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生性多疑?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生性多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59 更新时间:2024/1/20 7:30:59

有哪个皇帝不多疑呢?怀疑别人保全自己,是人的天性,何况是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从龙椅上往下看,皇帝眼中都是觊觎他皇权的野心家。所谓生性不疑虑,换个说法就是能明察秋毫、知人善任、掌控大局、不拘小节罢了,从这几个标准可以排排:唐太宗,汉文帝。

谢谢!所谓的生性多疑,这应该说虽然还没有一个刚性的界定标准。皇帝,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了两千余年共四百余位。我认为,要说最不具生性多疑但同时又是最无统治手段的皇帝当属南唐后主李煜了。可他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词人。谢谢!

战国时期的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导言:知道邹忌这个人,大概是从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开始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记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从这一段可以猜出来,邹忌要么真的是美男子,要么就是一个自恋狂。他用自己的美貌去劝谏齐王,证明还是很有自信的。

邹忌勤于政于政务,直言善谏,最重要的是,他善于把话说得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的是,邹忌劝谏齐王一定要广开言路,多听大家的意见,就像他与徐公的美貌之争,自己家人肯定不敢说自己不好,但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的风采,知道家人朋友都是为了让他开心,所以捧着他,他以比美为契机,劝谏齐王不要受阿谀奉承的蒙蔽,广纳言路,多听建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从一开始大家踊跃拨乱反正,到一年之后无话可说,齐王从思想上武装了自己,更是无敌于诸国,从此走上王者的巅峰。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邹忌是一个会聊天的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但是邹忌能从细微的小事入手,去劝谏一位高高在上的君王,还让他采纳自己的建议,而不被厌弃,这也不是一般的本事。

纵观历史上,那些直言善谏的忠直之人不在少数,但是会说话,把话说得这么漂亮,还不让反感的没几个,要不然没有那么多被流放,被贬斥的直臣了,邹忌一样勤于政事,勇于笃行,善谏乐思,但是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却是值得夸赞的,当然这和齐王的谦厚明理不无关系。

邹忌与田忌不合,他利用占卜之术诬陷田忌谋反,使得田忌只能远逃楚国。

《战国策》里还记载了另外一段事情,这段历史,往往被后世用来诟病邹忌的心胸狭隘,不容于能臣。“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这段记载说的是,邹忌是齐国的臣相,田忌是齐国的大将,是不是有点眼熟,曾经廉颇、蔺相如不也演绎了一段《将相和》吗?看来将相有矛盾也不止邹、田二人。

公孙曾经献计给邹忌说:你和田忌不合,又在君上面前说得上话,还不如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是你献计的功劳,打了败仗,田忌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平安回来,回来他也会被送上断头台,岂不是一举两得。

先不说这献计的人,是和田忌多大仇,多大怨,邹忌还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王让田忌上战场,谁料田忌三战皆胜,还凯旋归来。邹忌、公孙就派人假借占卜的名义栽赃陷害,诬陷田忌谋反,结果打了胜仗的田忌逃到楚国,连孙膑都借故离开归隐。

从邹对田忌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确实善于玩弄权谋之术,将相本难相和,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从职业分工来说就差之甚远。邹忌是一个文臣,在政治斗争中,他更加善于用手段去打击异己。

邹忌虽然美貌,但是绝对不是花瓶,他张修订法律,官吏实行监督制度,赏罚分明,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也显示出其政治才能邹忌在齐威王立志改革之时,出现在他的面前,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鼓琴自荐,任为相国。

当然他绝对不是花瓶,空有美貌,他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就是一开始提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他主张修订法律,对官吏实行监督制度,赏罚分明,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

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说是利国利民,他推行改革,使齐国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有才之人,齐王的眼光独到,选任了如此贤才。

从邹忌的改革时间算起来,他与秦国商鞅的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看来那时候变法改革也是一种时尚,虽然他不能与商鞅作比,但是他提出的改革之法,也让齐国强盛一时。

邹忌确实有才干,也确实很牛气,不能不说他对国家没有贡献,不能因为他打击的异己就说他毫无作为,在“围魏救赵”中他也积极献策,在私人举荐方面,他唯贤是举,在国家方面,他也直言善谏,总体来说,还是一位好同志,对于国家建设来说,还是有其正面作用的。

邹忌在打击政敌这方面,手段狠辣,对于田忌的陷害,贯穿了他整个被诟病的政治生涯。但是邹忌和田忌的不对眼,始终贯穿了他整个被后世诟病的生涯,田忌被他陷害,从齐国逃亡到了楚国,已经算是灰头土脸了,邹忌应该举杯欢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田忌,担心他卷土重来,这种士大夫的小心眼被他无限的夸大了。

他怕田忌的才干在楚国得到重用,而利用楚国势力,重回齐国,这时又有人自告奋勇去帮助他了,权利真是好东西,在这样的时刻,都有人甘愿做他的刀柄去诛杀政敌,杜赫对邹忌说:“我请命去楚国,让田忌留在那里,永远不在你面前出现。”果然杜赫也不辱使命,成功说服楚王,让楚王把田忌封在江南,他以两国交往为筹码,狠狠的踩了田忌一脚。

邹忌在这件事情上,做得确实够狠,在对付政敌上,他可没有温文尔雅的状态,不把敌人放倒,他也是一个绝对不罢休的人,这和他的美貌可真是不太匹配。

不管史书怎么夸赞邹忌的才干,但是他打击田忌,使一位能征惯战的将军永不能回归故土家园,这也是他德行里的亏损。当然有人会说,也许田忌也和他一样的想法,只是没有他的手段而已,政治手段不论,因为政治不合,置人于死地,就有点不应该了。

