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王保保被朱元璋称赞为“天下奇男子”?

为何王保保被朱元璋称赞为“天下奇男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52 更新时间:2024/1/28 12:12:32

王保保(扩廊帖木儿)是“天下奇男子”的话,记载在《明史扩廊帖木儿传》里。原文是这样的

一日,(朱元璋)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就说有一天,朱元璋和诸将一起闲扯,朱元璋问,谁是“天下奇男子”?大家都说是常遇春。朱元璋说,常遇春再厉害,他还得当我的大臣。那个王保保,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投降,当我的大臣,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天下奇男子”!

(元将王保保)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曾七次招降王保保,但没有一次成功。而且王保保还毒死了朱元璋一个使者,砍了朱元璋另一个使者的手臂,毫不顾忌。

就算如此,朱元璋依然非常心仪王保保,把王保保的妹妹王氏许配给自己的儿子秦王朱,和王保保搭成儿女亲家。而且,朱元璋到河南时,还专门谕祭王保保的养父察罕帖木儿的墓,想以此打动王保保。可惜王保保依然不降朱元璋。

据叶子奇的《草木子余录》记载,朱元璋曾说他平生有三大憾,其中一大憾,就是不能活捉王保保。注意,朱元璋说的是“活捉”,就是要王保保归顺他,当他大将的意思。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称赞,如此赏识王保保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不能罗列王保保的一生功绩,我们需要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考虑,看朱元璋是怎么想的。

第一,朱元璋一直认为王保保是汉人,在立场上,王保保应该是和朱元璋站在一起的。

朱元璋在讨元的时候,让人专门写了一篇战斗檄文《谕中原檄》,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个口号让朱元璋的讨元行动显得非常理直气壮,而不是造反。在这篇檄文里,他还专门批评王保保“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他说你王保保,本来有个汉人的名字“王保保”,为什么改名叫“扩廊帖木儿”,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既然是汉人,就应该站在汉人的立场上,和我们一起共同讨元啊!

(很想得到王保保的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这里是误会了,王保保真是蒙古人,父辈母辈都是蒙古血统。1990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块王保保生父赛因赤答忽的墓碑,上面明确说明,王保保是蒙古伯也台氏(虽然这个姓氏不是蒙古大姓,但也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

之所以朱元璋有误会,主要原因是王保保是元将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因此以为他是一个汉人,被察罕帖木儿收养的。殊不知,察罕帖木儿原本就是王保保的亲舅舅。

如果朱元璋知道王保保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说那句话。

第二,王保保一生数次大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的大将们都有些畏惧他。

王保保打败朱元璋的重大战役,主要有四次:

一是元末农民起义开始的时候,王保保组织地主武装,消灭了北方红巾军,平定中原(也包括早期朱元璋的军队)。他的军队也成为元朝应对南方诸侯的一个重要屏障。

二是朱元璋称帝,北上攻打元朝的时候,1368年(洪武元年),王保保在韩店与朱元璋部将汤和军队大战,明军惨败。

三是1369年(洪武二年),扩廓帖木儿带兵攻打兰州,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全歼朱元璋派出的援军,并打死明朝援军将领于光。

四是1372年(洪武五年),那时候,元朝君臣,包括王保保都已经逃到了蒙古人的大本营和林。朱元璋害怕北元坐大,养虎为患,派三路大军北上攻打和林。结果王保保打败由徐达和李文忠带领的两路大军,只有冯胜带领的第三路大军取得小胜。这场大战是北元和明朝最关键的一次大战。这次大战后,明朝基本上没有力量再消灭北元,也因此,北元被保留了下来。

(朱元璋说他不如王保保,常遇春表示不服)

第三,王保保一生忠心侍主的品德,被朱元璋所器重。

朱元璋虽然误认为王保保是汉人,但王保保作为元朝将领,在与元末农民起义及明朝作战中,虽然九死一生,数次差点被杀死,而且朱元璋七次招降他,他都不为所动,这种品德,深得朱元璋所敬重。所以朱元璋称他是“天下奇男子”,一定要得到他。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王保保人物简介】

