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妃子一听被打入冷宫就显得无比绝望,冷宫到底有多可怕?

古代的妃子一听被打入冷宫就显得无比绝望,冷宫到底有多可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46 更新时间:2024/2/29 5:39:23

妃子打入冷宫比死还难受!没有饭吃、不敢上厕所、没地方睡都是小事,有时候甚至要被太监霸凌,甚至之后还要给他钱物!

整个紫禁城中没有一个宫殿叫做冷宫,冷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宫名,冷宫特指那些偏僻的宫殿,人迹罕至,寸草丛生,甚至有个妃子打入的“冷宫”宫墙之间的一个夹道,她就是明熹宗的妃子张氏,真的是连盖的被子都没有啊。

从锦衣玉食到自己动手,生活条件之差无法想象后宫的妃子一般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可以带着丫鬟陪嫁,一旦打入冷宫,身边的宫女、太监都会被调走,不再有人伺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动手,当然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每天都处于面壁思过的状态。

宫中送饭、送水的太监绝不允许与冷宫中的妃子说话,以此达到“冷”的效果。正常人一天两天还勉强可以度过,但时间长了,多少内心都会产生一些空虚寂寞的情况,严重点便会精神异常。

汉武帝刘彻曾经特别宠爱陈阿娇皇后,但陈皇后却恃宠自骄,谋害了忠臣卫青,最终被汉武帝下达了废除皇后的指令:

“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听到这句话后,陈阿娇的母亲窦太主立即向汉武帝叩头请罪,汉武帝说

“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虽然废除了皇后的地位,但待遇没变,这可谓是极大的恩赐。

即使如此,心高气傲的陈阿娇却因为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变得郁郁寡欢。陈阿娇甚至还花重金请司马相如为她写了一篇《长门赋》,阐述自己坎坷的心路历程。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魂逾跌而不返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仅仅因为独居就差点崩溃,这主要是因为前后巨大的生活落差和心理落差造成的,而她并不知道比她惨的人比比皆是。

清朝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妃子珍妃经常与皇帝交流新式思想,而且能力出众,经常和慈禧对着干,慈禧给珍妃定了个“干政”的名号打入冷。

《清史》记载:光绪年珍妃获罪之后就被软禁在景祺阁后边的小院,宁寿宫最北侧,屋外有门锁锁着,只有一个窗口可以递进去饭,每天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一关就是两年。

两年间珍妃的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屋内进行,没有外出的可能。皇宫里面没有厕所,皇帝、妃子的马桶都是用完直接倒掉,然后清洗,白天两三个小时上一次,晚上上两次,一天倒个六七次的样子,马桶也就需要刷六七次,可是冷宫中就不一样了,马桶只能倒一次或者两次,倒不倒、刷不刷也完全看太监的心情,由此造成珍妃十分尴尬的局面。

为了能够活下去,珍妃不得不减少自己的吃喝,以此来达到减少麻烦的效果,让太监稍微对自己好点,即使这样,长期的冷宫生活还是让珍妃蓬头垢面,虱子浑身都是,浑身上下散发出恶臭,整个人精神状态十分差。

据慈禧太监朱玉贵回忆:“每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冷宫外都热热闹闹,但冷宫中的珍妃却要备受折磨,老太监会要奉旨对珍妃进行训斥,指着鼻子骂她,历数她过去的罪状,此时的珍妃必须要跪在地上听,而训斥的时间都在午饭点,几点结束全看太监心情,骂完还珍妃还必须叩谢,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训斥都必须如常进行”。

长期陪伴着青灯古佛,精神折磨更加痛苦很多打入冷宫的妃子一生与青灯古佛作伴,他们的家人也可能因此受到牵连,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身经历的不幸会每天折磨着她们。

1581年,明神宗朱翊钧去慈宁宫给母亲李太后请安,没想到看中了一位王氏侍女,明神宗一时兴起,竟然将王氏拉到旁边的一个屋子里宠幸了她,宠幸完他就离开了,甚至彻底忘记了这件事。

