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国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听取不同意见的?

齐国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听取不同意见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34 更新时间:2023/12/18 9:07:13

邹忌是谁?他就是那个揽镜自照,和城北徐公比美的人。

邹忌善于举一反三,从自己受的蒙蔽想到齐威王受到的蒙蔽,于是顺利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这在当时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的,但到了后世,人们大多只记得邹忌是个美男子。

不过四姑娘以为,邹忌应该算不上真正的美男子,至少没有徐公美,要不他的劝谏就没有说服力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长八尺有余,容貌俊美,这一天,他洗漱完毕,换好朝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想起城北的美男子徐公,就问妻子他俩谁美,妻子说君美,邹忌不太自信,看到妾室,又问了一下,妾说君美。邹忌心想我真的比徐公美吗?第二天,有客人有事来拜访,邹忌再次拿出了这个话题(好执着),客人说君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了一番,得出结论是徐公美,徐公走后,邹忌又去照镜子,仔仔细细地看,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容貌和徐公比差远了。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通了,原来,妻子是偏爱自己,妾是害怕自己,客人是有求于自己。想通了以后就安心的睡了。第二天,神清气爽的邹忌去见了齐威王,说:“我明明没有徐公美,但妻子偏爱我,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没有说实话,致使我受到了蒙蔽。”齐威王看了看邹忌,心想确实如此。

邹忌接着说:“大王您有千里之远的疆域,百十多座城池,您身边的妃嫔和宠臣都偏爱您,朝中的大臣们都害怕您,国中的百姓都有求于您,这样看来,您受到的蒙蔽太大了。”

齐威王一寻思,还真是这么个理。于是齐威王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命令一下,大臣和百姓都跑来进谏,臣民得了赏赐,而齐威王知道了自己的过错,进而加以改正。一年后,就是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别的诸侯听说后都跑来拜见齐威王,一时间,齐国重新建立了威望。

这件事有两点值得说明,一是邹忌有自知之明,受了蒙蔽还知道求证进而反思;二是齐威王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量,故而很容易接受谏言。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邹忌之所以能成为国相,就是这因为他鼓琴自荐,以鼓琴比喻政事,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

齐威王确实是个很善于纳谏的人,另一个爱进谏的则是淳于髡

齐威王继位之初,荒废政务,只顾玩乐,没有人敢进谏,淳于髡跑去对齐威王说:“齐国有一只大鸟,停在大王的院子里,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一种什么鸟呢?”齐威王略一沉吟,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齐威王振作起来,处理内外政事果断霸气。诸侯国震惊,都把原先侵略的齐地归还了齐威王。

(1)古代君王听取意见的故事:

邹忌是何人?他有一位敌人名叫田忌,就是这个田忌赛马硬了齐威王。邹忌和田忌是齐威王的大臣,两人一文一武辅佐齐威王称霸一时,使齐国持续盛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邹忌劝谏齐威王一事出自《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本是齐国贵族,他身材修长八尺有余,形貌丽。齐国城北有一位徐公是著名的美男子,邹忌先后问自己妻子、小妾、门客,他们都说邹忌比徐公长得更为俊美。

事后邹忌反思,妻子认为邹忌俊美,是因为偏爱自己。小妾说自己俊美,是惧怕老爷。门客认为邹忌俊美,是有求于自己。连邹忌身边都是奉承之人,那么可想而知齐王身边的人也不会说什么真话。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把这个道理尽说给齐威王听。于是齐威王下令群臣吏民,敢当面批评自己的可得上赏,能上书劝谏自己的可得中赏,敢在公共场合指责自己过失,并能传到齐威王耳中可得下赏。

由此齐威王从大臣那听到了许多进言规劝,宫廷间的喧哗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数年后,齐威王把诸多弊病全部改正,下面的人想进言究竟齐威王也没什么特别的可说。

《战国策》交杂了历史与一些民间故事而成,未必全都真实。《史记》记载有另一个版本,齐威王初执政时,为人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沦不改,把国政委托给卿大夫。齐国百官荒乱,诸侯并对齐国进行侵略,国家危在旦夕,齐威王的左右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淳于髡以大鸟止于王庭,此鸟三年不飞不鸣,问齐威王是什么原故。齐威王用:“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答复淳于髡。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以善于纳谏用能著名于史册。淳于髡是用了一种调侃的说法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是聪明人一点就醒。

齐威王执政期间纠正了齐国制度,赏罚分明,任用贤能,并设立了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学府。如孟子、淳于髡、邹衍在当时就已经到了齐国。手下有田忌、邹忌、田婴、田盼、孙膑等能人。

