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将姜维和王平投降蜀汉后为什么那么忠心?

魏将姜维和王平投降蜀汉后为什么那么忠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54 更新时间:2024/1/16 15:21:28

这个可以通过对比二人投汉前后的经历来找出答案。

1.先说王平,王平开始只是曹操势力中的一个小官,最初是随少数民族首领一起归附的曹操可见并非曹操心腹,自然也不会受到重用。王平在曹操阵营当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战,是作为徐晃的副将参加汉中战役中的汉水之战,徐晃不听王平建议,背水扎营,结果败给了赵云黄忠,可是徐晃反过头来让王平承担失败的责任,最后王平被逼无奈,投降了刘备军,可以说王平的投降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王平到了蜀汉后,在街亭之战中,由于在战役中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并且在撤退时,亲自断后,收容溃兵,降低了损失,得到了诸葛亮的赞赏,得以统帅马谡的旧部,王平本人平生谨慎,虽不通文墨,但在行军作战方面很有心得,深得丞相诸葛亮的信赖,故委以重任。所以王平能够忠心耿耿的在蜀汉做事,最后做到了镇北大将军,安汉侯,并于兴势之战中在汉中击败了曹爽的进犯,维护了蜀汉边疆的稳定。

2.再说姜维,姜维虽然在曹魏当中官职也不大,但与王平不同的是,他在本郡的名声甚好,也很受当地太守的信赖,所以收服姜维,诸葛亮是费了一番周折,最后也是大势所趋,姜维被迫投降,可以说姜维的投降与王平是不同的,他是被迫的,可是投降之后,即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统帅蜀汉精锐之一的虎步军,在诸葛亮北伐中,姜维一直在诸葛亮的中军参与战役谋划,对蜀汉的历次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一直是蜀汉军队中的重要统帅,后接替费主持军政,做到了大将军,平襄侯,继续北伐,成为了蜀汉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二人在进入蜀汉阵营中,颇受信任,最终被委以重任,是二人能对蜀汉忠心耿耿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三国当中,曹魏立国,靠的是天时,受汉帝禅让,也靠它在三国当中实力最强。而蜀汉立国,主要靠的是继承汉室的名义,可以说,兴盛了四百年的汉朝在三国初期,还是很受人怀念的,所以诸葛亮能够以兴复汉室的名义六出祁山,姜维更是前后主持了多次北伐,可以说兴复汉室,颇得人心,这也是二人对蜀汉忠心耿耿的重要原因。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一个乱世,乱世之中从一个阵营投靠到另一个阵营是很普遍的,比如说曹操手下五大谋士,有一人是从敌营投靠过来的,这就是是贾诩,再比如曹操手下五子良将,有三人是从敌营投降过来的,分别是徐晃、张辽和张。

一般来说,投靠都是从实力小的一方向实力强的一方来投靠,上面说的四个人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人往高处走,谁更厉害,谁更强大,一般就投靠谁,但是,强大的曹魏先后有两员将领分别投靠了蜀汉,这两员将领都成为蜀汉的社稷之臣,更为奇怪的是,这两人对蜀汉都是忠心耿耿,这是非常罕见和极为难得的。

第一个由曹魏投靠蜀汉的将领是王平。

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王平祖上是南方的板蛮族人,这一民族是土家族的前身之一,后来王平跟随当地的部落首领邑侯杜与七姓夷王朴胡一起投靠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一名代理校尉,这一年是公元215年,曹操刚平定汉中拿下张鲁后不久的事。

王平

四年后的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发生战争,刘备利用斩杀夏侯渊的优势,同时依靠险要地形对曹操避而不战,曹操因为补给困难,选择将汉中百姓迁往关中,随后就结束汉中之战退兵了,而在战中,身为代理校尉的王平却趁机投靠了刘备。

虽然曹操在汉中之战失利,但是,曹操的势力明显强于刘备好多倍,刘备的地盘就一个益州,曹操占据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个州,谁都知道曹操实力强,还控制了皇帝代表了朝廷,留在曹操那不是更有前途吗?在当时看来,王平背叛曹操投靠刘备的行为,不是弃明投暗吗?那么问题来了,王平为什么要投靠刘备?

