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是如何说服秦王的放弃逐客令?

李斯是如何说服秦王的放弃逐客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74 更新时间:2023/12/13 1:29:49

李斯说服秦王嬴政放弃逐客令,是秦国发展富强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执行逐客令,秦国不会继续强大,收加逐客令,秦国从此海纳百川,山东诸国人才尽为所用。那么,李斯是如何说服嬴政放弃逐客令的呢?

嬴政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了叛乱,牵涉“仲父”吕不韦。后来,韩国人郑国为秦国修建渠道,结果却发现他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军力,是个阴谋。吕不韦和郑国皆为外国人,于是,秦国宁波室和大臣便说,外国人跑到秦国,都是前来充当间谍、削弱秦国的,建议秦王下达“逐客令”。前237年,嬴政听从了建议,下达逐客令,要求对凡不是秦国的官员,都驱逐出秦国,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为此,李斯上了一道奏章,建议秦王收回逐客令,因为这道奏章论据确凿,议论纵横,逻辑性强,而且文采飞扬,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一篇名文,还以《李斯谏逐客令》为名,收入了《古文观止》。

眼看自己的地位不保,李斯很不甘心,就在他离开咸阳的时候,给秦王上了一道奏章。李斯在这道奏章里说:以前,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当上了霸主;秦孝公商鞅,变法而图强;秦惠文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联盟;秦昭襄王用范雎,提高了秦国的威望,这四位君主,全部都是因为依靠了客卿,才建立了不巧功业。

而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占有随侯珠、和氏璧,而这些宝物,秦国并不出产一件,可是陛下却喜爱它们。但在选择人才上,陛下却不是这样,凡不是秦国的人都得离开,凡外来客卿都被驱逐,这是女色、珠玉而轻视人的表现,这样如何能统一天下、制服诸侯呢?

臣听说地广则粮足,国大而人多,兵强而士勇。故此,泰山因不拒绝土壤,而变得那样大。河海不嫌流细,而达到那样深。王因不拒绝民众,而显示恩德。所以,地无四方之别,民无国家之异,生活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三王五帝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而今陛下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驱逐客卿,帮助别国诸侯,于是,天下贤士,皆退缩而不敢向西,裹足而不敢入秦,这正是“借兵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长此以往,秦国不发生危机,都是不可能的事啊。

秦王读李斯的奏章后,便废除了逐客令,不但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而且后来还重用他为秦国的丞相。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位帝王的爱情经历最“虐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深情的皇帝有很多,他们虽然有后宫3000,但是心中最爱的女子只有一个,其他的只是为了尽到皇帝的责任而已。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让我想起了,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的深情,而且他们的恋爱经历更是虐狗。乾隆皇帝17岁时,就央求自己的父母定了富察容音为自己的妻子,而且是作为自己的嫡福晋。两人结婚以后,乾隆皇帝

  • 古代哪位君主拥有过又甜又刚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比如说霸占自己儿媳的唐玄宗、还有爱上自己奶妈的明宪宗。要说前期的唐玄宗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整体局面良好,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但是,就在那么一天,唐玄宗的惊鸿一憋,才偶然发现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是如此的貌美如花。后宫佳丽三千,也不能让唐玄宗放下自己对儿媳妇地迷恋。这就是正真的老房

  • 邹忌进谏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进谏的启发:“善建”和“善纳”是成功的关键!01提建议要:情商高点,记住:良药加点糖!邹忌从日常生活中,拿自己和美男子徐公打比方,问自己的妻子、小妾、客人,因为他们要么偏私我、要么怕我,要么有求于我,从而认为我比徐公美!进而向齐王进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为什么蔡锷一开始劝袁世凯君主立宪,后来却又起兵讨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蔡锷将军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后来又发动了护国运动。这使得他成为民主主义革命时的一代英豪。蔡锷1882年12出生于湖南邵阳。甲午战争大清失败后,他曾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从此树立报国之志。蔡锷16岁东渡日本求学。1902年

  • 古代言情小说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妻》这本小说看了好几遍,男主特别的痴情,有一次他陪女配碰了一下,女主说脏了,不亲他了,他就要割掉,男主特别强大,女主也很厉害,越到后面越好看,最后就是太甜了,有点腻。

  • 郑国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郑国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烛之武作为郑国说客,奉命去劝说秦穆公,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当时,晋、秦相约夹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就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把当时的利弊都说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郑国被灭了,秦国就要直接面对强大如日中天的晋国,晋国吞并了郑国的土地,就会变的

  • 朱元璋只听一人劝,此人死后朱元璋大开杀戒,这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马大脚呗!只有她能镇住暴脾气的朱元璋,也许是前生注定的。两个人有夫妻相古时候女子以“小脚”为美,但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长着一双大脚板,好在女人穿着长裙子遮盖着。但有一回出了意外,马皇后在外面行走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呼啦一下裙子被吹了起来,露出了尺把长的一双大脚,让老百姓大开眼界,皇后大脚板的事传得沸沸扬

  • 中国忠诚被误解的人物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千古奇冤:岳飞之死南宋政权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外有金兵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南下,内有各地溃兵败将组成的游寇集团和农民的反抗武装,极大中兴四将图地威胁着宋廷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高宗不得不抛开压制武将的祖宗家法,着意笼络重用武将。当时最有名的将领就是南渡后的“中兴四将”。其中,刘光世出身将门,其父

  • 历史上真的是狄仁杰劝说武则天把皇位传给李氏后代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武则天的晚年,选择李氏还是武氏来继承皇位确实是一件困扰她的问题,当时的皇嗣是李旦,但是武氏的两个侄儿武承嗣和武三思根本没把这个皇嗣放在眼里,他们都想当太子。【刘晓庆版武则天】所以狄仁杰所做的,就是反对武承嗣和武三思成为太子,并且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武承嗣在当太子这件事

  • 自古“成王败寇”,为什么项羽失败后,后人依然敬仰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被鲁迅赞为无韵之《离骚》,说明有较高的文学性。从这个角度说,《史记》中项羽就是一个鲜活的文学形象。由于司马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对项羽寄予了更多的同情与哀怜。以成败论英雄虽为主流意识,但项羽却是个例外,虽败犹荣。始终是后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项羽性格特征符合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大多数人对英雄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