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人说明朝皇帝非昏即愚,最有能力的两位是谁?

有人说明朝皇帝非昏即愚,最有能力的两位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1/27 10:19:55

当然是开国立业的朱元璋,以及他的第四子朱棣了。

最有能力,或者铁腕的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治国有方,能文能武的朱棣。朱元璋得天下,朱棣夺天下。他们防武将,不信任官吏,但对老百姓还凑合!

朱元璋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皇帝中是什么水平?

军事能力上,毫无疑问是超一流水平,和唐宗汉武乃至太祖()都是一个等级的。

行政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首先就是废丞相,做上皇帝位置的人,尤其是开国皇帝,都非常人,哪个不是人中之龙,丞相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存在了那么久,自然有他的道理。

后来出现的的内阁,也就相当于丞相,甚至权利更为集中。想必这是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再就是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朱元璋的施政手腕太过残酷。四案杀了几万人,简直骇人听闻;这些说到底都与朱元璋的草根经历有关系。

朱标死后,依然我行我素杀了一部分,结果到了朱允的时候,只能靠方孝孺黄子澄李景隆这么几个书呆子去和叔叔朱棣斗。

朱元璋这段草根经历,虽然铸就了他性格上的某些缺点,比如多疑、残忍、嗜杀、决绝(所谓法不责众,但朱元璋的人生信条就是:只要我想杀,有一个杀一个,有一万杀一万)

但也是这段经历,让他有了作为一个乱世英雄的素质:识人用人的能力,(极强的心理揣摩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战争直觉。

回顾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过程,他在军事上的决断,很少出现失误,从看清郭子兴这人不行事开始,再到制定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的基本战略,乃至到最后的鄱阳湖之战,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用处事果断、料事如神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所以,综合来看我觉得在中国古今帝王的军事能力里,除了秦皇汉武那一梯队,接下来就是朱元璋了。

而行政方面,实在带着点“布衣天子”的天真,比如撤掉丞相,事必亲为,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他的皇子皇孙可不一定像他那么能吃苦。反而后来的皇帝为了制衡不断壮大的文官集团,不得不借住宦官的力量,间接导致后来的党政。而这被认为是明亡的原因之一。

还有神奇的户籍黄册制度,农户世代为农,军户世代从军...在朱元璋的构想中,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了,大明江山就会永固。但实际上,这反而加剧了阶级矛盾。

但我觉得,就驱除鞑虏,收回燕云十六州这一条,高水平皇帝,没得说。

朱元璋出生了。

朱元璋6岁了,放牛去。

朱元璋15岁了,朱元璋爹娘大哥嫂子被饿死了,朱元璋大侄子也饿死了。

吃饭要靠你自己了,去寺庙当和尚了,每天朱元璋需要做的事,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挨骂!

朱元璋17岁了,庙里没饭吃了,朱元璋每天要做的事,在河南安徽要饭填肚子!

朱元璋20岁了,回庙里接着,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挨骂!

朱元璋24岁了,有人诬陷你是恐怖组织成员,马上朱元璋要被击毙了,朱元璋要跑路了,记住不能被抓住,朱元璋去当义军,要被杀了,因为朱元璋是奸细,朱元璋被带到老大的面前,下面请证明朱元璋不是奸细,朱元璋成功当上小兵了,朱元璋要成为老大的心腹,还要成为心腹们的头头,请答题!朱元璋成功了,老大把他朋友的女儿嫁给朱元璋,谢天谢地朱元璋终于有个疼的人了,不用在每天夜晚一个人待在漆黑的房间去想念死去的家人了。老大被另外几个大老板抓走了,下面自己想办法把老大救出来!(若失败一次,死)

朱元璋25.5岁了,回家喊发小老乡跟出去干事业,要有七百多老乡愿意跟着朱元璋。

朱元璋26岁了,老大没前途,想单干,但只能带24个人单干,这时候你要有一座地级市差不多的作用的城,朱元璋要有最少三万人的手下。

朱元璋27岁了,要占领差不多以南京为中心,长江以南的部分安徽浙江的部分地盘当老大,朱元璋要有至少十万手下(要在31岁的时候完成)31岁的时候,朱元璋二哥三哥和朱元璋姐姐死了。

朱元璋32岁了,要打败各种手下物资强你3倍以上的敌人,还要防备你其他三个方向的敌人下黑手(若失败一次,死)

朱元璋36岁了,要打败一个有大半浙江的老板,(时间3年)。

朱元璋39岁了,3个月内拿下福建,要横扫长江以南。

朱元璋40岁了,长江以南都是他的地盘,只有一个大老板了,这一年,长城以南都是他的地盘了。

朱元璋41岁了,平均每天你要看200多封信,做400多个决定,(你要做30年)

朱元璋71岁了,终于结束了!

