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 用人不疑 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

古代 用人不疑 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78 更新时间:2024/1/17 7:51:58

庄王绝缨相传在春秋时代,楚庄王有一次宴请文武百官,饮酒作乐、听歌赏舞。夜色来临,楚庄王命人点起蜡烛。这时楚庄王也要其爱妾麦姬、许姬去向大臣们敬酒。忽然,一阵风吹来,黑暗笼罩了大家,许姬感觉被人摸了一把,她反应很快地扯下那人的帽缨,回到楚庄王身边,告诉他等一下看谁帽缨断了,就知道谁是摸她的人了。不料楚庄王却对大家说:“我们这样摸黑喝酒,不也挺有趣的吗?就暂时别把灯点上了吧!”最后酒酣耳热之际,楚庄王问大家:“真的很高兴吗?不把帽缨扯断的话,就不算尽兴!”大家纷纷把帽缨扯断了。楚庄王认为,宴请大臣是为了同乐,人喝醉了酒难免失态,如果为此处罚大臣,就失去原来的美意了。过了几年,楚庄王攻打郑国时,有一位叫唐狡的将军特别勇猛,冲锋陷阵,使楚庄王威名大振,他就是当年被许姬扯断帽缨的人。他以奋勇杀敌,报答了楚庄王的宽容大度。管仲相齐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重用人才的史实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齐桓公五拜小臣有一次,齐桓公决定去拜访一位小臣,去了三次都未见到。身边人劝阻道:“小臣是国家中地位卑微的臣子,您作为国君,亲自去了三次都未见到,可以不去了。”齐桓公不高兴地说:“这是什么话!我听说,一个普通的士人如不想升官发财,就不会轻易地委屈自己去拜见大国的国君;大国的国君如不喜好仁义,就不会

  • 古代帝王出生时都有特殊的天象,这是民间杜撰,还是传达一种概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就是民间杜撰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给统治者,加上一个神奇的标签!其本质目的是传达一种君权天授的概念!出现这种事情一般有几个原因:1.统治者出身比较低微,祖上并没有功名显赫之人,比如出生市井流氓的汉高祖刘邦,就据说他应龙出生,斩白蛇起义,脚踩七星!因为像这一类的君主,并不能在事实上给予

  •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相信有长生不老药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每一个人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人一出生就受苦挨饿,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多赚点钱,能吃饱穿暖,最好再有个房子住一下,就知足了。有的人不一样,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什么钱啊,房子啊,锦衣玉食啊,这些都不新鲜,他想当官,想获得更大的权力,能支配更多的人钱物,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结识更多上流社会的人。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挟天子以令诸侯成语发音:xiétiānzǐyǐlìngzhūhóu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成语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成语繁体:挟天子以令诸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汉室日益衰

  • 中华上下五千年前十个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

  • 历史上有哪些用科学破除迷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谢悟空邀科学,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从古到今,各个时代都有一些利用科学来破除迷信的故事。有正就有反,同样,也

  • 为什么有些贤明的君主到晚年都想寻仙追求长生不老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贤君为什么老了都会想长生不死,化仙飞天?其实我觉得不仅是贤君,那些平庸的、甚至是昏君,还有普通老百姓,谁不想摆脱病痛死亡的痛苦,长生不死呢?但既然题主把主语限定在贤君这个角色上,那我们首先看看贤君都有什么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有些什么特点吧。说是贤君,国家必然处在相对和平统一的年代。倘若生在兵荒马

  • 古代发生日食了君主会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古代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就是自然界发生了什么,一定会对应于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这种观念被大儒董仲舒发扬光大,把所有的灾异与执政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上天发生灾异,朝廷就应该有人为此负责。日食,被认为是一种灾异,理论上对应着朝廷的某种失误。那么,善一点的皇帝,可能会把这个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恶

  • 历史上有哪些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这个问题,小生讲史首先想到让梨的孔融与《悯农》的李绅,这两位前期与后期的表现可谓是“啪啪”打脸,而且很响的那种!一、最奸诈的孔融,能让梨,却丢妻弃儿说到孔融,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他让梨的孝顺故事,《三字经》里以短短“融四岁,能让梨”却极大地称赞了他尊长敬兄的美好品质。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教科书

  • 古代皇帝如何保证官员的清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官员腐败是每个古代封建王朝都存在的问题,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大贪官,像唐朝的元载、宋朝的蔡京、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可以说每个朝代都不缺席。那些贪腐的官员瞒上欺下,收取贿赂、搜刮财富,不仅抢占国家的资源,更引发百姓的严重不满。因此古代那些励精图治的皇帝对贪腐可以说都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们也想出来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