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别说,我刚好看到过,还真有一个状元当皇帝的,这个人就是李遵顼,西夏国的人!
按照史书记载,此人是:
“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超级厉害,在1203年西夏国的科举中,该人一举夺得了状元头衔:
“廷试进士,唱名第一。”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了仕途,并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其实本身他也是皇亲国戚。
不过西夏国的皇帝都比较悲催,一个接一个的换,先是桓宗李纯佑被襄宗李安全夺取了皇位,桓宗李纯佑不久身亡。
可是襄宗李安全也没有做几年皇帝,在1211年,此时已经继承齐王头衔的李遵顼突然率军杀入皇宫,最终软禁了襄宗李安全。
不过朝廷上下,也都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种事情在西夏这种国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那么曾经的状元当了皇帝,他也是全天下最聪明的人,应该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才对?
错了,他是屎糊了眼,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心,穷兵黩武,接了上任皇帝的班,还是干着上任皇帝的事。
本来上一任皇帝李安全为了安全,而选择跟蒙古合作灭金,结果跟金国打了很多仗,都没赢。
最聪明的人还是蒙古人,他们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矛盾,让西夏跟金打,让宋跟金打,打到最后,自己再收拾烂摊子。
本来金一直联合西夏,共同抗蒙,结果这个西夏国王真的是被屎糊了眼,不听那一套,一心效忠蒙古,打了好几年,突然发现自己兵打没了。
其实早在之前,这个状元皇帝的太子李德任,就劝谏父亲不要再为蒙古做急先锋,应该休养生息。
结果这个李遵顼,也就是夏神宗却斥责他不懂事,让他闭门思过。
这个太子李德任想拿太子之位,甚至出家和自杀相威胁,谁知这个状元皇帝干脆干脆废掉了他,并立次子李德旺为太子。
结果后来蒙古人又征讨花剌子模,让西夏出兵,这个状元皇帝才发现自己没兵可用,蒙古一看,你没兵啦?
干你丫的!
一路狂干,打得西夏一个七零八落,再想跟金国和好,人家也有怨气,最后这个状元皇帝倒是也聪明,自己不当亡国之君,让自己的儿子即位,当上了太上皇。
最后城破之际,他也在惊恐和病痛中去世……
其实西夏人口总共没有300万,四周都是大国环绕,不小心翼翼地求生存,反而要跟金国死磕,呜呼哀哉!
这就是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的故事!
所以全天下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个好皇帝哦!
谢邀。历史上五百余位皇帝中,获得状元头衔的皇帝仅有一人,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遗憾的是,这位皇帝太过短视,而且举棋不定、情绪化严重,丧失了使西夏继续存在的唯一机会,对于西夏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隋朝初创到晚清废除的一千多年间,先后有649名状元诞生,其中只有一人能以状元身份君临天下成为皇帝,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也是西夏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李遵顼本是西夏齐忠武王李彦宗之子,《西夏书事》载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皇室子弟中不可多得的博学之人。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三月,西夏癸亥年科举开考,报名参加的李遵顼“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桓宗皇帝李纯佑钦点为状元郎,以宗室身份夺得状元桂冠,堪称历史少有。
▲古代科举场景绘画蟾宫折桂不久,李遵顼就被加封为王,后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在当时西夏众多皇族子弟中,文武双全的李遵顼威望最高。随着势力膨胀,李遵顼开始产生问鼎皇权的想法,于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七月推翻族叔襄宗李安全,成为西夏王朝第八任皇帝,稳定局势后宣布改元光定。可惜的是,这位状元皇帝空有一身学问,却没有强力的治国手段与韬略,在他的带领下,日益衰弱的西夏王朝最终跌入深渊。