第一个原因是:王平显然是板蛮族人,但他显然很怀念家乡,王平的家乡在益州巴西郡宕渠,这里现在是刘备的地盘,如果一直在曹操那里,就得背井离乡,也许宕渠还有王平的亲人和族人,也许王平过于思念家乡,所以王平要离开曹操投靠刘备。

王平与马谡

再说了,之前王平离开家乡投靠曹操,是因为部落首领的主意,王平是身不由己,在曹操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还是思念家乡,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的,尤其是外族人,所以王平趁曹操与刘备发生汉中之战时,离开曹操主动投靠了刘备。

第二个原因就是:王平在曹魏感觉没有前途。王平是蛮族人,虽然当了个代理校尉,可这不过是曹操临时安置蛮族人的临时职位,可能永远也不能转正,再加上王平没有文化,不识字,在人才济济的曹魏政权,得到重用的机会不多。

另外,王平虽然跟随部落首领一起投靠曹操,但实际上这批人曹操是防备的,一是非我族类,二是邑侯杜与七姓夷王朴胡是地方实力派,处理得好会忠心,处理不好就有反叛的可能,是被曹操防备的部落,也不太可能受重用,所以王平离开。

王平成为汉中守护神

王平投靠刘备后,很快得到升迁,投靠刘备的当年就被任命为牙门将军,从代理校尉到将军,王平连升三级,跳过了校尉、中郎将,直接升牙门将和裨将军,后来王平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街亭之战中立功,他劝谏马谡不要上山扎营,同时率领少数军队牵制了张,保证了蜀汉没有被打得大溃败,成为第一次北伐中唯一一个受到升迁的将军,被任命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统帅蜀汉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诸葛亮及魏延都去世后,王平又接手吴懿的汉中太守之职,成为镇守汉中的守护神,要知道汉中是蜀汉北大门,是曹魏唯一能攻击蜀汉的必经之地,是蜀汉国防的重中之重,王平镇守汉中长达14年,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没有犯过一次错误,还因为英明的指挥,挫败了曹魏大将军曹爽的侵犯汉中之战,也叫兴势之战,更为重要的是王平对蜀汉忠心耿耿。

王平以一个降将身份,为何对蜀汉忠心耿耿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忠于蜀汉,就是忠于家乡,王平是为家乡而战。前面已经讲过王平投靠蜀汉是因为思念家乡的原因,所以家乡对王平来说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就不难理解王平为何忠于蜀汉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王平在蜀汉得到了重用。王平在曹魏只是个代理校尉,一投靠蜀汉就是牙门将和裨将军,不久又升为讨寇将军,还被封了侯,诸葛亮去世后,王平成为安汉将军兼职汉中太守。

公元243年,王平又被封为镇北大将军,仍然镇守汉中,这是典型的军政大权一把手的职务,成为蜀汉政权三大边境军政大臣之一,地位非常高了,相当于蜀汉三大军区司令之一,除了蜀汉朝廷之外,就数王平的汉中太守、镇北大将军最为重要了,比永安和南中都要重要,蜀汉对王平重用,王平对蜀汉忠心,这是典型的相互成就。

姜维

第二个由曹魏投靠蜀汉的将领是姜维。

姜维是魏国凉州天水郡冀县人,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甘谷县人,他的父亲是魏国小官吏,因为战死沙场,姜维就接了父亲的班和职务,成为魏国天水郡参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和天水郡主簿尹赏、功曹梁绪、主记梁虔一起受到太守马遵的猜忌,马遵不愿意让姜维等人进城,前面进不了城,后面又是蜀汉大军到来,无路可走,于是姜维四人一起投靠了蜀汉。

所以姜维投靠蜀汉的原因很简单,受到太守的猜忌,无路可走之下投靠了蜀汉。

姜维投靠了诸葛亮之后,很快因为才能而得到了火箭般的升迁,投靠的当年,姜维就被封当阳亭侯,兼奉义将军,没过多久,又升为征西将军,同时还有兵权,统领蜀汉精锐五六千虎步军,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又被任命为辅汉将军,蜀汉第一任辅汉将军是李严,第二任是张裔,这个职务并不低,李严当年可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

姜维忠心耿耿

随后,姜维是一路升迁,从辅汉将军到镇西大将军,再到卫将军,最后到大将军,姜维以一个降将身份,成为曾经母国的敌国蜀汉政权的大将军,大将军可是最高军职,相当于三军总司令,这简单是一个传奇,也是三国所有降将中身份最高的人。

在蜀汉晚期人才凋零的时候,基本上是姜维一个人在力挽狂澜,苦苦支撑,姜维前后11次北伐,胜多负少,以蜀汉的弱势实力,不断地发动对曹魏政权的进攻,以进攻为防守,成为蜀汉后期唯一顶梁柱,在面对曹魏大军逼近之际,同样是姜维一人在苦苦支撑,率领数万军队死死地挡住了魏将钟军的15万大军,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蜀汉政权根本不会灭亡,当时钟会已经有了退兵之意。

即使是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之际,姜维都没有放弃为蜀汉复国,连皇帝刘禅都放弃了,而作为曾经的降将,现在的蜀汉顶梁柱大将军姜维居然没有放弃,还有苦苦支撑,以自己最后的能力与忠心,为蜀汉复国大计献出了最后的力量,姜维的忠心天地可证、日月可鉴。

姜维成为蜀汉的顶梁柱

那么姜维为什么这么忠心呢?