巧合的是王氏不久就怀孕了,李太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个事实,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又把明神宗叫了过来。一开始,明神宗还想抵赖,可是王氏所说的话与《起居注》里面记载的事实完全相同,明神宗最后不得不认了账,可心里十分不快。

王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朱常洛,成为明神宗的庶子,但明神宗喜欢郑贵妃,一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可朱常洛为长子,按照规定应该首先立长子,迫于朝中的压力,明神宗最后还是立了朱常洛为皇太子,可心里却更加嫉恨王氏(此时王氏被封为了王恭妃)。

很快,明神宗就找了个理由将王恭妃打入了冷宫,这一进冷宫就是十多年,王恭妃每天都在思念自己年幼的儿子,整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

后来,王恭妃身染重病,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见一面太子。当时的冷宫门窗深锁,太子被领进了门,看到双眼失明的母亲王恭妃,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心里跟刀子割一样,却毫无办法。

两人匆匆见面后,下午王恭妃就病逝了,而从打入冷宫后,他再也没见过明神宗和自己家人一面。她死后,郑贵妃阻止太子为其操办丧事,王恭妃只能草草下葬。

又过了很久,群臣上谏明神宗,他才勉强同意将王恭妃葬在明十三陵陵区东井左侧的平冈地里,那时,王恭妃的棺椁早已腐烂。由此可知,打入冷宫之人晚景会多么的凄惨。

太监、宫女、得罪过的人都会想方设法进行折磨冷宫中的饭菜并不好,基本上太监、宫女吃什么,妃子就要跟着吃什么。送餐时间也并不固定,有时甚至不送,生生地饿着肚子,因为打入冷宫的妃子早就被皇帝遗忘,基本上没人会管她们,所以太监、宫女们可以为所欲为。

这份差事太监们总愿意抢着去干,因为伴君如伴虎,太监侍候皇帝、妃子经常会受到打骂,有时候连命都保不住,但是去冷宫做事就截然不同,一方面冷宫事情很少,只是需要送饭、倒马桶、每天盯着,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随意霸凌这些妃子,为了吃上饭、多倒一次马桶,妃子们不仅不能生气,还要巴结太监(甚至给钱)。

一些有权势、有钱的妃子想要改善伙食、添置点东西都需要花钱,这时就需要太监们帮着去买,所以妃子们会多给太监们一些钱。就算妃子们死在冷宫,她们留下的钱财也会被太监们瓜分掉。

另外,妃子们在打入冷宫前都会想尽办法博得君王的欢心,经常会因此得罪其他妃子,当这名妃子被打入冷宫,其他妃子们可开心坏了。她们会想尽办法对打入冷宫的妃子加以折磨,妃子想要走出冷宫,几乎不可能,除非皇帝发了善心,偶然想起此人,否则这人就将永远在人世间蒸发掉。

如果哪一天皇帝想起了这名妃子,很可能会问一下看管的太监表现如何,这时太监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妃子重获新生,也可能让她就此死去,因此冷宫中的妃子最不敢得罪,而且得罪不起的人便是看管他们的太监。

明宪宗朱见深曾有一个万姓侍女,当时朱建生年仅16岁,万氏已经35岁,因为手法独特,万氏竟然一跃成为了皇帝的妃子,还为其生下了一名皇子,可这名皇子不幸夭折,从此万贵妃再也没有怀上孕。

万贵妃没有怀孕,她也不会让其他人怀孕。可明宪宗恰逢出征广西,一名纪姓土司把自己的小女儿献给了朱见深,朱见深很喜欢这个姑娘,立刻安排侍寝,没想到纪氏很快怀孕。

万贵妃得知后十分气愤,给纪氏编了个理由就打入了冷宫,命令太监张敏暗自下药让纪氏流产,可是张敏心生不忍,最终没有动手,纪氏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又命令张敏将其溺死,张敏再次违抗命令。

后来朱见深见到这个儿子时,小皇子因为长期幽禁,连胎发都未曾剃过,看上去十分可怜,因为始终没有孩子,朱见深看到这名孩子特别喜欢,将纪宫人封为淑妃,移居紫禁城永寿宫,可没过几天,紫禁城内就出了一件怪事,纪贵妃暴毙而亡,《明史》记载“或曰万贵妃致死,或曰自缢也”,而太监张敏也神奇地吞金而死。

