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63 更新时间:2024/1/22 5:58:12

你还别说,我刚好看到过,还真有一个状元当皇帝的,这个人就是李遵顼,西夏国的人!

按照史书记载,此人是:

“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超级厉害,在1203年西夏国的科举中,该人一举夺得了状元头衔:

“廷试进士,唱名第一。”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了仕途,并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其实本身他也是皇亲国戚。

不过西夏国的皇帝都比较悲催,一个接一个的换,先是桓宗李纯佑被襄宗李安全夺取了皇位,桓宗李纯佑不久身亡。

可是襄宗李安全也没有做几年皇帝,在1211年,此时已经继承齐王头衔的李遵顼突然率军杀入皇宫,最终软禁了襄宗李安全。

不过朝廷上下,也都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种事情在西夏这种国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那么曾经的状元当了皇帝,他也是全天下最聪明的人,应该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才对?

错了,他是屎糊了眼,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心,穷兵黩武,接了上任皇帝的班,还是干着上任皇帝的事。

本来上一任皇帝李安全为了安全,而选择跟蒙古合作灭金,结果跟金国打了很多仗,都没赢。

最聪明的人还是蒙古人,他们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矛盾,让西夏跟金打,让宋跟金打,打到最后,自己再收拾烂摊子。

本来金一直联合西夏,共同抗蒙,结果这个西夏国王真的是被屎糊了眼,不听那一套,一心效忠蒙古,打了好几年,突然发现自己兵打没了。

其实早在之前,这个状元皇帝的太子李德任,就劝谏父亲不要再为蒙古做急先锋,应该休养生息。

结果这个李遵顼,也就是夏神宗却斥责他不懂事,让他闭门思过。

这个太子李德任想拿太子之位,甚至出家和自杀相威胁,谁知这个状元皇帝干脆干脆废掉了他,并立次子李德旺为太子。

结果后来蒙古人又征讨花剌子模,让西夏出兵,这个状元皇帝才发现自己没兵可用,蒙古一看,你没兵啦?

干你丫的!

一路狂干,打得西夏一个七零八落,再想跟金国和好,人家也有怨气,最后这个状元皇帝倒是也聪明,自己不当亡国之君,让自己的儿子即位,当上了太上皇。

最后城破之际,他也在惊恐和病痛中去世……

其实西夏人口总共没有300万,四周都是大国环绕,不小心翼翼地求生存,反而要跟金国死磕,呜呼哀哉!

这就是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的故事!

所以全天下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个好皇帝哦!

谢邀。历史上五百余位皇帝中,获得状元头衔的皇帝仅有一人,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遗憾的是,这位皇帝太过短视,而且举棋不定、情绪化严重,丧失了使西夏继续存在的唯一机会,对于西夏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隋朝初创到晚清废除的一千多年间,先后有649名状元诞生,其中只有一人能以状元身份君临天下成为皇帝,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也是西夏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李遵顼本是西夏齐忠武王李彦宗之子,《西夏书事》载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皇室子弟中不可多得的博学之人。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三月,西夏癸亥年科举开考,报名参加的李遵顼“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桓宗皇帝李纯佑钦点为状元郎,以宗室身份夺得状元桂冠,堪称历史少有。

▲古代科举场景绘画蟾宫折桂不久,李遵顼就被加封为王,后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在当时西夏众多皇族子弟中,文武双全的李遵顼威望最高。随着势力膨胀,李遵顼开始产生问鼎皇权的想法,于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七月推翻族叔襄宗李安全,成为西夏王朝第八任皇帝,稳定局势后宣布改元光定。可惜的是,这位状元皇帝空有一身学问,却没有强力的治国手段与韬略,在他的带领下,日益衰弱的西夏王朝最终跌入深渊。

西夏本就处于四战之地,地狭人稀,实力不足。西夏皇室先辈能够在烽烟四起的西北地区建立政权,不外乎见风使舵,选择强悍邻邦为依靠。契丹辽朝强盛时,西夏附辽伐宋;女真金朝崛起时,西夏又附金抗蒙;蒙古铁骑席卷天下时,西夏正处于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关键转折期。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图然而,李遵顼并未意识到蒙古对西夏的威胁,以当时蒙古铁骑天下无敌的战力,只有西夏与金朝联手,两国形成掎角之势,才有可能将蒙古大军抵御下来。就连普通小孩都懂得的浅显道理,状元出身的李遵顼却并没有看清,继续执行襄宗时期附蒙侵金的政策,企图乘着蒙古攻金的好机会,掠夺金地财物并扩大领土。为此,他频频发动对金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完全没有认识到蒙古铁骑的野心,其助蒙伐金的行为也无异于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蒙古伐金,西夏乘机派兵三万偷袭,结果夏军在宁州(今甘肃宁县)被金军大败,损失惨重。不久蒙古西侵花剌子模,请西夏派军援助,连年用兵下来,西夏国力早已空虚,举国厌战,对于派军随蒙西征一事朝议纷纷,李遵顼考虑再三后,拒绝出兵,蒙古人见西夏拒绝,随即发兵围困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文人出身的李遵顼见蒙古铁骑兵临城下,惊恐万状,连忙命令太子李德任留京监国,自己则带着大臣们逃奔西凉府,直到蒙古退兵才悄然返回。此事过后,李遵顼意识到蒙古人才是西夏最大的威胁,赶紧调整策略,遣使金国以求订立盟书,共同抗蒙。次年春天,李遵顼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又亲自写信给金朝皇帝,商请恢复边境互市等事。早就对党项人反复无常而深恶痛绝的金宣宗完颜,对李遵顼的提议直接表示拒绝。