西夏本就处于四战之地,地狭人稀,实力不足。西夏皇室先辈能够在烽烟四起的西北地区建立政权,不外乎见风使舵,选择强悍邻邦为依靠。契丹辽朝强盛时,西夏附辽伐宋;女真金朝崛起时,西夏又附金抗蒙;蒙古铁骑席卷天下时,西夏正处于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关键转折期。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图然而,李遵顼并未意识到蒙古对西夏的威胁,以当时蒙古铁骑天下无敌的战力,只有西夏与金朝联手,两国形成掎角之势,才有可能将蒙古大军抵御下来。就连普通小孩都懂得的浅显道理,状元出身的李遵顼却并没有看清,继续执行襄宗时期附蒙侵金的政策,企图乘着蒙古攻金的好机会,掠夺金地财物并扩大领土。为此,他频频发动对金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完全没有认识到蒙古铁骑的野心,其助蒙伐金的行为也无异于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蒙古伐金,西夏乘机派兵三万偷袭,结果夏军在宁州(今甘肃宁县)被金军大败,损失惨重。不久蒙古西侵花剌子模,请西夏派军援助,连年用兵下来,西夏国力早已空虚,举国厌战,对于派军随蒙西征一事朝议纷纷,李遵顼考虑再三后,拒绝出兵,蒙古人见西夏拒绝,随即发兵围困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文人出身的李遵顼见蒙古铁骑兵临城下,惊恐万状,连忙命令太子李德任留京监国,自己则带着大臣们逃奔西凉府,直到蒙古退兵才悄然返回。此事过后,李遵顼意识到蒙古人才是西夏最大的威胁,赶紧调整策略,遣使金国以求订立盟书,共同抗蒙。次年春天,李遵顼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又亲自写信给金朝皇帝,商请恢复边境互市等事。早就对党项人反复无常而深恶痛绝的金宣宗完颜,对李遵顼的提议直接表示拒绝。
▲西夏神宗李遵顼画像眼见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遂转而联宋抗金。光定九年(公元1219年),金国南侵宋朝,西夏乘机与川蜀宋将联络,密谋联宋侵金之事,宋将为守护疆土勉强同意下来,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次年五月,宋夏正式签订盟约,共同出兵夹击金国。八月,两军攻破金国会州城(今甘肃靖远),金宣宗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惊,急忙遣使西夏请和,好面子的李遵顼却一口回绝,这就使金夏两国矛盾加剧。得知议和无望,金军奋力抵抗宋夏联军,西夏军队在巩州(今甘肃临洮南)遭到顽强阻击,无奈只得退兵,撤退途中又遭金兵伏击。十月,惧于巩州之败的西夏不肯再随宋军出兵伐金,宋夏联盟就此宣告终结。
▲蒙古骑兵剧照与宋金接连交恶后,李遵顼可谓是四面树敌,正在其焦头烂额之际,蒙古人又杀了回来。面对蒙古铁骑压境,李遵顼主动出城设宴招待,并派出五万西夏士兵跟随蒙军一同伐金,历经波折,李遵顼又回到助蒙伐金的原有轨道上。光定十三年(公元1223年)春,蒙夏联军进攻凤翔,被金兵挫败后,李遵顼见势不妙,没有通知蒙军就命令夏兵撤退,导致蒙夏联盟之间又出现裂痕。此次附蒙攻金,让西夏蒙受巨大损失,各地怨声四起。在西夏统治者内部,此时也矛盾重重,以太子李任为首的反蒙派,竭力反对李遵顼附蒙攻金的错误政策,并拒绝领兵出征,他还以放弃太子位做要挟。李遵顼恼羞成怒之下,宣布废黜李任,并派人将其软禁。由于对李遵顼的反复无常很是厌恶,成吉思汗曾多次遣使责其退位。十二月,在蒙古威逼与朝臣反对的双重压力下,李遵顼传位于次子李旺,自称“上皇”仍居住于宫中,以便遥控朝政,他也因此成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成吉思汗剧照新君即位后,西夏放弃附蒙灭金政策,改为全面联金抗蒙。可惜这已无力回天,蒙军得知西夏背盟后,率军强攻,西夏败亡已成定局。乾定四年(公元1226年)五月,李遵顼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谥法》云“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这位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空有一身才气,统治期间摇摆不定、一再误国,若是他有坚定决心与长远眼光,西夏皇室或许就不会被蒙古人屠戮一空。
参考文献:
《西夏书事》《金史西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