结语:

俗话说“一朝进宫门,一朝君王侧。如今再回首,不见帝王心”。冷宫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宫冷,心更冷,一个女子需要经受住身体、精神的双重折磨才能侥幸存活,很多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自杀身亡。

冷宫对于妃子们来说真的是十分恐怖的存在,进去之后生不如死。

古代后妃为何惧怕冷宫?吃不上饭、被太监欺辱是小事,真正绝望的还在后面。

在观看古装剧时,我们常能看到某皇帝怒将某后妃打入冷宫的情节,而接到圣旨的后妃则如被轰去了魂魄,瘫倒在地。

后妃被打入冷宫这种情节绝非虚构,史料中就有诸多记载,譬如我们熟知的汉朝的戚夫人、陈阿娇;明朝的孝穆皇后纪氏、明熹宗妃子张氏;清朝的珍妃等等。

当然,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这些被载入史册的冷宫后妃不过是冰山一角,那些籍籍无名的更是不计其数。

幽禁过珍妃的宁寿宫景祺阁北头的东北三所

那么,冷宫是个什么地方?为何被打入冷宫的后妃,都会万念俱灰呢?细究起来有几个缘故,而且一个比一个令人绝望。

生活条件剧烈变化绝望度:两颗星

很多人的印象里,觉得冷宫是皇宫里的一处固定居所。实则不然,历朝历代来,没有专门设定的冷宫,只要是被幽禁的后妃所住的地方,都能叫做冷宫。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幽禁后妃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它们都是皇宫中最偏僻、阴暗、破败甚至杂草丛生的住所,更过分的甚至连一间屋子都不是,譬如明熹宗的妃子张氏所在的冷宫,仅仅是一处宫墙之间的夹道而已。

一般来说,能够被打入冷宫的后妃,此前起码是能引起皇帝注意的,她们先前起码住的是华丽宫殿,吃的是珠肴玉馔。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无论住还是吃简直从天上坠入泥坑。

譬如清朝的珍妃,一开始被光绪深宠,两人恩爱起来旁若无人,因此遭到了隆裕的忌恨,慈禧更是深感不满。

珍妃

戊戌变法后,珍妃被慈禧打入冷宫,她被幽禁于宁寿宫景祺阁北头的东北三所,这里白日里都无人往来,更别说夜间了。房屋破败不堪,院里杂草丛生,而珍妃的果腹之物变成了不定时送达的一碗清水面条,有时甚至是馊臭的饭菜。因为条件限制,珍妃终年披头散发,身上头上爬满了虱子,状如乞儿。

珍妃这种下场,还算轻的,像明熹宗的妃子张氏,因为得罪了乳母客氏和权监魏忠贤,客氏向明熹宗进馋称张氏怀了野种,明熹宗信以为真将其打入冷宫,她被关入一处宫墙之间的夹道。

这夹道上无片瓦,下无床铺,张氏怀着身孕终日忍受日晒雨淋。而客氏的恨意并未因此消失,她暗中禁止下人给张氏送饭,张氏被饿得奄奄一息。终于,在某个雨天爬到屋檐下,喝屋檐落下的水时,再也没有力气返回,死在了屋檐下。

被太监们欺辱绝望度:三颗星

有人说,古代后妃被打入冷宫后,太监们会纷纷申请去伺候。一个失宠的妃子,权势钱财基本归零,她能有什么可图的呢?

还有尊严可以被践踏。

在后宫,许多嫔妃虽然出身大家,但不少人娇生惯养,性情任性而霸道。而太监这些群体,都是底层出身,两个阶级的人相处,难免矛盾重重。

这些嫔妃在得势时,很少考虑到卑贱的宫女、太监的处境,更多时候只有压迫和谴责、惩罚。像在清朝《内务府奏销档案》中,有宫女被撵出宫仅仅因为打破一个小碗,而乾隆时的妃因为不开心就活活打死了一个小宫女……