以上只是个大概,跟真实历史有一定出入,但绝不是历史发明,都是有记载的事情!

再总结一下:15岁朱元璋的爹娘大哥大嫂死了,31岁的时候,朱元璋的二哥三哥姐姐死了,50岁爱朱元璋的和他最爱的妻子死了,64岁,朱元璋最爱的儿子死了。

这个人的能力高没高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跟这个人比,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哦不好意思我侮辱了他的鞋。

真不知道现在有些人是有多自大,还觉得人家一个堂堂开国皇帝被高估了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妃子一听被打入冷宫就显得无比绝望,冷宫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妃子打入冷宫比死还难受!没有饭吃、不敢上厕所、没地方睡都是小事,有时候甚至要被太监霸凌,甚至之后还要给他钱物!整个紫禁城中没有一个宫殿叫做冷宫,冷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宫名,冷宫特指那些偏僻的宫殿,人迹罕至,寸草丛生,甚至有个妃子打入的“冷宫”宫墙之间的一个夹道,她就是明熹宗的妃子张氏,真的是连盖的被子

  •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权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严于治、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要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不仅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在学术史上占一席之地。作为一代名臣、一代重臣,他做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扫清反叛分子,开办洋务事业。他的政治眼光,比清政府同时代的官僚高出许多。在组织和缔造制度上颇具智慧。在

  • 历史上因不听取谏言而导致灭亡的国家,并留事例!一定要有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杀关龙逢,在桀的身边,也有一些忠臣。当时最著名的忠臣叫“关龙逢”。他看见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终日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诸侯叛离,人民怨愤,一旦边境有外族入侵,国家命运就危在旦夕,因而他手捧“皇图”,来到倾宫求见桀。皇图是古代王朝绘制的宣扬帝王祖先功绩的大幅图画,它的作用是留给后代帝王们看,使他们弘

  • 谁是中国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天来谈谈我心中最厉害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1.少有的改朝换代,兵不血刃,且优待故主。关于“陈桥兵变”的故事,历史书上有很多种记载,到底是赵匡胤自己自导自演,还是完全被动的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

  • 隋炀帝不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自从抵达广陵后,经常沉迷于酒色之中,以至于彻夜失眠。他每次入睡前都需要摇顿肢体,或者歌吹齐鼓,才能安然入梦。侍女韩俊娥深得隋炀帝喜爱,隋炀帝每次睡前都召她来侍寝,让她帮助自己摇顿肢体,又给她赐名为“来梦儿”。萧后醋意渐起,私下里对韩俊娥说:“皇帝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应该安抚照料他,怎么可以魅惑他

  • 中国历史上十大贤臣都有哪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贤臣往往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重大事务的决策中,丞相的话语权举足轻重。官为人臣,那么履职就有好坏。所以,人们习惯于说贤相、奸相和权相。他们有的辅佐君王,忠心耿耿;有的阴谋篡位,陷害忠良;有的权倾朝野,独揽大权。当然,臣子履行岗位职责,在维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就可能伤害另外一部

  • 古代进谏失败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伍子胥被赐死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

  • 历史上的哪些君王,可以称之为最有能力的,都是大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有非常多的皇帝都可以称之为很有能力的人,都是大才。第一个我觉得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统一了全国,平定了所有的战乱,使全国归于一人之下管理。并且他还把那些繁杂且不同的文字全部废除,统一使用同一文字,并且统一使用同一种货币,而且还修建了一样的官道,便于马车的行走。所以他的贡献是非常的

  • 古人有睡眠意识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在《黄帝内经》里对睡眠养生的要求,春夏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这个晚睡指晚上9点,因为古人没有电灯,一般在晚上8点前睡觉为早,9点后为晚;所以春夏晚睡的时间宜在在9点~10前;早起为早上3点后5点前即“鸡鸣之时”的寅时。秋天则宜“早卧早起”,这里的早睡时间跟上面同,约为8前睡,早起也同上,即

  • 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因为不虚心纳谏而使得国家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