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是怎么样的?

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1/23 8:08:10

周朝,是一个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的王朝,它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成的王朝。因为周王朝是分封制王朝的性质,决定了周王朝势必是一个贵族社会。所以,在周王室有威严的西周和春秋时期,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机制是以“世禄世卿制”为基础,以各种不同方式的“考察制度”为辅助的一种人才选拔流程,简单的说,就是王爵世袭,由诸侯国将本国的贵族举荐给周王室,周王室对其进行考察决定是否录用的制度;战国时期,因为周王室的威严不在,各国都有了一套自行选拔人才的标准,“世禄世卿制”终结。

世禄世卿制周王朝代替商王朝建立的时候,根据亲属关系和功劳大小,分封了很多的诸侯(公、侯、伯、子、男);诸侯的下面,也分封了诸多的贵族(卿、大夫、士),他们世袭罔替,不能随意任免。在这样的贵族统治的基础上,就诞生了“世禄世卿制”的干部选拔制度。

“世禄世卿制”的干部选拔首先有一点就已经确认了,就是你的“级别”在当上国家干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你是贵族,继承了家里的爵位,你才有资格参与国家干部的选拔。等到诸侯需要用人的时候,他会在贵族里面进行考察选拔,选出优秀的人才,给予“实职”,如果没被选上也不要紧,你反正是贵族,世袭的,有足够的待遇来生活;如果你足够优秀,你还会被诸侯推荐给周王,周王会对你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合格,你就从“地方干部”变成了“国家干部”,如果你在“国家干部”的位置上干的好,很有可能会晋升爵位了。

当然,除了“爵位”世袭之外,有些官位甚至都是“世袭”的,比如太史一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这类官位一般出现在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地方,比如前面所说的太史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像负责农业的、负责制造的一些官职,也都是家族世袭的。

围绕“世禄世卿制”的考察方式当你被举荐给“周王”的时候,“周王”就会采取一定的方式对你进行考察,来看你是否符合当“国家干部”的条件,这些考察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方法:

1、“案名察实”法。在诸侯给周王推荐国家干部的时候,需要在推荐信上详细的写明推荐的理由,有何优秀的品德和才能,周王在接到推荐信之后先进行审查,如果觉得合适,便派人按照推荐信上的内容对其进行考察,看他的实际表现是否如推荐信所说的一样,通过考察之后,再由周王对其的“治国理政”能力进行考试,考过方能入朝为官。后演变为“三选制”,即地方(诸侯)举荐、君王面试、分管领导(直属上级)考察。(太公谓文王曰:“君好听世俗之所举者,或以非贤为贤,或以非智为智。君以世俗之所举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是以世乱愈甚。”文王曰:“举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君以官举人,案名察实,选才考能,则得贤之道。”《反经》)

2、六德、六行推选法。即地方围绕“六德”、“六行”、“六艺”对符合选拔条件的人来进行层层考察,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推选给周王一次,在周期内要进行五次选拔,由低到高分别是秀士、选士、俊士、造士和进士。“六德”指的是“知、仁、圣、义、中、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时期的多种选拔制度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威严不在,各国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自己的一套选拔制度,这个时候,“世禄世卿制”基本已经不负存在了。

1、客卿养士制度。即门客制度。由于各国开始互相之间大肆征伐,所以各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异常高涨,为了争夺人才,于是诞生了客卿养士制度。各大贵族敞开大门,招收各种门客,只要你来了,能展示出一定的才能,你便能在这里落脚,成为贵族的门客,一旦国家有某方面的人才需要,这些门客便会被举荐给国家。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很多我们耳熟能祥的人物,比如以“养士”出名的有战国“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以“门客”出名的有毛遂自荐的毛遂、弹铗长歌的冯、刺秦的荆轲等等。

2、军功累爵制。即论功行赏,以军功给予爵位官职。这一项的代表,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变法之前,秦国实行“世禄世卿制”,而商鞅在变法时废除了这种制度,《史记》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在变法中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进一步的调动了平民的积极性。

在此之后,中国的人才选拔先后经历了“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科举制”出现之后,成为了我国古代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它一直实行了几千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在科举制未出现之前,在中国古代王朝的选拔人员制度是世袭制和举孝廉制度,举孝廉始于汉朝,而之前呢特别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以出身和能力来决定是否任用你!

周朝属于奴隶制王朝,它与秦以后的制度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制度是分封制,秦以后是中央集权制!所谓分封制就是把天下分封给功臣和宗室,由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实行各自为政的制度!