这种环境下,许多嫔妃在得势时已经不知不觉得罪了下面的宫女太监。那么一旦这些嫔妃失势被打入冷宫,基本再没有翻身的机会,奴才们报复的机会就来了。

当然,有的即便和这些嫔妃无冤无仇,但被长期压迫的他们在面对这些落魄的嫔妃时,也有幸灾乐祸的,不是有人说过吗?底层人对同类是可以很残忍的,因为他们在上层人那里失去的尊严,会通过欺负同类中找回来。

将小宫女活活打死的妃

所以,当年珍妃被幽禁时,看守她的几位太监天天以辱骂她为乐。据说某日珍妃端着碗面条在走廊吃,有位太监经过竟啐了她一口“瞧你那德行。”珍妃却像没有听到,继续吃她的面条。

被对手报复绝望度:四颗星

古代帝王后宫粉黛无数,然而住着娇花软玉的富丽宫殿却充满了明争暗斗且无休无止。但凡能被皇帝拿正眼瞧过的嫔妃,必定会遭到其他女人的嫉妒。而一旦这些嫔妃失势,她们必将遭到报复。

譬如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位,吕雉理所当然成了太后。这位心狠手辣的毒妇就开了她的“复仇”之路。

她将当年受刘邦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一开始剃去她的头发,让她穿着囚服,手脚戴着镣铐舂米。

这戚夫人之前受宠,过的可是侯服玉食的日子,哪里受过这等委屈?就将愤怒编为歌谣,边舂米边唱了出来,意思是她的儿子刘如意在当王侯,而她这位母亲却在做奴隶云云。

戚夫人画像

这歌谣传到吕雉的耳朵里,好家伙,彻底激怒了这位毒后,“你是想倚靠儿子救你咯?”遂先派人将刘如意毒杀,然后慢慢折磨戚夫人。

最后,戚夫人的双眼被挖,耳朵被熏聋,喉咙被毒哑,手脚被砍断,再将其扔到厕所里,并将这旷古无两的作品称为“人彘”。

历代后妃中,残忍度与吕雉齐名的武则天,也同样毒害过冷宫里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原本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的武则天,失宠的王皇后知道她和李治有情后,便召武则天入宫试图联手扳倒萧淑妃,没想到最后连自己也遭了殃,在武则天的超高手段下。王皇后和萧淑妃纷纷被李治厌弃,打入冷宫。

王皇后和萧淑妃所在的冷宫暗无天日,门窗终日紧闭,只有一个小洞可以送饭进去。某日李治突然想起萧淑妃,便偷偷来到这里看她们,二人哭泣求救,李治答应会想办法救她们出去。谁知李治还没想好办法,武则天就先下手了。她将二人手脚去之,置入酒瓮之中,谓之“骨醉”。

武则天

想当年戚夫人、王皇后和萧淑妃,曾多么风光,一朝进入冷宫,便是这般万劫不复了。试问那些对手无数的嫔妃,哪个不害怕这种下场?

连累家人绝望度:五颗星

古代的女子,都是经过封建礼制熏陶的,她们的一辈子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子女为夫君为父母为家族。

这些入宫为后妃的女子,身后关系一个家族的荣辱盛衰,《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就是如此。而一旦贾元春失势,贾府就极速败落了。

因此,很多时候,自己生死事小,这些后妃们最担心的是会牵连到家族。

譬如清初顺治深宠董鄂妃,惹得孝庄非常不满。后来他早早去世,甚至也是因为这位妃子,彻底惹怒孝庄。而彼时顺治还有一位妃子便是董鄂妃的堂妹,这位妃子没有被顺治正眼瞧过一次,但在顺治死后,却主动要求殉葬。原因无非是为了平息堂姐董鄂妃给孝庄带来的怒火,她担心中年丧子的孝庄会将这怒火烧到自己家族。

顺治

而之前我们说过的萧淑妃,在她被打入冷宫后,她的一子二女下场都意料之中的凄惨。儿子被贬到烟瘴之地,最后还是被武则天拎出来处死。两个女儿大龄才被草草办了婚事,但嫁的人都很平凡。其中一位女婿后来还被处死了。

但凡萧淑妃还得宠,她的孩子会这样吗?

