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找个时机一剑杀了他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小心翼翼待他?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找个时机一剑杀了他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小心翼翼待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8 更新时间:2024/1/17 10:55:16

如果能一剑杀了了事,那就不是权臣,而是孤臣。

权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势力、一张牢不可摧网。

所以,对于权臣,你根本无法一剑杀了了事,而只能先掺沙子、再拔钉子,等破了权臣的势,然后才能一网打尽。

而对于孤臣,就没这么费劲了,一剑杀了就行。因为孤臣就一个人,想怎么收拾都可以。

说权臣之前,先说孤臣。因为孤臣比较简单,所以讲起来也容易。

明朝的那些个大太监,几乎个个都是孤臣。这些人,都不用一剑杀死,皇帝一个眼色就够。

比如九千岁的魏忠贤。

自公元1620年飞黄腾达,到公元1627年畏罪自杀,魏忠贤风光无两七年之久。期间,干得脏事、坏事、恶事,数不胜数。在宫里逼死皇妃,在朝堂欺压大臣,在地方激起民变。

能干出这么多坏事,那魏忠贤要有多大的权势?魏忠贤权势之大,足以秒杀明朝所有的大太监。

明朝的中央权力架构,是皇帝、六部和地方督抚的格局。这些才是真正能说了算而且有实权的衙门。

那内阁和司礼监呢?

内阁大学士,如果不兼六部长官,或为耆老重臣,那就啥也不是,只能算皇帝的参政顾问。

司礼监相当于大明帝国的皇帝办公室,首席太监就是办公室主任。所以,权力主要还是大明皇帝。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是皇帝的幕僚团、一个是皇帝的办公室,都算皇帝的机构。

所以,皇帝之下的真正中央衙门,是六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等等,而不是内阁和司礼监。

而在地方上的实权衙门,也就是封疆大吏,要算到总督、巡抚这一级。至于再往下,那就纯属地方事务,算不到大明的中央权力格局里。

魏忠贤要攫取大明帝国的实权,就必须染指皇帝、六部和地方督抚。首先是宫里要有人,控制住皇帝的办公室;其次是朝中要有人,渗透进内阁、六部和都察院;再次是地方上要有人,笼络住总督巡抚。

而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魏忠贤几乎全都做到了。

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内竖自王体乾等外,又有李朝钦、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为左右拥护。

外廷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号“五彪”。

又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而为呈秀辈门下者,又不可数计。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内廷,也就是皇帝办公室,魏忠贤有三十多人充当爪牙;外廷,实际就是六部朝堂和地方督抚,魏忠贤有五虎、五彪,不够的话,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大太监魏忠贤,不仅宠物满朝堂,而且儿孙遍天下。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明换了皇帝,魏忠贤也就只能悲剧。

崇祯继位当皇帝的时候,虚岁才十七。但就是这么个小毛孩子,一出手就干掉了九千岁魏忠贤。

如果说权臣是一股势力,那么魏忠贤几乎染指了全部大明的实权衙门,这股势力还不硬吗?

如果说权臣是一张网,那么魏忠贤宠物满朝堂、儿孙遍天下,这张网织得还不够大吗?

既不硬也不大。

因为魏忠贤的全部权势,都来自大明皇帝。

所以,不是魏忠贤权势大,而是大明皇帝权势大。就明朝的权力格局而言,魏忠贤最多也就是大明皇帝的办公室主任。

甚至,在司礼监,魏忠贤也就是个秉笔太监,不是掌印太监。提督太监最大,但一般不设。其下是掌印太监,再下才是秉笔太监,首席秉笔太监兼管东厂。

而在名份上,魏忠贤在掌印太监之下,相当于皇帝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但掌印太监王体乾太怂,“体乾避忠贤,独处其下,故忠贤一无所忌”。

那么,王体乾这个办公室主任为啥这么怂,非要让着副主任?

吃人家的嘴软。王体乾能当上掌印太监,是魏忠贤和客氏的运作结果。所以,没办法,只能怂。

即便魏忠贤在司礼监说一不二,也没用。因为大明的权力设计就不允许任何一个衙门一家独大、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大臣权势熏天。

司礼监加内阁的权力配置,按理说已经是大明帝国的顶级权力阵容了。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牌面。

但是,没用。

因为六部才是实权衙门。六部可以不听内阁的,自然也不会听司礼监的。而六部长官还可以甩开内阁,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甚至,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他们连首辅都敢弹劾,那就别提魏忠贤这些太监了。

最后扳倒魏忠贤的,都不用御史出手上奏,而是国子监贡生钱嘉征的一道奏疏。

魏忠贤的权势来源于皇帝。没有皇帝的支持,魏忠贤啥也不是。那魏忠贤的政治关系网呢?

