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触龙是如何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如齐为质?

触龙是如何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如齐为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3 更新时间:2024/2/29 6:02:35

这件事情好像在语课本上面也有写过吧?我反正是忘了我是什么时候看过这个故事了。

故事是这样的,赵武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的实力不断增加,此时赵武灵王退位,赵惠文王上台,赵惠文王死了以后留下自己的妻子,也就是这个赵太后执掌朝政,而赵孝成王这个时候还十分年幼。

就在此时,秦国大军兵临城下,赵国需要从齐国借兵一起抵抗秦国,齐国答应赵国的请求,但是需要完成一个条件,就是派这个长安君过来作为人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事情很多,比如说秦始皇小时候,就是一直过着自己的人质生活,但是这个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心头肉,所以齐国要这个人,赵国不肯放这个人,双方陷入了僵局,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赵太后不允许把这长安君给调到骑过去,他认为是手底下大臣无能,才把自己的儿子要拉过去当人质,秦国的军队就在那里,有种去把他打趴下呀!

这个时候有一位老大臣站出来,说我去劝太后,让她把儿子送到齐国去,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为什么赵太后在这儿之前已经说的很明确了,谁如果敢来劝我,这件事情只要敢说一个字儿,提起这个事,我就立刻把口水吐他脸上,把他赶出去。

这个老大臣触龙当然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去见了赵太后,见面的第一眼就和赵太后说起来说,您看咱们这些老人已经不剩下几个了,我那身体又不好,又没经常过来看,你这次突然想起来要过来看看您。

赵太后一听不是过来劝自己的,而且是给我来跟自己叙旧情了,赵太后自然也就放松警惕,和这个老大臣有一句没一句的扯起来,就在这个时候,这个老大臣提起来自己家里面,小儿子生病了,自己急的是团团转,认为自家里面男人比女人更加疼爱自己的小儿子,那做母亲的自然就不允许啦,说肯定是女人更喜欢小儿子!

双方争吵起来,这个老大臣就把之前这个赵太后发生的一件事儿说给赵太后听,就是赵太后的女儿要到燕国去当王后,赵太后虽然在送行的路上一直依依不舍的抓着自己女儿的手,但是最后还是愿意放自己女儿到燕国,证明赵太后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的。

赵太后表示不理解说你为什么我把女儿放到其他国家去,我就十分疼爱女儿,当然我本身就十分疼爱女儿!但是这种事情是怎么体现出来,我疼爱自己的女儿的呢?

这个老大臣就说了天下的王族,春秋战国时期,初期的时候有3000多个诸侯国家,为什么其他的诸侯国家,他们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呢,那些王公大族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赵太后想了想,觉得可能是这些王公大族不愿意做事情了,不愿意去奋斗了,所以他们所缔造的那些家也就全部败干净了。

老大臣一听,那您既然这么说,那我今天得劝您一件事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您把您的小儿子派到齐国去。赵太后觉得不对劲儿啊,这两件事情有什么关联吗?老大成就和这个赵太后说了,现在您这个小儿子,活在您的保护里面,什么事情都不用为赵国做就可以锦衣玉食,一旦您不在了呢?他靠什么能够得到赵国人民的信任?就如同您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诸侯王宫大足不气国家办事情,不在国家扬名立万,他是不可能长久的存在的。

现在,齐国要求长安君进入齐国作人质,这是给了长安君一个能够扬名立万t国家做事情的机会,这种事情,其他人都巴不得发生在他身上呢,现在您却要阻止他完成这一件,为国家做一件有好处的事情,您说究竟是男人更加疼爱小儿子,还是女人更加疼爱小儿子?

赵太后实际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后,认真询问了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也就长安君到了齐国,究竟能不能得到照顾以后,最终允许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有的人学起来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到一半儿的时候,不知道接下来该往怎么说了就照搬照套,结果惹人厌烦,但是有的人说话确实让人感觉到舒服,而且能够化不可能做为可能。春秋战国时期有纵横家河明家,小说家这三个思想流派,就是以辩论著称的,能言会道以口舌指挥天下,这不是一种讽刺,这是一种对于个人能力的认可,当然,这个故事大家最多的是看到的就是最后老大臣对自己太后所说的那一句话,你不替国家扬名立万,你不替国家做事情,你凭什么得到人民百姓的认可,这样的王公贵族是不可能长久的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存在下去的。不要因为你的溺爱,不要因为你的过于保护,最终让孩子失去了能够成长的机会。

谢邀:

《触龙说赵太后》曾经作为课文,许多人熟知,那么他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呢?还得先从为什么赵太后,不愿意让长安君为质子说起。

其时,质子可说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那么质子是什么?质子就是指人质。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其实比较知名的如秦始皇的父亲、秦始皇的曾祖父、战国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可以说在当时诸侯国之间互派人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么赵太后为什么不愿意呢?其一,首先质子多为弱一些的国家,向强国派遣而去,这样的日子能好到哪里去?可想而知。其主要是会被歧视,从而蒙羞。其次就是所谓质子,也不是去了就能保证生存的,其本质还要依靠本国的靠山,一旦势力倒了,那么这个质子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到时候是打是杀,不过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罢了。

所以赵太后自然不愿意这么做,不过这样的事儿,为什么触龙又要做呢?又得看看当时的背景。

其时秦国强盛,正在攻打赵国,可说是形势急迫。赵国有灭国的危机,那么怎么办?就要求援,向谁?向齐国!