以上,就是嫔妃害怕被打入冷宫的原因,所以许多嫔妃在被打入冷宫不久便选择自尽了,譬如汉章帝时,宋贵人姐妹被窦后姐妹陷害,在被打入冷宫后,很快双双自尽,只因害怕面临更大的欺凌。

说来,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一个女子想要尊荣,得完全依赖于丈夫,所以作为九五之尊皇帝的嫔妃,已经是女性中的翘楚了。可是外人并不知道,她们表面的光鲜下,充斥着嫉妒、伤害、暗算等一切阴暗的东西。在种种不确定因素下,她们前一秒还在享受荣华富贵,下一秒可能就遭受无常,或被赐死,或被打入冷宫。而这一切大多归功于另一位嫔妃,可说到底,也不过都是男权下的牺牲品罢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权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严于治、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要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不仅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在学术史上占一席之地。作为一代名臣、一代重臣,他做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扫清反叛分子,开办洋务事业。他的政治眼光,比清政府同时代的官僚高出许多。在组织和缔造制度上颇具智慧。在

  • 历史上因不听取谏言而导致灭亡的国家,并留事例!一定要有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杀关龙逢,在桀的身边,也有一些忠臣。当时最著名的忠臣叫“关龙逢”。他看见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终日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诸侯叛离,人民怨愤,一旦边境有外族入侵,国家命运就危在旦夕,因而他手捧“皇图”,来到倾宫求见桀。皇图是古代王朝绘制的宣扬帝王祖先功绩的大幅图画,它的作用是留给后代帝王们看,使他们弘

  • 谁是中国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天来谈谈我心中最厉害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1.少有的改朝换代,兵不血刃,且优待故主。关于“陈桥兵变”的故事,历史书上有很多种记载,到底是赵匡胤自己自导自演,还是完全被动的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

  • 隋炀帝不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自从抵达广陵后,经常沉迷于酒色之中,以至于彻夜失眠。他每次入睡前都需要摇顿肢体,或者歌吹齐鼓,才能安然入梦。侍女韩俊娥深得隋炀帝喜爱,隋炀帝每次睡前都召她来侍寝,让她帮助自己摇顿肢体,又给她赐名为“来梦儿”。萧后醋意渐起,私下里对韩俊娥说:“皇帝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应该安抚照料他,怎么可以魅惑他

  • 中国历史上十大贤臣都有哪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贤臣往往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重大事务的决策中,丞相的话语权举足轻重。官为人臣,那么履职就有好坏。所以,人们习惯于说贤相、奸相和权相。他们有的辅佐君王,忠心耿耿;有的阴谋篡位,陷害忠良;有的权倾朝野,独揽大权。当然,臣子履行岗位职责,在维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就可能伤害另外一部

  • 古代进谏失败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伍子胥被赐死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

  • 历史上的哪些君王,可以称之为最有能力的,都是大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有非常多的皇帝都可以称之为很有能力的人,都是大才。第一个我觉得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统一了全国,平定了所有的战乱,使全国归于一人之下管理。并且他还把那些繁杂且不同的文字全部废除,统一使用同一文字,并且统一使用同一种货币,而且还修建了一样的官道,便于马车的行走。所以他的贡献是非常的

  • 古人有睡眠意识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在《黄帝内经》里对睡眠养生的要求,春夏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这个晚睡指晚上9点,因为古人没有电灯,一般在晚上8点前睡觉为早,9点后为晚;所以春夏晚睡的时间宜在在9点~10前;早起为早上3点后5点前即“鸡鸣之时”的寅时。秋天则宜“早卧早起”,这里的早睡时间跟上面同,约为8前睡,早起也同上,即

  • 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因为不虚心纳谏而使得国家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

  • 一代护国良相狄仁杰,他为什么会辅佐一位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狄仁杰入仕时是大唐的官员,由于高宗李治身体不好,很多军政大事都交给武后决断,而狄仁杰的才干与为人在“二圣临朝”(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同时执政)时就得到了天后的称赞与赏识,也就这个时候狄仁杰在仕途上开始步步高升了。另:武则天的施纲领也为狄仁杰支持和赞成,二人有“惺惺相惜”的味,及至后来有相互欣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