后来最可惜的是田忌为齐国屡立战功,威震天下,天下人听闻认为田忌的功绩还在齐威王之上。邹忌开始嫉贤妒能,使计策诬陷田忌有反心,把田忌逼走到楚国,直到齐宣王继位才把田忌召回齐国。

也就是说邹忌虽然教齐威王采纳忠言,避免被身边的小心所蒙蔽。邹忌自己最后却变成摆弄是非的小人,离间齐威王与田忌的关系,使齐国长期失去一位名将。沉溺于权势中的邹忌最终变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那种人。

当然,田忌也很坏,当初和孙膑合谋赢了齐王和诸公子数千金钱。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国君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历史上的女强人,我们熟悉的有吕后、武则天、萧太后、孝庄、慈禧等。先秦时期也不乏大女主,齐国的君王后便是其中之一,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君王后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太史敫和写《史记》的司马迁老爷子是同行,都是史官。只不过,前者为一城的史官,后者为一国的史官,级别不同。出自史官

  • 历史上有哪些恩将仇报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931年2月28日,南京政府与两广势力发生对立,蒋某人悍然下令将GMD元老胡汉民软禁在南京汤山,以使“西南派”群龙无首。对方不甘示弱,旋派特使携26万元巨款赶赴上海,联络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请求其杀蒋救胡,隔壁老王早看蒋某人不顺眼,遂欣然应诺。(戴笠)王亚樵随即派出两路杀手分赴南京和庐山

  • 古今中外历史上哪个皇帝最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外历史上成功的皇帝很多。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我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生于599年,陕西武功的一个贵族家庭。排行第二,上有兄长李建成,下有弟弟李元吉。他的父亲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626年,李世民在京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

  • 如果真要评价,谁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成功的皇帝啊,怎么衡量成功呢?当的时间长?夺得土地广?打的胜仗多?还是能写会画,有佳作传世,有墨宝留存?还是道德堪称楷模,照抚了多少黎民百姓,抚慰了多少鳏寡孤独?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成就不朽功勋的衡量标准,我也很认同。当皇帝,国再小,也是千万家;家再大,也

  • 我尊崇的大汉帝国因上有明主,下有直谏臣敢数犯龙颜。贤臣张释之汲黯郑庄功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这三位贤臣我分别都陈述一下他们的功绩吧。张释之: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人,西汉的法学家,侍奉与汉文帝。在文帝三年,他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严于执法,在当法律与皇帝诏令发生抵触的时候,仍可以执意守法,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这在当时的封建君主统治社会,他的言行是难得可贵的。对此,在汉文帝

  • 出师表真的表达诸葛亮不顾君主能力为君是从愚忠思想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的为国,为民和为汉室兴立的真实心意,慨括起来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非也。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魏得了天时,孙吴得了地利,刘备集团只能在“人和”上翻腾。刘氏宗族是政治正确的一面旗帜。正是这面旗帜使蜀汉有了名正言顺的政治理念兴复汉室。刘备本身就是这一口号

  •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四章,明君贤臣,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四章明君贤臣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上一章韩非子就尧、舜、汤、武“弑君曲父”进行了深入的论说,主要还是按《竹书纪年》上的记载为准,他认为尧被舜囚,尧辟位,舜继位,关键是尧还尊舜为君,不知尧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总之韩非子认为尧、舜的作法不对,不合规矩,而汤、武“弑其主、

  • 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篡位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篡位,古代特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中国历史上,篡位的帝王不胜枚举。本文仅以秦~清为上下限,择其要者粗略罗列之。01、公元8年十一月,西汉“假(代理)皇帝”王莽代汉即真天子位,国号“新”,建立新朝;开中国帝制以来篡位之先例。02、220年十月,东汉丞相、魏王曹丕废黜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篡立称帝,是为魏

  • 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华夏影响来说秦始皇绝对最大,为什么这么说?秦始皇,中国第一位尊为皇帝的人,称帝在位12年,一生执政37年统一六国,结束了华夏300年的战乱,自此华夏车同轨,字同文。文字度量的统一极大的方便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传承。五次巡游,提高了秦朝的合法性,为大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尽管华夏分分合合,四分五裂的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到底何许人也?汉王朝的开国第一文臣、相国侯萧何是也!那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又是个什么来路呢?这还要从汉王朝的开国第一武臣韩信说起。成也萧何韩信受胯下之辱和向漂母乞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平心而论,韩信的前半生活得并不光彩,甚至有些憋屈!好在他赶上了秦末的乱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