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尧舜在仁爱方面有哪些品质?

尧舜在仁爱方面有哪些品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9 更新时间:2024/1/17 10:38:38

、舜是我国上古时期两位贤德的君主。尧姓伊祁,号陶唐氏,故称唐尧。尧从16岁开始治理天下,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他贵而不骄,富而不惰,威武而和气。尧在位期间治理黄河,确案立法,忙忙碌碌几十年,到86岁的时候,觉得自己年老力衰,想找一个德才兼备之人代替他,便找谋臣商量人选。

人们都建议尧从儿子们中间选拔,但尧却说:“我并不要选自己的儿子或亲人,更不在乎此人出身是否卑贱、贫穷,重要的是这个人是不是心地仁爱,拥有真才实学。”听尧一番话,许多人想到了舜,于是大家一举推荐舜。

舜姓姚,冀州人,出身低贱,母亲早逝,父亲双目失明。三十多岁尚未娶妻,只以捕鱼来养活一家人,并且此人诚实,善良,深明大义。

尧听了众人对舜的介绍,觉得很满意,但尧一向慎重,决定考验舜,于是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娥皇、女英出身高贵,可舜并不以此为意,而是细心教导她们一起劳动,一起持家,一起孝敬父母,就这样,舜带着二位妻子恪守孝道,勤俭而快乐地生活着。娥皇、女英向父亲报告了这一切,尧立刻喜欢上了这个青年。

尧又派舜到各地同百姓一起干活,看他是如何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舜到各村落去种地、做工,所到之处,人们都紧紧跟随,舜教他们互相谦让,你帮我,我帮你,和和睦睦亲如一家。三年后,几个村落年年丰收,并且做出的东西精美而细致。

尧知道了这一切,心中大喜,就奖赏给舜一间大房子,数百头牛羊及大量财富。

舜的瞎眼父亲和弟弟象听说舜一下子得到这么多东西,十分妒嫉,决定杀死舜。一天,父亲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登上仓顶忙着修理的时候,象偷偷地拿走下面的梯子,并且放了一把火,想把舜治死。舜一见起火,想下仓顶,但又没梯子,只好拿着自己带上来的两顶斗笠,纵身跳了下来,所幸没有受伤。没想到父亲和象见舜未死,又生一计,把舜骗到井底掏井,两人一起将土和石头往井里填,想把舜活埋,但舜又机智地在井边掘出一个孔道,安全回家。

舜知道父亲和弟弟想暗害自己,但他却还像以前那样孝顺父亲,关心弟弟,这打动了他们,从此,二人再未想暗害舜了。

尧知道这些事情之后,认为舜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良人才,就把大权交予舜,自己则带一班人去各地考察。舜上任后,行了20年的治理大权,恪尽职守,知人善用,把各种事情都办得井井有条,全天下人都敬佩这个君主,尧也深知舜可以使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就更安心地享受天年去了。

舜后来年老之时,又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把帝位传给治水有功的大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也绵延不断地传承下来。

尧和舜选贤任能、宽厚豁达、恪尽职守的高尚品德被后人世世代代地传颂着,“禅(shàn)让”故事也成为千古佳话。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宽容忍让的心,对人对事,不要相互算计,斤斤计较,要多几分豁达的胸襟,青少年尤其要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古训,什么事都要从大局着眼,长远出发,以宽广的襟怀待人,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千古第一“仁”帝是哪位帝王,他一生有何仁义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皇帝,往往都会被世人所议论。有的英明或者昏庸,亦或者是仁厚或者残暴,而说到千古第一仁厚的帝王,那么必定是宋仁宗赵祯。他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虽然可能在治国方面不如他的祖辈,但是他的名声却是最好的。一提到他的名字,现代人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因为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的大事,但是却备受百姓拥戴。

  • 为什么古代篡位的皇帝实力都很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你算是问对了,实力不强,怎么有篡位的可能,那不是活腻歪了白白找死吗?俗话还说了,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像李世民、朱棣都是雄才大略之主,只所以要篡位,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个人能力和水平要远远高于被篡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当然,从皇位继承的传统来

  • 为啥汉文帝无为而治,百姓却感到幸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就是不去无原则地折腾老百姓,所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蛮高,从而得到老百姓拥护,成为一代明君!反观无休止折腾老百姓的几位君主,基本都是暴君,如秦始皇,隋炀帝,等等!这些君主都是喜欢无休止的折腾老百姓,将他们搞得活不下去,一个个都去做了反贼,于是,朝代被推翻了,自己也是基本死于非命……这似乎没有例外!本来

  • 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罗荣桓在山东就是不被集总看好的将领,当时毛主席心里是想要罗荣桓当代115师长的,但集总抢先一部发布命令并向蒋介石汇报任命陈光代理115师长,可是陈光在陆房突围时犯有严重的错误致115师有不小伤亡损失,被部下非议威信大大下降,证明了他只是一个将才而不是驾驭全军的帅才,还有一个115师士兵杀俘虏事件,

  • 列举一下我国历史上文治和武功最高的五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1.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2.汉武帝:第一个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巩固了汉室;第一次开辟了丝绸之路,勾通了与西域的文化交流。3.唐太宗:兴办太学,增进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对后世

  • 古代有名的劝谏的故事 不要邹忌的 不求多只求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说东宫有个官员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

  • 古代君王不听谏臣的话所造成的后果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魏惠王没有听取国相公叔痤的意见,重用商鞅也没有杀他,导致商鞅投靠秦孝公变法成功,而灭六国。公叔痤死后,魏惠王没有商鞅的才能,也没有杀掉商鞅。后来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于是西入咸阳,终被秦国重用,封于商地,是为商鞅,他在秦国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帮助秦国迅速崛起。魏惠王知道这件事后才后悔当初没

  • 孔子为什么要倡导“仁爱”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谢悟空邀请,“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仁”出现了109次,不同的地方孔子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但“仁”最为核心的,最基本的内涵就是:爱。孔子为何如此重视“仁”?这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野狐谈谈自己的浅见,望条友们在评论区各抒己见。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有它的时代背景,也必然有他的政治目的,孔子

  • 关于君主不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自从抵达广陵后,经常沉迷于酒色之中,以至于彻夜失眠。他每次入睡前都需要摇顿肢体,或者歌吹齐鼓,才能安然入梦。侍女韩俊娥深得隋炀帝喜爱,隋炀帝每次睡前都召她来侍寝,让她帮助自己摇顿肢体,又给她赐名为“来梦儿”。萧后醋意渐起,私下里对韩俊娥说:“皇帝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应该安抚照料他,怎么可以魅惑他

  • 古代皇帝不纳谏而导致灭国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并没有这种例子,中国古代的帝国制度,并不惧怕得罪任何人,而怕同时得罪所有人。所以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即使皇帝不纳谏,甚至很昏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王朝依然会正常运转。至于你说的这种例子只有到那些诸侯林立的时代找。比如说春秋时期的假道伐虢的虞国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