王保保,胡名扩廓帖木儿,元朝末年颖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元末著名将领,曾跟随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为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山东围攻益都时被叛将王士诚杀死。王保保(即扩阔帖木尔)代父执掌兵权,元军在他的指挥下彻底平定了北方地区的起义军。此后王保保(扩阔帖木尔)被元朝封为河南王,总管天下兵马,后来因卷入元顺帝和太子之间的斗争,被免职。1368年朱元璋登基国号大明,并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伐。元顺帝被迫用王保保,组织大军救援,但为时已晚,不久元朝灭亡,元顺帝出逃。1372年朱元璋更是让大将徐达率15万大军进攻北元哈拉和林,意图消灭北元。王保保率军抵抗,明军伤亡惨重不得已撤兵,彻底断送了朱元璋消灭北元的念头。

【朱元璋赞赏王保保】

朱元璋曾对王保保多次招降,但都被其拒绝,朱元璋登基后,曾问过大家:“你们都说说看,天下的奇男子要数谁啊?”大家纷纷回答说:“常遇春率领的军队人数不过万人,但横行各处无人是其敌手,可算是真正的奇男子!”朱元璋笑着说:“常遇春不愧是人中豪杰,但终究还是臣属于我。我却始终未能使王保保臣服,他才是奇男子呢!”也许朱元璋也被王保保出色的军事才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折服吧。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出家当和尚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好的,主妇来答!这个皇帝不仅当了和尚,还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知道是谁吗?错了,不是顺治帝!我说的这个人,是只当了两年皇帝,却披了三十多年袈裟的宋恭帝赵。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吧?恭帝为宋度宗赵次子,宋朝第十六皇帝。咸淳十年(1274年),不到4岁的他在贾似道扶持下即皇帝位,由谢太后临朝称诏,贾似道把持朝政

  • 跪求古代皇上与后宫的爱情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穿越之舞过千年穿越之仙妃传奇穿越千年之倾君穿越之倾国倾城穿越之做你唯一的宝贝穿越之倾城萱王妃穿越之碰到冰块男穿越千年之不做王妃穿越之我的夫君第一穿越小皇后皇,请滚一边:懒虫皇后超帅气穿越千年来爱你穿越沦为皇宠:倾城帝妃穿越之绝世女皇绝色倾城擦肩而过天外妃仙迫嫁帝王宠冷血王的奴妃倾城天下(我的美人)遥

  • 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还别说,我刚好看到过,还真有一个状元当皇帝的,这个人就是李遵顼,西夏国的人!按照史书记载,此人是:“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超级厉害,在1203年西夏国的科举中,该人一举夺得了状元头衔:“廷试进士,唱名第一。”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了仕途,并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其实本身他也是皇亲国戚。不

  • 古代有哪些关于友情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

  • 古代十大爱情故事,你最喜欢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

  • 李斯是如何说服秦王的放弃逐客令?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说服秦王嬴政放弃逐客令,是秦国发展富强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执行逐客令,秦国不会继续强大,收加逐客令,秦国从此海纳百川,山东诸国人才尽为所用。那么,李斯是如何说服嬴政放弃逐客令的呢?嬴政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了叛乱,牵涉“仲父”吕不韦。后来,韩国人郑国为秦国修建渠道,结果却发现他是为了消耗秦国

  • 历史上有哪位帝王的爱情经历最“虐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深情的皇帝有很多,他们虽然有后宫3000,但是心中最爱的女子只有一个,其他的只是为了尽到皇帝的责任而已。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让我想起了,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的深情,而且他们的恋爱经历更是虐狗。乾隆皇帝17岁时,就央求自己的父母定了富察容音为自己的妻子,而且是作为自己的嫡福晋。两人结婚以后,乾隆皇帝

  • 古代哪位君主拥有过又甜又刚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比如说霸占自己儿媳的唐玄宗、还有爱上自己奶妈的明宪宗。要说前期的唐玄宗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整体局面良好,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但是,就在那么一天,唐玄宗的惊鸿一憋,才偶然发现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是如此的貌美如花。后宫佳丽三千,也不能让唐玄宗放下自己对儿媳妇地迷恋。这就是正真的老房

  • 邹忌进谏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进谏的启发:“善建”和“善纳”是成功的关键!01提建议要:情商高点,记住:良药加点糖!邹忌从日常生活中,拿自己和美男子徐公打比方,问自己的妻子、小妾、客人,因为他们要么偏私我、要么怕我,要么有求于我,从而认为我比徐公美!进而向齐王进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为什么蔡锷一开始劝袁世凯君主立宪,后来却又起兵讨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蔡锷将军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后来又发动了护国运动。这使得他成为民主主义革命时的一代英豪。蔡锷1882年12出生于湖南邵阳。甲午战争大清失败后,他曾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从此树立报国之志。蔡锷16岁东渡日本求学。19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