命人作《孝子传》《少阳正范》赐太子李贤。武则天教育大臣、教育儿子实现“母仪天下”的目标。她还撰写了《列女传》《百僚新城》《乐书》等千余篇,成为治国系统理论。

武则天垂拱元年正月下敕,将御史处分下级权力收归中央,由她裁决。二月调整登闻制度,让臣民上访伸冤有机会;可在西朝堂击鼓立石,声音能传到明堂入天子耳,以利于解决过去的重大冤案。

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稳定政局后,果断结束了失人心的酷吏政治,转而对铨选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开制科考试招纳贤士,选拔国家所需人才。诏书一下,洛阳涌进考生上万人。

从“十二建言”纲领到《垂拱格》的制定,从道德理念的养成到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构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治国理论。这些上层建筑建立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是武则天在治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认为历史上治国才能最高的宰相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魏征,他们都是顶着压力改革,卓有成效如果以朝代来看,萧何无疑可以居首位,从刘邦起事后,萧何一直在后方负责粮草供应,对于统筹谋划地方治理很有一套。萧何随刘邦军队进入咸阳后,他所要求的不是金银财宝,、香车美女,而是秦国官府的档案典籍,这使得萧何对于秦帝国的人口赋税等制度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萧何的才干

  • 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帝在清朝皇帝里子嗣不算多的,但照后面几个皇帝绝对是多的了,道光一共九个儿子,老大奕纬出身极为低贱,据说是道光十几岁时心血来潮幸了一个宫女生下的,道光对这个孩子丝毫没有好感,但老皇帝嘉庆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因为隔代亲嘛,还是第一个孙子,道光也无可奈何,那时候道光也是皇子,所以对奕纬并不怎么上心,过了

  • 弓歌父子同捐躯,大卫统一以色列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基利波一战,扫罗壮烈牺牲,三个儿子同时为国捐躯,至此,扫罗创立的以色列第一代王朝国破人亡。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领袖,扫罗战功累累,不失为以色列民族的伟大英雄。民族悲剧和英雄之死,以非常奇特的方式传到大卫那里。当时,大卫刚刚从前线杀败亚玛力人归来,有个自称从以色列军营逃回的少年人,以为扫罗是大卫的对头,

  • 中国历史上儒家治国的思想为什么能延续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儒家倡导的仁义是人类真正的普世价值。仁即仁爱,义即担当。《论语.颜渊篇》第十一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讲君臣必须要先讲父子。父父,子子决不是要子听从父。子听不听从父,与父之所以成为父没有多大

  • 求中国古代帝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与大周后小周后关于大周后,《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李煜即位之后,从不关心国事,每日谱词度曲,以风流自命。春天到来时,他将殿上的梁栋窗壁,

  • 以色列第一个国王是谁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以色列第一任国王是扫罗。由于背离神,又嫉妒、专横、交鬼、凶杀、自杀等恶行;最后灭亡了。扫罗:便雅悯人基士之子,以他的自杀告终。由于他宽恕亚玛力人而遭神的废黜。他自杀后,非利士人割下他的首级,将他尸体钉在伯珊城墙上……士师们一个接一个地担当以色列人的领袖,到士师时代接近尾声时,先知以利担任了这个职务,

  • 古代爱国故事100字能感动哭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仁至义尽在这之前,忽必烈多次劝降他归顺大元王朝。有一回忽必烈甚至请来了南宋前皇帝来劝降文天祥。“圣驾请回,圣驾请回。”文天祥如是说。文天祥对着南方拜了又拜。刽子手手起刀落,文天祥人头落地。”后来人们在他的衣服里发现了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义尽,所以仁至。”

  • 北宋的亡国之君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至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开封亡国,前后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从历史学术的角度来说,北宋的亡国之君当为宋钦宗赵桓。北宋立国之初就有重文轻武的“国策”,在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北宋至宋徽宗赵佶在位时,醉心书画,重用奸臣、搜刮民财,穷奢极侈,

  •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怎样打起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常年不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但发生冲突的根源是土地争夺问题,尽管国际社会不断调停,但矛盾不可调和,冲突仍将继续。我们经常以电视画面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加沙,它是巴勒斯坦的一座城市。2000多年前,以色列犹太人的祖先也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后来遭到罗马人的驱逐,被迫流离失所到

  • 以色列君主扫罗王是谁立的,扫罗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圣经》记载可以知道,他是以色列最后的师士撒母耳膏立的,撒母耳是根据耶和华的拣选立扫罗为王。这种耶和华神立扫罗为王说法是以色列人接受的,但对于非基督徒和非犹太教徒来说,是很难理解并相信的。以色列统一王国时期的三大君王分别是:扫罗(Saul,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1010年在位)大卫(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