这张网以魏忠贤为核心。魏忠贤倒了,这张网还有什么用?问题是这张网再大,也大不过大明官僚系统这张网、大不过大明皇帝这张网。

所以,崇祯收拾魏忠贤,就一道圣旨:着锦衣卫差的当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处交割,其经过地方,着该抚按等官,多拨官兵,沿途护送,所有跟随群奸,即时擒拿具奏,毋得纵容遗患。

锦衣卫派出得力旗官抓人、地方抚按派出官兵协助,对付魏忠贤,这就够了。

至于内阁,大学士拟旨就行;至于六部,兵部传旨就行。崇祯拍死魏忠贤,跟拍死一只苍蝇一样简单。

那么,魏忠贤风光无两这七年,究竟干啥了?他连一道护城河都没给自己修吗?

修也没用。

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制度,就不允许出现权臣,而只能出现孤臣。明朝无权臣。同理,清朝也没有,至少在中央层面没有,地方另说。

因为清承明制,所以康熙皇帝说干掉鳌拜、就干掉鳌拜,嘉庆皇帝说干掉和、就干掉和。

只要局势没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大清朝廷也不会出现权臣,而只能出现孤臣。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权臣呢?

明朝的太监,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是孤臣。而唐朝太监就不一样了,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权臣。

唐朝的太监,不仅皇帝扳不倒,而且还能扳倒皇帝。要权势,唐朝太监是领兵的,而且领的是皇帝的御林军。要网络,唐朝太监隔在皇帝与大臣、皇帝与节度使之间,名副其实的关系洞。

对于这些太监,肯定不能一剑杀了了事。

因为刀剑都在太监手里。大唐皇帝对付太监的手段,往往是用一波太监对付另一波太监。直到朱温这个地方军阀彻底做大,然后杀光了太监,才结束了大唐的太监专权。

太监当权臣而且当了上百年,也就出现在唐朝这个奇葩朝代。

而原因就是安史之乱。宗室大臣、信不过,阀阅大臣,也信不过,节度使、更信不过,大唐皇帝也只能选择相信太监了。安史之乱打乱了大唐帝国的政治秩序,而且直到大唐灭亡,都没能恢复过来。

太监当权臣,不够显著。所以,还是大臣当权臣,更符合权臣的定义。

曹操,应该是顶级权臣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汉献帝能不能一剑杀了曹操呢?

实际上,汉献帝有过这样的机会。

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按照汉朝制度,身为三公的曹操要带兵觐见皇帝,是要由虎贲侍卫持刀挟行的。简单说,就是你曹操带兵觐见没问题,但皇帝的御林军也要好好“保护”你,拿刀剑挟持着你才能见到皇帝。

这时候,汉献帝一个颜色就能让曹操命丧当场。所以,曹操才会吓得“汗流浃背”,以后也别想让他再见皇帝了,书信往来就好,

那么,汉献帝为什么没有一剑杀了曹操呢?

当然,曹操也有兵,杀了曹操,曹操的兵肯定不干。但,更主要的问题是杀了曹操没法收场。

自都许之后,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怎么挟?曹操天天在朝堂上拿剑威逼皇帝下圣旨吗?这是土匪手段,权臣不会这么玩。权臣玩的是:政令不出金銮殿,而出丞相府。

天子任命的官员,统统靠边站;曹操的幕僚团,才是大汉的真正主宰。

所以,杀了曹操,汉献帝也拿不到权力。因为他控制不住曹操的幕僚团。这伙人只认曹操,不认天子。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语出自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的原话。意思是:假使国家没我曹操曹孟德,还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

