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木匠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享年二十三岁,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母亲王选侍,十六岁继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任用自己的奶妈客氏和宦官(太监)魏忠贤,客氏与魏忠贤专权,造成旷世奇冤“东林党”案,辽东战局危机。
明清史专家说朱由校是“至愚至昧之童蒙”。从小不喜读书,却对木匠工作产生极大兴趣。其木工、油漆手艺水准极高。据说是“巧匠不能及也”。
天启五年(1625年),故宫三大殿改造,明熹宗朱由校亲临现场,参与设计,并亲自制作。砌筑造墙、竖柱上梁、雕刻装饰都有他的身影,有时候和工匠一起加班赶制工期,忘掉了自己身份。据说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不少巧夺天工的木制玩具和神话、故事道具。对于朝政却没有什么兴趣。为客氏、魏忠贤专权客观上大开了方便之门。
要说明朝的皇帝,可能是封建统一王朝里奇葩皇帝最多的了,什么修玄炼丹开豹房的就够稀奇的了,居然还出了一位精通木工手艺的木匠皇帝。其对木工活的痴迷,手艺之精巧,大内专业的工匠们都要甘拜下风。
这位木匠师傅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大明王朝第15任皇帝,他这个人非常奇特,不爱江山爱木工,不爱美人爱奶妈,蔚为奇葩者,无出其右。
公元1620年,荒淫一生、命丧红丸的明光宗朱常洛逝世,托孤于13位重臣。为了防止李贵妃垂帘听政,爆发了权力斗争的“移宫案”。最后,朱由校在文华殿登基称帝,年号天启。朱由校在位期间,大明朝的内外局势急剧恶化,内有魏忠贤横行朝野,与东林党内斗不休,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外有后金割据辽东,对关内虎视眈眈。
就是在这种水深火热之下,朱由校肩负起大明江山的重托,按说正是他励精图治、大展身手的时候,但是,他是一个很有佛系心态的皇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木匠活。就这么一个把大明江山葬送了一大半的货,还曾得到他祖父万历帝朱翊钧的赏识,指定朱常洛的选侍负责养育朱由校,这个抚育他的选侍就是后来“移宫案”的主角李贵妃。
朱由校跟他父亲不一样,他父亲是一个荒淫之徒,沉湎酒色,纵欲淫乐。朱由校不同,对美女兴趣不是特别大,也就正常履行一下皇帝的人伦程序而已。登基后一直对自己的乳母客氏十分恩宠,册封她为奉圣夫人。
客氏与魏忠贤关系一直很铁,由此引发了他们与东林党人之间的党争,双方斗得你死我活,杀的腥风血雨,原本就内忧外患的大明江山更是雪上加霜、风雨飘摇。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在辽东攻城陷地,明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新任辽东巡抚袁应泰在辽阳失守后自杀身亡,朱由校再次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
公元1622年,熊廷弼、王化贞打不过后金只好撤回关内,整个辽东全部落入后金的手里。此后数年,关外战事不断,明朝内部又反王四起。朝廷之上魏忠臣擅权对东林党步步紧逼,大明江山愈发风雨飘零。
这个时候明朝的皇帝朱由校在干些什么呢?他正在后宫挥汗如雨的干木匠活。他从小对木器制造感兴趣,喜欢捣弄木工工具。朱由校有一双巧手,不管是锯斧刀凿还是髹漆的木匠工作,他都一一尝试,亲手制作。朱由校不仅仅是对木匠活感兴趣,他的木匠手艺也很是高超,他制作的床椅、妆盒等物不但做工精巧,而且花纹彩饰也异常漂亮。
据《明史》记载,明朝时期制作的木床相当笨重,不但样式普通使用木料繁多,而且搬动不易。朱由校为了改进木床,亲自冥思苦思,动手制作木床的设计图,一钉一木都亲自经手,历时一年打造了一张能够折叠、携带方便、制作精美、有花纹镂空图案的新式木床。
《先拨志》记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朱由校一旦开始做木工活,就一门心思陷入其中,对所以事情不闻不问,甚至连肚子饥饿、外界冷暖也一无所觉。正是由于朱由校对木匠活的这种工匠精神和其高超的木工手艺,才被后世称为“木匠皇帝”。
就这么一位有着佛系心态,心宽体胖的主儿,却也没有活多久,23岁就驾崩了。最为奇特的是,他有三儿一女,却都莫名夭折,可谓全家被天收了。公元1627年,朱由校病逝,入葬明德陵。他的五弟,特别勤劳、事必躬亲的朱由检登上了大统,明朝加速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