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有些贤明的君主到晚年都想寻仙追求长生不老呢?

为什么有些贤明的君主到晚年都想寻仙追求长生不老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55 更新时间:2024/1/16 9:25:22

贤君为什么老了都会想长生不死,化仙飞天?其实我觉得不仅是贤君,那些平庸的、甚至是昏君,还有普通老百姓,谁不想摆脱病痛死亡的痛苦,长生不死呢?但既然题主把主语限定在贤君这个角色上,那我们首先看看贤君都有什么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有些什么特点吧。

说是贤君,国家必然处在相对和平统一的年代。倘若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每天都遭受伤死的威胁,那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了百了的想法……但倘若每天吃喝不愁,以食温饱俱妥,谁还想走死亡的深渊呢?想活的长一点,最好是不死,可以说是很合理的愿望。

其次,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贤君时,除了他把这个国家治理得还不错之外,他还往往具备开疆拓土,使国家越来越强大的野心。成果这东西,只要属于自己,只要一个人能安妥地收下所有的好处,就只有比较级,没有最高级。

就像朱棣(不过说他是贤君很有可能还存在争议)对外亲征蒙古,收了这个收那个,在西南还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撤、底兀刺等宣慰司,巩固南北边防;且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南海的经营。他死也是死在北征回师途中,可以想象如果他平安归来,又是新的一次开拓。

贤君们就是有一个一个不完的征途,如果一下子就撒手人寰了,这些事情谁来完成,历史告诉我们不是每个儿子都能够好好继承老子的大业的。可以说是远大的抱负刺激了贤君们活得长久的欲望,说实在的,真的能够有所作为,创一番事业,固一番太平,可能天下百姓也愿意他真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人人都有畏惧死亡的心理。对于贤君而言,一个和平稳定而且正不断向上走的朝使得他们比人更难以割舍的现世。到了晚年,功绩垂成。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创造奇迹永垂青史?况且他们手握这个国家最丰厚的资源,帝王的教育赋予他们不可推脱的使命感。

试想一下,在一个传说与神话滔滔不绝的时代里,如果我有最强大的能力,我有最神圣的使命,我手握这个国家的权力,长生不死,飞天成仙,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发生日食了君主会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古代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就是自然界发生了什么,一定会对应于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这种观念被大儒董仲舒发扬光大,把所有的灾异与执政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上天发生灾异,朝廷就应该有人为此负责。日食,被认为是一种灾异,理论上对应着朝廷的某种失误。那么,善一点的皇帝,可能会把这个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恶

  • 历史上有哪些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这个问题,小生讲史首先想到让梨的孔融与《悯农》的李绅,这两位前期与后期的表现可谓是“啪啪”打脸,而且很响的那种!一、最奸诈的孔融,能让梨,却丢妻弃儿说到孔融,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他让梨的孝顺故事,《三字经》里以短短“融四岁,能让梨”却极大地称赞了他尊长敬兄的美好品质。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教科书

  • 古代皇帝如何保证官员的清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官员腐败是每个古代封建王朝都存在的问题,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大贪官,像唐朝的元载、宋朝的蔡京、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可以说每个朝代都不缺席。那些贪腐的官员瞒上欺下,收取贿赂、搜刮财富,不仅抢占国家的资源,更引发百姓的严重不满。因此古代那些励精图治的皇帝对贪腐可以说都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们也想出来不少的

  • 有哪些关于紫禁城中的小故事值得分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历史的画卷,揭开紫禁城神秘的面纱和他不为人知的历史小秘密吧!应该是去年央视频道开播了一挡《上新了故宫》的节目。我静静的看了有三集,有一集是新世界里二哥的扮演者张鲁一和医生的扮演者周一围做嘉宾,走进紫禁城了解了很多故宫不曾知晓的秘密。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

  • 苏秦说服六国国君,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燕文公、赵肃侯、韩宣惠王、魏王、齐王、楚威王原文如下: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

  • 历史上上书谏皇帝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成功:1李斯《谏逐客书》2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伍举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4诸葛亮进谏刘备联吴5赵普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6耶律齐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失败:1关龙逢夏末忠臣2比干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3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被吴王夫差所杀。4诸葛亮,赵云进谏刘备不

  • 历史上委婉进谏的事例,短小精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敢于进谏的魏征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

  • 求历史上有名的进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由他们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危如累卵(成功):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大臣荀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荀息劝阻,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见到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你

  • 历史上有名的进谏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2.比干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3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被吴王夫差所杀。4诸葛亮,赵云进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失败。5李纲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6韩愈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7李斯《谏逐客书》8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9伍举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10诸葛亮进谏刘备联吴11魏征进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