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满族入关之后建立的,而在入关之前,他们都是游牧民族。入关之后,虽然在中原稳定了居住场所,但是清朝的皇帝仍然保留这那种游牧的传统。
清朝的头几个皇帝都特别重视保持这个传统,既然在马上得了天下,就应该在马上治之。所以到了康熙时期,康熙帝戎马一生,多次御驾亲征,这也和他少年时期训练骑射围猎有关。康熙帝围猎每次都由他亲自领队,每年都要率领王子、王公大臣以及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围猎,通过围猎来进行军事训练,这种方式也特别能够锻炼每个人的骑射能力,一直到康熙皇帝晚年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着。
鹿鹿山又名玉狼山,位于通渭县东北部,处于陇阳、北城、寺子三乡交界,海拔2300米,为高原丘陵地形,面积一万多亩。关于康熙帝鹿山打猎有两个依据:依据一,据史料记载,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康熙游东曾到次一游,并封三圣大王为总职大王,从此寺庙香火更浓,游客络绎不绝。由此推断,做为酷爱狩猎的康熙皇帝,鹿山之行绝对少不了集体围猎活动的。依据二,是关于康熙帝围猎的故事,据说当年康熙皇帝打猎时,遇见一只漂亮的梅花鹿,康熙皇帝一看到它就非常喜欢。下令不让随从拉弓射箭,非得亲自一路追着来到这座山。好在石崖挡住了梅花鹿去路,康熙皇帝才得以赶到鹿的跟前。在他伸手即将抓到梅花鹿时,却眼瞅着鹿的身体钻进石头进了山。正当大家纳闷时,梅花鹿的影子在青石板上清晰的出现。康熙皇帝命人顺着鹿的影子开山找鹿,可是,山是实实在在的石头山,梅花鹿的影子随着劈开石头掉下来,随之又在露出的石头重新出现。这样劈了一层又一层,梅花鹿的影子不断的一层又一层的呈现。康熙皇帝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认为这就是天意,所以手指着梅花鹿的影子自言自语的说:你为什么要钻进去?难道这个山是鹿山?康熙皇帝可是金口玉言,他说这个山是鹿山,这座山自然就是鹿山。如今鹿山山崖青石板上的鹿依然存在。那似乎是用白色粉笔描画的鹿,奋蹄奔跑的姿势活灵活现。还有林、才等几个白色的大字,好像卫兵一样排列在鹿的旁边。实践证明,这些长在青石板上的鹿和字,确实怎么擦也不会掉,无论怎么刀砍斧劈都会重新出现。
以上就是我关于康熙皇帝鹿山围猎的历史依据,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