因为姜维和诸葛亮是同样性格的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也是如此;诸葛亮两袖清风、大公无私,姜维同样不置产业,身无长物;诸葛亮忠心耿耿,姜维同样忠心;诸葛亮一生为了理想北伐,姜维前后11次北伐,比诸葛亮还要多,因为姜维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北伐中原,建立功勋。

一个有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是正直忠义的,为了实现理想,姜维只有忠心耿耿,一心为蜀,同时,姜维忠心报国也要报答诸葛亮的重用之恩和蜀汉的提拔之义。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谁堪称爱情专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帝感情很专一,为了宛儿被废了皇帝,唐太宗也还可以。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但是用情专一的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天子身边美人数量太多,眼花缭乱之间,用情专一竟成了稀罕。我要说的这位皇帝,是情痴中的典范,他就是清顺治帝福临。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生于1638年,五岁时即位,

  • 《三国演义》当中,一身傲骨的关羽,为何会对刘备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刘备仁义,起码对关张如此,要是碰见周瑜这样的,说不定关羽会翻脸。第二,关羽本人深通春秋大义,是那种傲骨且忠义的人。第三,就是桃园结义了,关羽要是不听刘备的,张飞就敢弄死他。因为关羽在家乡有人命案,逃亡与刘备相识,桃园三义拜为生死之交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的拜把

  • 历史上有哪些弑兄夺嫡篡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弑父弑君,没有弑兄,如果兄是皇帝,那叫弑君篡位,如果兄是太子,那叫杀兄夺位。中国历史上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说起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人们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唐朝玄武门事变。其实,纵观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帝王史,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何止李世民一人。千百年来,父子反目的大戏轮番上演,兄弟成仇的故事俯首可拾。“煮豆燃

  • 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2周年,谨以此文,怀念最敬爱的人周总理】作为一名80后,如果只能选1个,只有周恩来总理配得上。仅仅是他生命中的最后4年,就足以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在作品《大无大有周恩来》中说道:“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

  • 诸葛亮对刘备到底是怎么样的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主人创业,定国策!借荆州立足,荆楚是战略门户,兵家必争!《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孔明自始至终能贯彻国策,把连吴抗曹看重,就如生命般可贵!挺身而出说服孙权放弃投降,共抗曹操!在古代,自己出主意,自己去落实,尤其是军事,能得到百分之百信任!还真不多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诚者

  • 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爱别人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喜欢别人老婆是通病,但还有一些皇帝更变态,不但喜欢大臣的老婆,还让儿媳妇轮流侍寝,最后被儿子杀死。后梁后帝朱温荒淫无度,皇宫佳丽三千还不满足,却跑到大臣家祸害人家的妻女。有一年七月,朱温借口天气太热,从宫里跑出来,到大臣张宗家避暑。住在张府,他每天要张府的女人陪他睡觉,几乎将张家的妇女奸淫遍了。

  • 中国有哪几位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的皇帝数百位之多,这些皇帝虽然都是高高在上,殊不知,很多皇帝的命运根本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之中有的可以在位六十余年享太平盛世,有的上位几天就被轰下宝座,皇帝的宝座可以说的上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时刻冒着暗杀,起义造反的风险,今天就让我们盘点一下有哪些悲剧的短命皇帝吧!

  • 诸葛亮明知不可能匡扶汉室,为何对刘家两代忠心辅佐,死而后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匡扶汉室,是诸葛亮自己的理想。刘家两代为诸葛亮搭建了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家两代,死而后已,本质上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水镜先生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而在诸葛亮心目中,能得其主足矣。诸葛亮高卧隆中,遍观天下群雄,除了曹操、孙权,其他皆为割据势力,早晚定会灭亡。而诸葛亮自比管

  • 让你最感动的古代爱情故事是哪一段?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说的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越王钱思念乍别不久的发妻吴氏,便写了封信,快马送了过去。自然,做为一国之君,钱想踏青赏春,身边有的是人陪,其中不乏青春妙龄、风姿绰约的嫔妃。钱缪性情中人,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糟糠之妻。吴氏至孝,每年寒食都要回家祭祖,偶有小住几日。接到夫君来信,两眼顿时

  • 为什么李世民对魏征又敬又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李世民对魏又敬怕,我觉得他敬的是魏徵的人品,一心秉公,格致都在高处的人,李世民肯定会敬重。他怕,怕的是魏的直言,凡事魏都能坦陈意见,不迎奉,不阿谀,不做两面人。这个“怕”里正含着李世民的胸怀气度,也有魏的日月之心。一路辗转,魏到了李世民帐下,两人的第一次对话就充满了挑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