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玉皇大帝和人间帝王所戴冕旒冠有什么不同?

玉皇大帝和人间帝王所戴冕旒冠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38 更新时间:2023/12/27 22:44:13

我是蔷薇看中国,根据很多造像和书中记载,玉皇大帝的穿戴打扮是: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玉皇大帝这样的打扮就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上天时的冠服打扮!

中国古代帝戴的冕冠的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名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为:“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按照古代礼制说法,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就是让帝王看事物,不可“察察为明”,说白了就是让身为皇帝的人,必须能洞察大体而包容细小的瑕疵。

冕旒,是古代中国礼冠的一种。这种冠制起源于黄帝时代,到了周代时完备。是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戴,冕旒是礼冠中最贵重的。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有严格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祭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皇帝的衮冕才能使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

因此可以说玉皇大帝和人间皇帝所戴的冕旒冠是一样的,区别之处,只不过是玉皇大帝一直戴着皇帝最高规格的礼冠一一12旒冕冠,而人间皇帝的12旒冕冠只有在祭祀上天时才戴。

玉帝源于上古民间的天帝崇拜。古时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等,是天庭至高统治者,而人间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有主宰万物的生杀大权,久而久之成了天子;其实就是古时民众对皇帝形象的神话与敬畏!服饰大径相同。

广州市岭南青铜公司铸造的玉皇大帝神像面相庄严,眉清目秀,常见形象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guānmiǎnliú),手持玉笏,有的玉皇大帝神像旁侍有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

冠冕旒也简称冕旒、旒冕、冠冕。冕有多种,旒的贯玉数也不同。

01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祭祀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

《周礼》记载:“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02以秦始皇为例;秦始皇的冕,又叫旒冕。冕是古代帝王和诸侯所戴的礼帽,旒是冕前后垂挂的玉串。按规定,帝王的旒应是12串,珠料是白玉。冕上的平板叫板,在冕冠两侧,还对穿一个孔,用来穿插玉簪,将冕冠与发髻拴在一起。在簪的一端,系有一根丝带,戴冕冠时,带从颌下绕过,再系在簪的另一端。在丝带经过两耳的位置时,各垂一颗黄色的珠玉,叫“充耳”。

充耳挂在耳边,走起路来一晃一晃,意思是提醒戴冠的人勿听信谗言。“充耳不闻”一语,就是由此而来。与此相称,冕冠上的冕旒垂落下来,正好挡住眼睛的视线,叫“视而不见”,意思是说,戴冕冠的人不必去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

03秦始皇身穿的冕服,按规定冕服上有12种图案,如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意);山(表示稳重);龙(表示应变);华虫(一种雉鸟,表示丽);宗彝(一种祭祀品,表示忠孝);藻(水草,表示洁净);火(象征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fǔ)(斧形,象征决断);黻(fú,形,象征明辨)。

鞋是红色的,叫赤舄(xì)。腰系黄赤大佩,长二丈九尺九寸。秦始皇腰间左侧戴有玉佩,是用白色玉石制成。当时的制度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另外,还佩戴一柄长剑。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秦始皇画像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04玉旒遮掩、视而不见;纩塞耳,充耳不闻...古代皇帝带着冠冕,这其中可是包含了很多人生哲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管仲曾用弓箭射杀齐桓公,后来是如何被齐桓公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主要还是能力强整个事件的完成故事网上随便都能找到,齐桓公能用管仲,主要归功于鲍叔牙,鲍叔牙跟小白透露了当年的一件事。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小白是最不被看好得意一个,齐僖公委托鲍叔牙辅佐小白,鲍叔牙不愿意,装病不接受,管仲劝鲍叔牙说:“另外两个公子不行,小白为人成熟,不耍小聪明,是成大事的人,除了我没人理

  • 万历皇帝庙号中的“神”字,是褒义还是贬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肯定是贬义。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却有三十年消极怠工(不上朝)的记录。有人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天启,始亡于万历。历史对万历的定义就是一个昏君,这个没有太大的争议,因此“神宗”这个庙号肯定是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古代帝王真正有庙号开始于

  • 古代谋士中,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是同一个人的转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应该说的是一则神话故事吧,那应该把张良换成孙膑。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姜子牙在大封神仙之后,本想回昆仑山,修行成仙,奈何受到原始天尊点拨,说姜子牙这具身体根骨奇差,不能成道,建议姜子牙舍弃肉身,重新投胎转世再度修行,并许诺了大罗金仙位。于是姜子牙舍弃肉身,去地府投胎转世,而要修道成仙,必须需要拥有九窍

  • 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临,真的是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周惠王十五年,为公元前662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莘,为西虢国之地,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峡石镇西十五里的莘原。《左传》记载有神降临之事,却没记载下所谓的神到底是什么神,又有何神迹。但从神能说话这点来看,这位神极有可能是人扮的。先不管这位神是真是假,现代人更应该关注的,

  • 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明,你知道玉皇爷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

  • 埃及法老崇拜什么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埃及法老信仰的是太阳神,他们自称是太阳神之子,古埃及时期法老的信仰有非常大的变化。古埃及自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国开始到公元前30年的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征服而灭亡,法老信仰的太阳神也几经变化。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后,法老开始推行自己出身地的神成为主神,全埃及人共同信仰,各地的地方

  • 为什么古代的帝王相信迷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君权神授嘛,皇帝如果否定神的存在的那他天子的名字不是白叫了,连带着政权的合法性都没了。迷信的最大作用在于鼓舞士气。据说狄青讨伐侬智高的叛乱时设坛祷告,如果自己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意为上天保佑此战必捷。为了让铜钱全都正面朝上,狄青私铸了100枚两面都是正面的铜钱。你能说狄青迷信吗?显然不能

  •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在选贤任能争取人才方面谁做得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毋庸置疑,选贤任能,争取人才,一定是曹老板最牛。简单举几个列子说明。一,跌足迎许攸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的谋士许攸由于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纳,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到许攸来投奔自己,兴奋的鞋也不穿,哈哈哈哈哈,光着脚丫跑出来相迎。拍着手笑着说:“许攸到来,我的大事成矣!”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

  • 水浒传中,到底哪一个好汉对宋江最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不加思索的可以提出三个人来,吴用、花荣、李逵。其他的梁山人等就不足评论了,李逵是一直从江州就跟着宋江把他当做大哥看待,可以说是宋江的铁杆杀手,几乎没有违背的地方,但是性格粗鲁蛮横有时候也和这个大哥怄气。花荣作为宋江的旧相识,和刘高闹翻抛弃知寨之位就是为了宋江,跟了宋江以后立功很多,算是铁杆追

  •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