▲西夏神宗李遵顼画像眼见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遂转而联宋抗金。光定九年(公元1219年),金国南侵宋朝,西夏乘机与川蜀宋将联络,密谋联宋侵金之事,宋将为守护疆土勉强同意下来,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次年五月,宋夏正式签订盟约,共同出兵夹击金国。八月,两军攻破金国会州城(今甘肃靖远),金宣宗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惊,急忙遣使西夏请和,好面子的李遵顼却一口回绝,这就使金夏两国矛盾加剧。得知议和无望,金军奋力抵抗宋夏联军,西夏军队在巩州(今甘肃临洮南)遭到顽强阻击,无奈只得退兵,撤退途中又遭金兵伏击。十月,惧于巩州之败的西夏不肯再随宋军出兵伐金,宋夏联盟就此宣告终结。

▲蒙古骑兵剧照与宋金接连交恶后,李遵顼可谓是四面树敌,正在其焦头烂额之际,蒙古人又杀了回来。面对蒙古铁骑压境,李遵顼主动出城设宴招待,并派出五万西夏士兵跟随蒙军一同伐金,历经波折,李遵顼又回到助蒙伐金的原有轨道上。光定十三年(公元1223年)春,蒙夏联军进攻凤翔,被金兵挫败后,李遵顼见势不妙,没有通知蒙军就命令夏兵撤退,导致蒙夏联盟之间又出现裂痕。此次附蒙攻金,让西夏蒙受巨大损失,各地怨声四起。在西夏统治者内部,此时也矛盾重重,以太子李任为首的反蒙派,竭力反对李遵顼附蒙攻金的错误政策,并拒绝领兵出征,他还以放弃太子位做要挟。李遵顼恼羞成怒之下,宣布废黜李任,并派人将其软禁。由于对李遵顼的反复无常很是厌恶,成吉思汗曾多次遣使责其退位。十二月,在蒙古威逼与朝臣反对的双重压力下,李遵顼传位于次子李旺,自称“上皇”仍居住于宫中,以便遥控朝政,他也因此成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成吉思汗剧照新君即位后,西夏放弃附蒙灭金政策,改为全面联金抗蒙。可惜这已无力回天,蒙军得知西夏背盟后,率军强攻,西夏败亡已成定局。乾定四年(公元1226年)五月,李遵顼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谥法》云“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这位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空有一身才气,统治期间摇摆不定、一再误国,若是他有坚定决心与长远眼光,西夏皇室或许就不会被蒙古人屠戮一空。

参考文献:

《西夏书事》《金史西夏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哪些关于友情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

  • 古代十大爱情故事,你最喜欢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

  • 李斯是如何说服秦王的放弃逐客令?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说服秦王嬴政放弃逐客令,是秦国发展富强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执行逐客令,秦国不会继续强大,收加逐客令,秦国从此海纳百川,山东诸国人才尽为所用。那么,李斯是如何说服嬴政放弃逐客令的呢?嬴政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了叛乱,牵涉“仲父”吕不韦。后来,韩国人郑国为秦国修建渠道,结果却发现他是为了消耗秦国

  • 历史上有哪位帝王的爱情经历最“虐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深情的皇帝有很多,他们虽然有后宫3000,但是心中最爱的女子只有一个,其他的只是为了尽到皇帝的责任而已。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让我想起了,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的深情,而且他们的恋爱经历更是虐狗。乾隆皇帝17岁时,就央求自己的父母定了富察容音为自己的妻子,而且是作为自己的嫡福晋。两人结婚以后,乾隆皇帝

  • 古代哪位君主拥有过又甜又刚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比如说霸占自己儿媳的唐玄宗、还有爱上自己奶妈的明宪宗。要说前期的唐玄宗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整体局面良好,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但是,就在那么一天,唐玄宗的惊鸿一憋,才偶然发现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是如此的貌美如花。后宫佳丽三千,也不能让唐玄宗放下自己对儿媳妇地迷恋。这就是正真的老房

  • 邹忌进谏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进谏的启发:“善建”和“善纳”是成功的关键!01提建议要:情商高点,记住:良药加点糖!邹忌从日常生活中,拿自己和美男子徐公打比方,问自己的妻子、小妾、客人,因为他们要么偏私我、要么怕我,要么有求于我,从而认为我比徐公美!进而向齐王进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为什么蔡锷一开始劝袁世凯君主立宪,后来却又起兵讨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蔡锷将军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后来又发动了护国运动。这使得他成为民主主义革命时的一代英豪。蔡锷1882年12出生于湖南邵阳。甲午战争大清失败后,他曾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从此树立报国之志。蔡锷16岁东渡日本求学。1902年

  • 古代言情小说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妻》这本小说看了好几遍,男主特别的痴情,有一次他陪女配碰了一下,女主说脏了,不亲他了,他就要割掉,男主特别强大,女主也很厉害,越到后面越好看,最后就是太甜了,有点腻。

  • 郑国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郑国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烛之武作为郑国说客,奉命去劝说秦穆公,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当时,晋、秦相约夹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就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把当时的利弊都说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郑国被灭了,秦国就要直接面对强大如日中天的晋国,晋国吞并了郑国的土地,就会变的

  • 朱元璋只听一人劝,此人死后朱元璋大开杀戒,这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马大脚呗!只有她能镇住暴脾气的朱元璋,也许是前生注定的。两个人有夫妻相古时候女子以“小脚”为美,但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长着一双大脚板,好在女人穿着长裙子遮盖着。但有一回出了意外,马皇后在外面行走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呼啦一下裙子被吹了起来,露出了尺把长的一双大脚,让老百姓大开眼界,皇后大脚板的事传得沸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