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委婉进谏的事例,短小精悍.

历史上委婉进谏的事例,短小精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1/10 7:02:23

敢于进谏的魏征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魏征的这一番话,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气浇灭了。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东方朔大胆进谏的故事汉武帝喜欢游戏,为政之暇,常出谜语,让侍从猜测。东方朔每猜必中,应答如流,很快得到宠幸。而东方朔则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屡屡向汉武帝谏诤国政。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田猎游乐,拟划出关中方圆百里的良田,建造规模宏大的林苑。朝中众臣大多迎合帝意,表示赞同,东方朔却据理力谏:“听说谦虚谨慎,天将降福,骄傲奢侈,天将降灾。现在圣上嫌宫殿不高大,苑林不宽广,要建上林苑。试想,关中一带,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国家赖以太平,小民赖以富足,划地为苑,将上乏国家,下亏小民;为建造虎鹿乐园而毁人坟墓,拆人房屋,将使小民无家可归,伤心流泪,怨恨朝庭。昔殷纣王建九市而诸侯叛乱,楚灵王造章华台而楚民离心,秦始皇修阿房宫而天下大乱。前事之鉴,不可不察。”汉武帝虽不愿停修上林苑,但对东方朔表现出的胆识和忠诚十分欣赏,下诏赐给黄金百斤,并授予太中大夫给事中的官衔。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老来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宠爱,但他却骄横不法,酒后杀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特向武帝请示。武帝碍于法律,不好明令赦免。于是假意哭泣,想暗示廷尉免罪。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纷纷为昭平君求情,独东方朔故作糊涂,向汉武帝祝颂说:“圣王执政,哭赏不避仇敌,诛杀不择骨肉。今圣上严明,天下幸甚!”此举使汉武帝难徇私情,不得不忍痛依法惩处了昭平君。汉武帝好大喜功,也喜欢臣下歌功颂德。一次,武帝问东方朔:“先生以为朕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呢?”东方朔回答说:“圣上功德,超过三皇五帝,要不众多贤人怎么都辅佐您呢,譬如周公旦、邵公都来做丞相,孔丘来做御史大夫,姜子牙来做大将军……”东方朔一口气将古代32个治世能臣都说成了汉武帝的大臣。他语带讽刺,但又装出一幅滑稽相,使汉武帝欲恨不能,破泣为笑,笑恨之余又确实感到自己不如圣王。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求历史上有名的进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由他们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危如累卵(成功):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大臣荀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荀息劝阻,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见到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你

  • 历史上有名的进谏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2.比干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3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被吴王夫差所杀。4诸葛亮,赵云进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失败。5李纲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6韩愈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7李斯《谏逐客书》8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9伍举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10诸葛亮进谏刘备联吴11魏征进谏李

  •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有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1:楚庄王,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据载生年不祥,卒于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年龄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纪南城,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远足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

  •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委婉地劝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优孟优孟本来是楚国的艺人,身材高大,富有辩才,经常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楚庄王有一匹好马,楚庄王非常喜欢它,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专门给它准备了一张床作卧席,拿枣脯喂养它。马的生活水平过于优越,肥胖得不得了,生病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命令大臣为死马治丧,准备用棺椁装殓,

  • 用三句话概括魏征劝谏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主如果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但要是只相信一个人的说法,那就不可避免是昏聩的君王了。宋朝权奸蔡京、童贯当国,内外忧患频仍,当时便有民谣在百姓中流传:“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注:音“盖”)。”古代劝谏昏君的文言文很多,现举一例:《晋灵

  • 古代进谏成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时大臣,关姓始祖,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

  • 历史上大臣讽谏君王的故事 好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劝谏唐太宗,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房玄龄、杜如晦

  • 千金买骨是哪个国家的君王招贤纳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千金买马骨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昭王时期发生的是。典故: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

  • 求一个求贤若渴的的故事,古代(记忆模糊大约在春秋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晋献公用碧玉骏马向虞国行贿借道灭掉虢国与虞国,俘虏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到楚国,秦穆公释放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并与他共商国是。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为上[2]大夫。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才。先遇上郭隗,后有乐毅等接踪而来。招贤纳士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