周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在等级森严社会下平民是没有任何做官资格的,就算你大才也不会被任用为官的,而有一种平民有才者可让上举荐去做官,这种人就是落魄的贵族平民,如大名鼎鼎的张仪,虽说到他这一代已是一个平民,但在那等级森严讲究出身的社会中,毕竟他还是贵族后裔,所以他可以很容易让人推荐做官的!

讲究出身和贵溅是奴隶王朝用人的标准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所封诸侯周天子是不会去过问和干涉的,这点类似于现今美国的联邦制度,各州只是合作关系!

在王室和诸侯国的卿和士大夫,哪怕是军队的官都是世袭而来,没有出身低微并祖上不是贵族的当官!所以在周朝时想要做官,你必须是贵族后裔和世代为官的才能被任用为官!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玉皇大帝和人间帝王所戴冕旒冠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蔷薇看中国,根据很多造像和书中记载,玉皇大帝的穿戴打扮是: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玉皇大帝这样的打扮就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上天时的冠服打扮!中国古代帝王戴的冕冠的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名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为:“冕旒”。冕旒的

  • 管仲曾用弓箭射杀齐桓公,后来是如何被齐桓公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主要还是能力强整个事件的完成故事网上随便都能找到,齐桓公能用管仲,主要归功于鲍叔牙,鲍叔牙跟小白透露了当年的一件事。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小白是最不被看好得意一个,齐僖公委托鲍叔牙辅佐小白,鲍叔牙不愿意,装病不接受,管仲劝鲍叔牙说:“另外两个公子不行,小白为人成熟,不耍小聪明,是成大事的人,除了我没人理

  • 万历皇帝庙号中的“神”字,是褒义还是贬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肯定是贬义。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却有三十年消极怠工(不上朝)的记录。有人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天启,始亡于万历。历史对万历的定义就是一个昏君,这个没有太大的争议,因此“神宗”这个庙号肯定是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古代帝王真正有庙号开始于

  • 古代谋士中,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是同一个人的转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应该说的是一则神话故事吧,那应该把张良换成孙膑。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姜子牙在大封神仙之后,本想回昆仑山,修行成仙,奈何受到原始天尊点拨,说姜子牙这具身体根骨奇差,不能成道,建议姜子牙舍弃肉身,重新投胎转世再度修行,并许诺了大罗金仙位。于是姜子牙舍弃肉身,去地府投胎转世,而要修道成仙,必须需要拥有九窍

  • 周惠王十五年的神降临,真的是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周惠王十五年,为公元前662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莘,为西虢国之地,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的峡石镇西十五里的莘原。《左传》记载有神降临之事,却没记载下所谓的神到底是什么神,又有何神迹。但从神能说话这点来看,这位神极有可能是人扮的。先不管这位神是真是假,现代人更应该关注的,

  • 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明,你知道玉皇爷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

  • 埃及法老崇拜什么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埃及法老信仰的是太阳神,他们自称是太阳神之子,古埃及时期法老的信仰有非常大的变化。古埃及自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国开始到公元前30年的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征服而灭亡,法老信仰的太阳神也几经变化。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后,法老开始推行自己出身地的神成为主神,全埃及人共同信仰,各地的地方

  • 为什么古代的帝王相信迷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君权神授嘛,皇帝如果否定神的存在的那他天子的名字不是白叫了,连带着政权的合法性都没了。迷信的最大作用在于鼓舞士气。据说狄青讨伐侬智高的叛乱时设坛祷告,如果自己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意为上天保佑此战必捷。为了让铜钱全都正面朝上,狄青私铸了100枚两面都是正面的铜钱。你能说狄青迷信吗?显然不能

  •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在选贤任能争取人才方面谁做得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毋庸置疑,选贤任能,争取人才,一定是曹老板最牛。简单举几个列子说明。一,跌足迎许攸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的谋士许攸由于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纳,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到许攸来投奔自己,兴奋的鞋也不穿,哈哈哈哈哈,光着脚丫跑出来相迎。拍着手笑着说:“许攸到来,我的大事成矣!”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

  • 水浒传中,到底哪一个好汉对宋江最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不加思索的可以提出三个人来,吴用、花荣、李逵。其他的梁山人等就不足评论了,李逵是一直从江州就跟着宋江把他当做大哥看待,可以说是宋江的铁杆杀手,几乎没有违背的地方,但是性格粗鲁蛮横有时候也和这个大哥怄气。花荣作为宋江的旧相识,和刘高闹翻抛弃知寨之位就是为了宋江,跟了宋江以后立功很多,算是铁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