总体来说邹忌是一个聪明人,用智慧征服了君王,也善于玩弄权谋之术,他也是普通人,也有性格狭隘的缺陷,对于打击异己也是不遗余力。

邹忌是因为鼓琴被齐王发现,这足以说明,他的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他善于投其所好,用兴趣爱好拉近和人的距离,不得不说,一个聪明人,在哪里都可以展现出不一样来。

他对自己的美也有认知,他知道自己并不一定比徐公美,但是还要拿这件事去谏言,说明这个人是理性的,他知道这样可以拉进距离,把干瘪的说教变成有趣的谈话,从这些小事,我们都能看到他的智慧,不仅仅是说话的智慧,还有处事的智慧。

和田忌的斗争,他为什么可以胜出,一是权利的作用,他利用手中大权打击异己,每一次都有一把刀,执行了他的意思,他虽然有性格狭隘的缺点,但是不得不承认其手段还是高明的。

邹忌这个人美貌而有才干,但是他跳脱不了普通人性格的窠臼,也有狭隘的一面,对付异己,也是不遗余力的打压。

上学时,学习过一篇古文,出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那时就知邹忌应是齐王的一位重要臣子富有智谋,能将劝谏君王这样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处理的游刃有余。

后来,又读了一些书,了解到邹忌曾任“田氏代齐”后,齐威王的相国。邹忌相貌英俊、很有才华,为人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辅佐威王处理政务。

但人性总有弱点。在另一位齐国将军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打败魏国权势不断上升时,邹忌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设计陷害田忌,迫使田忌逃亡。此事,为后人所诟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帝王心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被称为帝术的书籍有很多,比如:《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思想;《论语》仁政思想;《孟子》民本思想;《鬼谷子》权谋思想;《素书》治国安邦思想。但本文要讨论的是《韩非子》中的帝王心术以及核心思想。我们知道在“百家争鸣”的大混战中,最后胜出的是法家。法家之所以能够胜出的原因主要就一个字面对现实。而其他各家的

  • 唐朝有多少个有能力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古代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发达的朝代,而要想拥有如此成就,显然跟当朝皇帝有关。细数唐朝众多皇帝中,综合能力很强的,我个人认为有5个。我们就按照唐朝皇帝的顺序来聊聊吧。第一个是开国皇帝李渊。李渊出身于北周的一个贵族家庭,他51岁当皇帝,在位9年,随后被儿子李世民要求禅位。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不够霸气,比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皇帝其实处处受制约,你认为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有助于澄清对于皇帝权力的误解。在中国老百姓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生杀予夺,尽在掌中。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得就是皇帝不容置疑和反驳的权力。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皇帝的权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下面,我们一一道来。一、从

  • 古代最会打仗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单论军事能力:第一,刘秀600骑兵对阵40万敌兵,天降陨石大风大雨助阵(网文都不敢写);第二,朱棣北伐大漠(乾隆小儿,你服不?乾隆:我的敌人灭族了,你说我服不?);前两位俱气运之子,能力超出咱们凡人想象,少数民族帝王因为武勋起家,军事能力均比中原皇帝比例高。第三,完颜阿骨打联宋灭辽、退高丽、震西

  •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是勇猛过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后羿神话传说中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可见神力惊人,民间的传说都是根据史实加工而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后羿是夏朝有穷国得国主,趁着太康外出打猎篡夺了夏朝统治。根据推理,后羿应该是勇猛过人无疑了。二、商纣王《荀子非相篇》中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

  • 古时候帝王为什么普遍寿命很短暂,是否和有太多女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的寿命普遍很短,因素很多,不只是女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女人,其实女人不是直接原因。或者换句话说,性生活过多、过乱,是否会短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古代帝王女人多,这个是事实,但是更多的人却没有关注的是他们为了临幸女人,而胡乱吃春药,而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其次,是饮食不健康,缺少运动有关。自古以

  • 康雍乾盛世哪位帝王功绩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康乾盛世,莫非从康熙丶雍正到乾隆三朝,应该是康熙功绩最大。康熙之前顺治皇帝不知何因放弃帝位行佛,年仅八岁康熙继位,在位六十多年,收回西藏丶大理(云南)丶蒙疆丶中亚等,清朝版图最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康熙还完成了康熙大典,这是继明朝永乐大典之后,又一次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康熙带头尊老,多次举办

  • 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焚书坑儒的起因是这样的,秦始有一次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在盛宴上祝洒家,称颂秦始皇的统一业绩。博士淳于越起而反对,并引经据典,以古讽今。丞相李斯提议,以古非今,惑乱人心,必须严厉制裁。李斯的主张对统一国家,巩固秦朝的统治是有利的,可是他却提出了荒唐的极端措施。他主张除了秦国历史以外的书统统烧个干净,谁

  • 古时候没有电,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没有电,古人们到了天黑就只能睡觉了吗?大部分古人确实如此,在没有电的古代,晚上除了睡觉也没别的事情可做,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睡觉四处游荡,被抓到的话就是大罪。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有很多能够在晚上可以消遣的娱乐项目,不管是看电视、电影,还是玩手机、电脑,这些科技产品在为我们到来便捷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打

  • 收集中国历史不纳谏的五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夏桀:杀关龙逢二商纣:杀比干三周厉王:不听芮良夫和召公劝谏以致失位出奔四陈灵公:淫于夏姬,泄冶劝谏不听反而杀死泄冶(看到不纳谏第一个想到这货)五赵孝成王:信离间之言,换廉颇,上赵括,致四十万赵军死难公元前265年,秦攻赵连拔三城,形势告急。此时只有连齐抗秦,才是上策。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