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古代的皇帝是整个国家之中最权贵的一个人,也是最“不差钱儿”的一个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小的时候我就经常想,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要买什么买什么。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过着一掷千金的日子,他们有时候也会很节俭。
一、汉文帝刘恒
他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无论是穿着还是饮食,都力求节俭。妃子的衣服也不能太过华丽,对墓穴建设要求更是严谨,不允许用金银铜锡来做装饰。
二、隋文帝
提到隋文帝,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他创立了科举制。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日常生活确实非常节俭,史书记载,他穿过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吃饭的时候,每桌也只有一个荤菜,不仅如此,他还把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令行至全朝上下,为的就是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三、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也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进行了许多改革。当上皇帝之后,身体力行,在保证自身节俭的同时,要求臣子们,也要杜绝奢靡之举,节约粮食和财物。
他的女儿魏国公主,经常打扮的非常华丽,然后出入宫廷,宋太祖就指责她,说他这样的举动会引来其它人的模仿,纵使奢靡之风盛行。而且他连自己出行乘坐的轿子,也拒绝用黄金做装饰。
总而言之,历史上崇尚节俭的皇帝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且身为皇帝,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减少朝中奢靡腐败之气。
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当属汉文帝。汉文帝从小受到母亲薄夫人的教育熏陶,崇尚节俭。他从代国入主汉室的时候,不允许后宫和朝堂增添一件器物。做了皇帝的他,仍然穿着粗布衣服,即使他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允许穿着使用华丽装束,不允许穿拖地的衣服。他原打算造个露台,找人算了下造价,需百斤黄金,随取消了这个想法。他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个中等家庭的全部财产,做这么台子不值得。汉文帝不仅要求活着的时候节俭,他同样要求为他建造的陵墓也节俭。陵墓中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都用瓦器,而且陵墓要小,尽可能少给民众添负担。汉文帝的历史功绩,不在武功,而在恤民。他心中想的都是天下苍生。凶奴背约,他安排良将镇守边陲,不去深入敌境攻打他们,因为担心那样百姓会有伤亡。汉文帝收养幼孤,抚恤老人,废除肉刑,废除连坐,使无辜之人不再受刑。他尤其是废除诽谤之罪,使百姓能够畅所欲言。汉文帝废除了宫刑,还放出后宫美女,使她们择偶配人。汉文帝处处为百姓着想,为了体恤民情,他还亲自下田陪农民耕种。即便这样,汉文帝仍很谦虚,临终前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说“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意思是说自己的德性不够,没有帮助百姓做更多的事。汉文帝一生,没有做轰轰烈烈的事,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却是历代帝王做不到的。他的节俭,他的恤民,不是作秀,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