即便让汉献帝控制了曹操的幕僚团,也就是丞相府,也没用。因为他控制不住当时的大汉天下。

杀死董卓之后,王允辅政,然后却是李郭汜起刀兵。大汉天子和大汉朝廷连个关中都控制不住,最后只能狼狈东逃。如果不是曹操这个权臣出手接应,皇帝和朝廷可能就饿死了。

有这个逻辑在,汉献帝就不能一剑杀了曹操了事。

一剑杀了曹操,曹操的死党要报复。汉献帝是天子,也没用。断人财路,杀人父母。曹操就是这些人的父母。

即便曹操的死党不报复或报复不成,那也不行。因为天下诸侯会再起干戈,到时候,汉献帝连许昌这个地方都呆不住。

曹操的权势,才是不可替代的;而曹操的关系网,才是牢不可催的。所以,曹操才是权臣。

但是,皇帝冲冠一怒,非要杀了权臣呢?北魏孝庄帝手刃权臣尔朱荣,就是真实写照。

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关中大起义,北魏江山风雨飘摇。但是,山西北秀容的契胡人领袖尔朱荣竟力挽狂澜了。这家伙不仅镇压了六镇起义,而且东定河北、西平关中,崛起为北魏第一权臣。

在当时,尔朱荣的权势可以说如日中天。

董卓残暴,却残暴不过尔朱荣。河阴问罪,尔朱荣几乎屠杀了整个北魏朝堂和皇室宗亲。

曹操奸雄,却奸雄不过尔朱荣。战场杀伐,尔朱荣几乎从无败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且一直完胜。

风雨飘摇的北魏江山,硬是被尔朱荣给扶稳了。但是,尔朱荣太残暴。北魏的宗室大臣被他杀了个遍,里面还有孝庄帝的兄弟。

所以,北魏孝庄帝与尔朱荣之间的关系,也就势同水火了。

然后,趁着尔朱荣觐见之机,孝庄帝就把尔朱荣一剑杀了。但是,之后呢?

契胡战士立即不干了,堵着城门、嚎啕痛哭。哭完了,就要攻城、抓皇帝。同时,山西、徐州以及关中的尔朱系将军们,立即挥师洛阳。

孝庄帝元子攸被俘后,先被关押在永宁寺,后被押送到山西,最后被尔朱兆勒死在晋阳五级佛寺。

这就是一剑杀了权臣的结果。

但是,结果不会死个皇帝那么简单。因为最惨的是北魏首都洛阳和北魏天下。

洛阳城先被尔朱荣攻破一次,再被南朝陈庆之攻破一次,后被尔朱兆再攻破一次。每次被攻破,都是一场浩劫。

大厦将倾的北魏江山再一次陷入战火。高欢、尔朱兆、宇文泰这些人,已经不考虑什么问鼎中原了,而是死磕到底。

一剑杀了权臣的结果,很严重。

所以,历史上很少有扳倒权臣的例子。

但凡成了权臣,几乎就一直权臣到死了。如果能扳倒,那就一剑杀了就行。但是,一剑杀了就行的,都是孤臣,不是权臣。

因此,往往只能等到权臣的物理生命结束,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或是掺沙子、或是拔钉子、或是取而代之,权臣死了才行。

汉朝的霍光,算是权臣。但霍光活着的时候,谁也撼动不了。等霍光死了,势也废了、网也废了。这时候,皇帝才会有出手的时机,再搞政治清算。

比如东晋的当轴士族,也是权臣。王敦活着的时候,皇帝没辙;桓温活着的时候,皇帝还没辙。只有等他们死了,司马皇室才能硬起来。

那么,权臣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呢?

权臣的第一逻辑:政治秩序先被破坏,权臣才会出现。

自始皇帝以来,政治秩序的核心,就是官僚秩序。官僚秩序不乱,权臣就不会出现。甚至,嚣张不可一世的孤臣,也不会出现。因此,宋朝虽然各种宽松软,但官僚秩序足够精密,所以出不来权臣。明朝不仅严紧硬而且官僚秩序更精密,所以到死也出不来权臣。同理,清朝也是如此。

权臣的第二逻辑:政治秩序要被维护,只能依靠权臣。

曹操和尔朱荣,就是例子。没有曹操,东汉可能早就亡了。没有尔朱荣,北魏也可能早就废了。破坏了的政治秩序,只要还能维持,那就要好好修补。这时候,谁能修补好,谁就是权臣。两晋也是如此。官僚秩序在西晋就弱,在东晋更弱。这时候,只能靠当轴士族来修补。

权臣的第三逻辑:权臣之所以不能一剑杀死了事,是因为权臣是最坏选项中的最好选项。

汉武帝之后,不用霍光,还能用谁?东晋避乱江南,不用当轴士族,还能用谁?比之刘表这些个宗亲,汉献帝更倾向于用曹操。秩序乱了,靠谁来维护?这些个权臣就是一堆最坏选项中的最好选项。同理,唐朝为什么用太监,也就清楚了。宰相里面出过李林甫,节度使里面出过安禄山,你让大唐皇帝还能相信谁?

