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怎样的?

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58 更新时间:2024/1/9 14:18:45

焚书坑儒的起因是这样的,秦始有一次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在盛宴上祝洒家,称颂秦始皇的统一业绩。博士淳于越起而反对,并引经据典,以古讽今。丞相李斯提议,以古非今,惑乱人心,必须严厉制裁。

李斯的主张对统一国家,巩固秦朝的统治是有利的,可是他却提出了荒唐的极端措施。他主张除了秦国历史以外的书统统烧个干净,谁要是再敢谈论诗书,就杀头,谁要再以古为是,以今为非,就满门抄斩。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无数文化典籍遂变成了一堆堆灰烬。

焚书之后,儒生们更加不满,指责,攻击秦始皇,又引起了坑杀儒生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秦始皇晚年很迷信,更希自己长生不老,他多次派人去海外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但都未弄到。秦始皇并不死心。又派遣大型船队,装满珍宝,粮食,工具和三千童男童女,由徐福带领去东海仙岛求药。秦始皇为此花费了巨额资金,可徐福和他的小伙伴们却一去不返。

秦始皇在咸阳宫中等得不耐烦了,又听信了侯生与卢生求药的谋划。结果秦始皇只是受到了捉弄。当秦始皇找寻侯生,卢生时才知道,咸阳的儒生们对他进行诽谤,指责他专任狱吏,不重儒生,贪于权势,残暴成性。这使秦始皇大为恼火,龙颜大怒,把参与此事的四百多个儒生,一起活埋了。

这就秦朝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当然也还有很多版本,对此事也评判不一。就在此砖引玉吧!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时候没有电,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没有电,古人们到了天黑就只能睡觉了吗?大部分古人确实如此,在没有电的古代,晚上除了睡觉也没别的事情可做,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睡觉四处游荡,被抓到的话就是大罪。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有很多能够在晚上可以消遣的娱乐项目,不管是看电视、电影,还是玩手机、电脑,这些科技产品在为我们到来便捷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打

  • 收集中国历史不纳谏的五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夏桀:杀关龙逢二商纣:杀比干三周厉王:不听芮良夫和召公劝谏以致失位出奔四陈灵公:淫于夏姬,泄冶劝谏不听反而杀死泄冶(看到不纳谏第一个想到这货)五赵孝成王:信离间之言,换廉颇,上赵括,致四十万赵军死难公元前265年,秦攻赵连拔三城,形势告急。此时只有连齐抗秦,才是上策。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

  • 古代人不上网,把时间都拿去做什么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生产力低,普通老百姓几乎是没什么闲暇时间的。白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日落之后就回去吃饭、睡觉,养精蓄锐,然后第二天鸡鸣起床,接着干活。因为只要一天不干活,基本上就等于要饿肚子。实际上不要说古代了,二三十年前电视机还没有在农村普及之前,那时的农村人的生活作息也是一样的。没日没夜的劳作,不可能有什么

  • 在古代,人民晚上睡得早吗。也会失眠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人失眠肯定比现代人少很多!一,体力劳力使失眠减少在农业社会,解决温饱是人们的普遍需求,绝大多数人从事体力劳动,肌体疲劳有助于睡眠。有诗为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哉!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真实生活写照。二,简单的生活使失眠减少古代有电、网络、手机

  • 古代皇帝一天工作几个小时?5点起9点睡一年无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王朝距今已经很遥远了,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那里的大臣是怎么工作的?那里的君王是怎么管理国家的?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随着现在一些大众的影视作品的播出,人们才开始了解到那里的历史,但毕竟是影视作品,很多内容离真实历史是有很大差距的。电视上播出的层出不穷的影视剧,其实很多都是经过大量改动的,而

  •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16个皇帝,在《明史》当中,至少有10个以上是昏君,真不知道张廷玉这位大兄弟怎么下得去笔的!难道明朝真的就没几个明君吗?其实按照综合实力和贡献,做一个排名的话,还是能挑出不少明君的。尤其是一个王朝的前中期,明君自然是不会少的。我认为明朝的16位皇帝,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么四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综合

  • 古人没有电,晚上都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人没有电灯,但有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可燃烧发出光亮。其作用和电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灯那样明亮。城市市民们的夜晚生活显得较为精彩,唐朝(包括唐朝)以前,城市坊间几乎都施行夜禁,夜禁期间长安主干道几乎看不到灯光,但是各个坊子里面却十分热闹,邸舍、酒肆里面人声鼎沸,但是大抵也不会超过酉时(晚上七

  •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为何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从谏如流则吏治清廉,吏治清廉则天下大治,天下大治则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则民风淳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作为它的开创者,李世民同样是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那么,这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治理经营出来的呢?第一,减轻徭役,少收赋税,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

  • 魏征和徐茂公谁的政治和军事能力更强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和徐茂公,这个谁的军事能力更强?首首先这个问题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根本回答不了。因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徐茂公这个人。徐茂公是历史演义小说《隋唐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大将军徐世绩,再说了,魏征是大唐的文臣。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的军事才能,所以就拿历史上真正的徐茂公来讲。他们两个的军事才能也

  • 有人说古代的谋士去劝谏的时候说一大堆长长的话,听的人有耐心听他讲完吗?不会拉出去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去别国谏言话句都不多,但用语很考究,每个字都能把事说清楚,多为文言文浯。这是因为开头几句话的原因,单刀直入点到对方要害,使得对方性起,想听他多说几句,没料到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使得自己思想松懈,到最后答应了说客意愿。这就是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