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用人不疑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广求天下贤士辅佐。卫国人宁戚听到这个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家里贫困,苦于没人举荐自己。最后他心生一计,于是就替卫国商人赶着货车来到齐国。他们赶到齐国国都时,已经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门的外面。这一天,齐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宾客,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让开。迎宾队伍中的随从很多,火把也很明亮。这时,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远远地望见了齐桓公,悲从中来,于是就敲着牛角大声地唱起歌来。齐桓公听到了歌声,细细品味歌词,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说罢便下令把宁戚带回去。齐桓公回到宫中后,侍从们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齐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随即召见了他。宁戚见到桓公后便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他,桓公非常满意。第二天,齐桓公再次召见了宁戚。这一次,宁戚又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听了以后更加高兴,准备任用他担任要职。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劝谏道:“宁戚是卫国人,我们对他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大王还是先核实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个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齐桓公笑着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用人而疑之,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最后,齐桓公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对宁戚委以了重任。3齐桓公庭燎求贤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富强,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虽然他求贤若渴,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都没有人上门求见。一时间齐桓公一筹莫展。有一天,京城东郊来了一个乡下人要求晋见齐桓公,声称自己有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于是派传令官告诉他:“九九算术乃是末流小技,也配拿来见君主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乡下人回答:“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国王解决难题的。我听说宫前火炬燃了一年也没有人上门,这是因为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各地人才都自以为比不上他,怕在国王面前献丑被人讥笑,所以就不敢登门了。我的九九算术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但国王如果能以礼待我,还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吗?泰山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江海所以深广是因为它积聚了每一条小溪流。《诗经》中说过,古代的英明君王有事都去请教砍柴打草的农夫,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国王是一代明君,必定能礼贤下士。”桓公听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果然不出一个月,四方闲人都纷纷前来了。战国: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能听鲍叔牙的建议,任用仇人管仲为相,心怀可谓宽广。管仲能够尽心辅佐,提出“尊王攘夷”建议,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可谓忠心。战国:齐威王与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典型的善于进谏,讲究方法的事例。三国:刘备与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能够用人不疑,处处听从军事安排。诸葛亮呕心沥血,也成楷模。唐朝:唐太宗与魏征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即使魏征大庭广众下责难他也能虚心接受。魏征也能刚直不阿,看到皇帝不足,及时提出,从不考虑后果。魏征死,太宗伤心的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所谓主明臣直,他们的清明是互相成就的。唐代的魏征和唐太宗事例:有一次唐太宗在花园里玩鸟,正好魏征来见他,太宗知道魏征反对他玩鸟,因为玩物丧志,所以就把鸟藏到袖子里,魏征看到了,但是没有明说,就故意跟太宗说事说很久,后来鸟被捂死了。魏征写过《谏太宗十思疏》,很出名的啊。
更多文章
古代 用人不疑 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庄王绝缨相传在春秋时代,楚庄王有一次宴请文武百官,饮酒作乐、听歌赏舞。夜色来临,楚庄王命人点起蜡烛。这时楚庄王也要其爱妾麦姬、许姬去向大臣们敬酒。忽然,一阵风吹来,黑暗笼罩了大家,许姬感觉被人摸了一把,她反应很快地扯下那人的帽缨,回到楚庄王身边,告诉他等一下看谁帽缨断了,就知道谁是摸她的人了。不料楚
古代重用人才的史实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齐桓公五拜小臣有一次,齐桓公决定去拜访一位小臣,去了三次都未见到。身边人劝阻道:“小臣是国家中地位卑微的臣子,您作为国君,亲自去了三次都未见到,可以不去了。”齐桓公不高兴地说:“这是什么话!我听说,一个普通的士人如不想升官发财,就不会轻易地委屈自己去拜见大国的国君;大国的国君如不喜好仁义,就不会
古代帝王出生时都有特殊的天象,这是民间杜撰,还是传达一种概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就是民间杜撰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给统治者,加上一个神奇的标签!其本质目的是传达一种君权天授的概念!出现这种事情一般有几个原因:1.统治者出身比较低微,祖上并没有功名显赫之人,比如出生市井流氓的汉高祖刘邦,就据说他应龙出生,斩白蛇起义,脚踩七星!因为像这一类的君主,并不能在事实上给予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相信有长生不老药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每一个人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人一出生就受苦挨饿,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多赚点钱,能吃饱穿暖,最好再有个房子住一下,就知足了。有的人不一样,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什么钱啊,房子啊,锦衣玉食啊,这些都不新鲜,他想当官,想获得更大的权力,能支配更多的人钱物,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结识更多上流社会的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挟天子以令诸侯成语发音:xiétiānzǐyǐlìngzhūhóu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成语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成语繁体:挟天子以令诸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汉室日益衰
中华上下五千年前十个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
历史上有哪些用科学破除迷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谢悟空邀科学,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从古到今,各个时代都有一些利用科学来破除迷信的故事。有正就有反,同样,也
为什么有些贤明的君主到晚年都想寻仙追求长生不老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贤君为什么老了都会想长生不死,化仙飞天?其实我觉得不仅是贤君,那些平庸的、甚至是昏君,还有普通老百姓,谁不想摆脱病痛死亡的痛苦,长生不死呢?但既然题主把主语限定在贤君这个角色上,那我们首先看看贤君都有什么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有些什么特点吧。说是贤君,国家必然处在相对和平统一的年代。倘若生在兵荒马
古代发生日食了君主会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古代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就是自然界发生了什么,一定会对应于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这种观念被大儒董仲舒发扬光大,把所有的灾异与执政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上天发生灾异,朝廷就应该有人为此负责。日食,被认为是一种灾异,理论上对应着朝廷的某种失误。那么,善一点的皇帝,可能会把这个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恶
历史上有哪些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这个问题,小生讲史首先想到让梨的孔融与《悯农》的李绅,这两位前期与后期的表现可谓是“啪啪”打脸,而且很响的那种!一、最奸诈的孔融,能让梨,却丢妻弃儿说到孔融,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他让梨的孝顺故事,《三字经》里以短短“融四岁,能让梨”却极大地称赞了他尊长敬兄的美好品质。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