权臣不死国家不兴。

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国家将死,才有权臣。所以,一剑杀了权臣,等于同归于尽。更糟糕的事情,马上就到。而凡是一剑杀了就行的,统统不是什么权臣,而是孤臣。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就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说这个问题。

朝代:北魏

人物:皇帝,孝庄帝;权臣:尔朱荣。

时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九月。

地点:北魏都城明光殿东厢房。

事件:孝庄帝手刃臣权尔朱荣。

尔朱荣是北魏的一个普通将领,因为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劳。得到北魏朝廷的重用。他的实力和势力越来越大,连皇帝都感到危险了。皇帝害怕他会干出篡权的事情来,所以要找机会解决了这个飞扬跋扈的将军。

当时,北魏有两个大将,皇帝都想杀了他们。如果杀了尔朱荣,那么,元天穆就会更强大,更不好解决。皇帝才没有马上杀了尔朱荣。忍让了一些时候。

有消息灵通的人就对尔朱荣说,皇帝在想办法杀你,尔朱荣就在面见皇帝的时候说了。皇帝也说,外面的人也说你要把朕杀了,你也相信吗?

尔朱荣一听皇帝这样说,也就不再怀疑孝庄帝了。而皇帝却上心了,知道宫里有叛徒,在给尔朱荣递话。孝庄帝知道,如果不马上动手,那事情一定要黄。反而被大臣所杀。

尔朱荣每次见皇帝时,他只带几十个人,而且,都不带武器。皇帝一见尔朱荣这样,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不想再杀尔朱荣了。

城阳王元徽对皇帝说,就是尔朱荣不反,你也不能放过他,他将来也要反。到时间,皇帝你可能会后悔。

孝庄帝又动心了。

九月二十一这天,尔朱荣喝酒后身体不好,在家里睡了几天。皇帝杀尔朱荣的消息就泄露出去了。尔朱荣的兄弟,尔朱世隆劝哥哥早点跑,出了城就没有麻烦了。尔朱荣不听,他看不起皇帝这样的软弱无力的人。所以,不走。

尔朱荣不出来,你就杀不了他。孝庄帝心头急。城阳王出主意说,陛下,你就说皇后生了皇子,那么大臣们一定会进宫来祝贺,尔朱荣也不得不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皇帝说,皇后才怀孕九个月,怎么就出生了呢?不行不行。城阳王说,妇人提前生产的多了去,何必在意这些。尔朱荣一定不会怀疑。陛下知道,大臣们敢问这个嘛?皇帝笑了笑,那倒也是。

九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帝在明光殿东厢房里埋伏了禁军。发出诏书,说皇后娘娘生了太子,要搞活动。城阳王带了书信,去尔朱荣府上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尔朱荣与元天穆在一起打牌。城阳王一到大堂上,就把尔朱荣的帽子摘下来,对尔朱荣说,恭喜你又要升官了。尔朱荣说,怎么回事?城阳王说,皇后生了太子,难道不加封大臣吗?你还不进宫道谢。

这两人就相信了城阳王的话,一起到宫里来了。

孝庄皇帝一听说尔朱荣和元天穆都来了,他吓得直冒汗,一个劲儿的也喝酒壮胆。他命令温子升写好讨伐檄文。列出尔朱荣h和元天穆的罪过。让他拿出去,等里面的事情解决后,发出去。

尔朱荣看见温子升抱着文书走路平稳,也不觉得奇怪,问他说什么。温子升说是圣旨。尔朱荣也没有拿过来看。让他走了。

尔朱荣和元天穆刚坐下,殿门外马上跑出一群手提钢刀的禁军,光禄少卿鲁安和李侃直奔两个大臣而来,举刀就砍。尔朱荣马上朝皇帝跑过来,企图挟持皇帝当人质。刚一挨到皇帝的身体,孝庄皇帝摸起身边的钢刀,对着尔朱荣胸口一刀捅去,直透尔朱荣的后背。尔朱荣喊一声,皇上……话没有说完,就倒了下去。元天穆也被乱刀砍死。跟随二人来的二十几个人,一个也没有跑掉。全死了。

