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战国期楚王酒会摘樱故事

春秋战国期楚王酒会摘樱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52 更新时间:2023/12/27 9:08:11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7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7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7年前不究之恩。古人讲:“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如没有绝缨宴,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就了。

楚庄王的【绝缨之会】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出自汉刘向《说苑复恩》韩婴《韩诗外传》也有相似记载: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大意是: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庄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并没有照着许姬说的那样做,而是大声宣告:“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绝缨之会】当时的历史背景: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之间爆发了最大规模的战争之战。战争爆发后,由于晋国内部意见不合,将帅间离心离德,指挥不力,晋国惨败。楚国大胜,奠定了霸业。在与晋国的鏖战中,有一位将领的表现十分突出,大战开战前,他主动请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但唐狡表示不要赏赐,自己是来报恩的,因为三年前,自己犯了错,但是楚庄王宽宥了自己,知恩不报非君子。唐狡,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将领。前597年,唐狡跟随楚庄王参加之战。在击败荀林父、先率领的晋国中军之后,楚庄王派唐狡与蔡鸠居告知唐惠侯:“不谷(我)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谷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东周列国志》五十三回称唐狡在楚庄王宴会上趁风吹灭蜡烛之机,牵许姬的衣袂,被许姬摘下帽缨。许姬告诉楚庄王后,楚庄王命大臣都摘下帽缨,再点灯,称之为绝缨之会。唐狡感激楚庄王,在之战效以死力,把事情告诉楚庄王,没有受赏赐,隐居起来。正史上绝缨大会和牵许姬衣袂者感激楚王而为之效死力都确有其事,但并未记载牵许姬衣袂者姓名,《东周列国志》是把《左传》记载的楚将唐狡和此事组合起来了。资料来源:《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第123-124页。《中国历史:先秦史》第87-88页。《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春秋史与春秋文明》第75-76页。吕思勉著《先秦史》第41页。刘向《说苑复恩》《春秋左氏传宣公十二年》韩婴《韩诗外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时劝谏成功的两个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1.张玄素劝谏唐太宗不要修宫殿,唐太宗开始很生气,但是细想,纳谏了。2.唐太宗打算去泰山封禅,但是魏征反对,并且成功劝止了唐太宗。3.邹忌举了自己的例子劝谏齐威王,告诫他不要听奉承的话。反面:1.明朝杨继盛弹劾当朝奸臣严嵩,但是反而被严嵩陷害,死于牢中。2.商朝比干劝谏商纣不能奢侈,商纣不听,还残暴

  • 中国历史上忠臣进谏的故事,请简单叙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二,晏子进谏(成功):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

  • 历史上还有哪些忠臣进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危如累卵(成功):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大臣荀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荀息劝阻,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见到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你

  • 古代引用寓言来劝谏君王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农夫和蛇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南辕北辙狐假虎威杞人忧天刻舟求剑买椟还珠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邹忌讽齐王纳谏

  • 赤壁之战爆发前期,江东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劝说孙权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赤壁之战爆发前期,江东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劝说孙权投降?张昭劝谏孙权投降曹操,受到很多责难!直至今天,人们对张昭劝谏孙权投降曹操,仍然不理解!这一切都受制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重在宣传诸葛亮,宣传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宣传赤壁之战带来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对张昭

  •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北海牧羊期间,身处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窘境之时,当初与他同朝为官、现已战败降匈奴的李陵奉单于令劝降苏武。李陵先软化苏武斗志,特意“为武置酒设乐”,畅叙当年友情后,告知他被困匈奴后家人家破人亡的遭遇:哥与弟均因小罪而被皇帝逼得自杀、老母病逝、妻子改嫁、只剩两个妹妹未知嫁否、苏武的两女一儿亦不知生死。

  • 古代哪位宰相经历了六代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历经六代君王的就不清楚了。

  • 古代伟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周侗老师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周侗老师不仅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教会他射箭的绝技。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每到初一、十五,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

  • 古代有哪些故事,是说君主杀了大臣,但是仍然沿用该大臣留下的政策。比如商鞅这样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晁错虽然牺牲

  • 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飞行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的一部古书《山海经》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西方有个奇肱[jī_gōng基宫]国。那个国家的人会猎取飞禽,还会造飞车。人坐着飞车就可以随着风飞到老远的地方去。汤①的时候,有一次刮西风,刮来了奇肱国的人和飞车;隔了十年,有一次刮东风,又把人和飞车刮回去了。墨子重视实践,曾亲手制作守城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