这就是北魏孝庄帝诛杀权臣的经过。

皇帝不示弱,权臣强不起,也就骄傲放纵不起来。就不会上当受骗。更不会跳坑了。你当然就奈何不了他。

历史上的权臣被诛杀,无不掉以轻心造成了结果。赵高那么厉害,死在秦王子婴手里,在阴沟里翻船,都是皇帝和国王明设下的计划,让人去钻。小心驶得万年船不是。

图片与内容只有内在关系,不代表一定时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感觉宋高宗如此昏庸却活到了81岁,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高寿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一直到1911年清末的辛亥革命,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总共出了几百个皇帝。据统计,这些皇帝活到80岁以上的只有5个,70%的皇帝都活不过50岁,平均年龄只有39.2岁。所以说古代皇帝都短命。原因主要有:争权夺位相互残杀,被谋杀,被

  • 皇帝也多情,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多情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也是人,遇到喜欢的人也会多情。历史上多情的皇帝不少。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1.多情遭遇无情的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感情上却很不幸。他在祖母冯太后的授意下,娶了冯润冯青姐妹俩。冯太后喜欢姐姐冯青,孝文帝喜欢妹妹冯润,因为两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冯润是个满满的心机婊。

  • 魏将姜维和王平投降蜀汉后为什么那么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可以通过对比二人投汉前后的经历来找出答案。1.先说王平,王平开始只是曹操势力中的一个小官,最初是随少数民族首领一起归附的曹操可见并非曹操心腹,自然也不会受到重用。王平在曹操阵营当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战,是作为徐晃的副将参加汉中战役中的汉水之战,徐晃不听王平建议,背水扎营,结果败给了赵云黄忠,可

  • 中国历史上有谁堪称爱情专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帝感情很专一,为了宛儿被废了皇帝,唐太宗也还可以。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但是用情专一的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天子身边美人数量太多,眼花缭乱之间,用情专一竟成了稀罕。我要说的这位皇帝,是情痴中的典范,他就是清顺治帝福临。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生于1638年,五岁时即位,

  • 《三国演义》当中,一身傲骨的关羽,为何会对刘备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刘备仁义,起码对关张如此,要是碰见周瑜这样的,说不定关羽会翻脸。第二,关羽本人深通春秋大义,是那种傲骨且忠义的人。第三,就是桃园结义了,关羽要是不听刘备的,张飞就敢弄死他。因为关羽在家乡有人命案,逃亡与刘备相识,桃园三义拜为生死之交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的拜把

  • 历史上有哪些弑兄夺嫡篡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弑父弑君,没有弑兄,如果兄是皇帝,那叫弑君篡位,如果兄是太子,那叫杀兄夺位。中国历史上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说起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人们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唐朝玄武门事变。其实,纵观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帝王史,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何止李世民一人。千百年来,父子反目的大戏轮番上演,兄弟成仇的故事俯首可拾。“煮豆燃

  • 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2周年,谨以此文,怀念最敬爱的人周总理】作为一名80后,如果只能选1个,只有周恩来总理配得上。仅仅是他生命中的最后4年,就足以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在作品《大无大有周恩来》中说道:“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

  • 诸葛亮对刘备到底是怎么样的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主人创业,定国策!借荆州立足,荆楚是战略门户,兵家必争!《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孔明自始至终能贯彻国策,把连吴抗曹看重,就如生命般可贵!挺身而出说服孙权放弃投降,共抗曹操!在古代,自己出主意,自己去落实,尤其是军事,能得到百分之百信任!还真不多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诚者

  • 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爱别人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喜欢别人老婆是通病,但还有一些皇帝更变态,不但喜欢大臣的老婆,还让儿媳妇轮流侍寝,最后被儿子杀死。后梁后帝朱温荒淫无度,皇宫佳丽三千还不满足,却跑到大臣家祸害人家的妻女。有一年七月,朱温借口天气太热,从宫里跑出来,到大臣张宗家避暑。住在张府,他每天要张府的女人陪他睡觉,几乎将张家的妇女奸淫遍了。

  • 中国有哪几位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的皇帝数百位之多,这些皇帝虽然都是高高在上,殊不知,很多皇帝的命运根本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之中有的可以在位六十余年享太平盛世,有的上位几天就被轰下宝座,皇帝的宝座可以说的上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时刻冒着暗杀,起义造反的风险,今天就让我们盘点一下有哪些悲剧的短命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