那么齐国也很简单就回答了,出兵可以,但是我们要质子,要谁呢,就是长安君,所以这时候送质子是一个救国的举动,作为触龙来说不送是保证母子不分离,可送了则是保证国之安全,那么怎么决定,不言而喻。

不过齐国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就是怕万一齐国出兵,赵国出尔反尔,投降了秦国,到时候可怎么办?必须有人质才行。

不过困难也随之而来了,若是长安君只是个普通太后之子,尚且简单,但是其时老国君赵惠文王刚去世不久,年幼的赵孝成王还不能单独理政,赵国的一切军国大事,都由太后说了算。也就是说,太后是一把手,如果她不愿意,还真就没办法,这时候就必须有人说服她,这个人就是触龙。

那么对于赵太后来说,当触龙去找他,自然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本想臭骂他一顿,也就是文中的太后盛气而胥之。

不过触龙反而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套近乎,他说自己因为腿脚不好,许久没有看望太后来了。果然女子喜欢闲话家常(太后也不例外),也开始说自己腿脚也不好了,触龙又提起来吃饭的事儿,二人开始聊天。

聊着聊着,触龙就开始举例了,用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说自己有个小儿子名叫舒祺,没什么本事,只求让太后给他一个宫中侍卫的小官做做。太后就答应了,不过觉得奇怪,因为当时,一般都是男人主理政务,对于孩子并没有那般关心。一问之下,触龙却说了:我们男人疼爱小儿子要超过你们妇女!

俗话说话是钩子,这就把太后的心思吊了起来,当然不同意,触龙接着向上爬,又说他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疼爱小儿子长安君要多。因为父母疼爱孩子,都想为他找个好的安身之所。太后把女儿嫁到燕国为后,可以说是让她在女人之中达到了最高点。

但是长安君就不一样了,因为纵观赵国历史除了他们这一支外,其他支系的没有被封为诸侯的,这正是因为他们依靠着祖辈们的功劳,坐吃山空。自己父母死后,自己一点功劳也没有,并且也没有什么本领,久而久之,还会遭到别人的白眼。这般混下去,只有一个后代消亡的结果。

然后他才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如果太后辞世,长安君也是这样,毫无功绩,无法立足啊!

这时候,太后才明白过来,不过也认同了触龙的观点,此刻成为质子,是为国而行,也是长安君的一个功绩,所以应该去!

触龙也是凭借自己委婉曲折的说话方式,成功说服了太后,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长安君入了齐的转年,太后就死了,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不过相信恐怕失去了靠山的长安君过得并不如意。

而虽然当时成为质子后,齐国发兵,确实让秦国退兵,且好几年没有攻打赵国,但是时至如今流传下来的功绩,人们却几乎没有安放在长安君身上,而是放到了说服太后的触龙身上,可见其说服太后的理由,最后也不过成了一番空谈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帮我推荐几个古代臣子善于劝谏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邹忌与齐威王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2.触龙与赵太后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3.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

  • 古代民间的爱情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民间爱情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西汉初年的某一天,蜀中临邛巨富卓王孙宴请宾客,当地才子司马相如因为爱慕卓王孙的闺女也想方设法搞到了请帖,在席中,司马相如边谈边唱,一首《凤求凰》横空出世,而躲在帘后的卓家小女卓文君更是

  • 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在三国争霸中,孙权似乎是个最没出息的。自己没创业,继承的是父亲和兄弟的产业。既没有曹操横扫北方的霸气,也没有刘备曲折创业的经历。似乎是个坐享其成的官二代,富二代。征讨合肥,十万兵马不敌张辽的八百勇士。可谓是很熊的一个。其实不然。孙权其实是最成功的一位,熬死了曹操,气死了刘备,自己偏偏就是不

  • 不只是装饰,古代君王戴的“门帘”帽隐藏着怎样的大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古代很多帝王戴的帽子前后都会很多串珠子,就像“门帘”一样,看起来非常漂亮。那么皇帝帽子前面的门帘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而这个似“门帘”的东西,就是旒。据史料记载,旒由12寸长的五彩丝绳组成,一共24根,上面穿着玉珠,用来显示戴此帽者的身份尊贵。在古代,

  •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与皇帝的帽子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冠冕堂皇”主要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或者正大的样子,寓意做人做事表里不一,该词语的释义跟皇帝的帽子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拆分后的词语“冠冕”是指古代皇帝、官吏的帽子。“冠冕堂皇”一词出自清代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第八十四回。其中记载着“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

  •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你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历史名人亦或身边的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江山毁于妲己,吴王夫差江山亡于西施,董卓霸业坏于貂禅,石崇富贵失于绿珠,吴三桂因陈圆圆而成了明之判臣,咸丰的妃子因擅权而割地赔款使生民涂炭。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流传后世成为一代佳话一日,赵匡胤在前往山西太原途中的一个道观中,偶然看见大殿中关着一个弱女子。一打听,原来这位少女是蒲州(今永济)人,名叫

  • 历史上有哪些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最痴情的八位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西楚霸王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

  • 楚汉传奇,古代皇帝:皇帝头上带的是什么啊,为什么要挡住脸面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和皇帝可以带缀饰,皇帝比王多,皇帝9,王6,王这个字你也看的出来,就是士带冠的意思这就是古代身份的象征,就像现在军队的肩章,就是等级身份的象征珠帘,说白就是为了增加皇帝的神秘感,有利于统治那种帽子叫冕冠,前后各有12旒。汉朝的时候最兴这种冠。曹操是东汉末年,时代应该是不错的。冕板以木为体,上涂玄色

  • 中国古代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漫漫长河,男女欢爱繁衍后代而生生不息。在万家灯火的市井炊烟中,谁可曾知道:中华大地上,有多少凄美的爱情,因外界阻挠,而不得善终?一曲《梁祝》,唱尽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绝美遗憾。祝英台女扮男装,对同道求学的梁山伯暗生情愫,暗示自己其实是女儿身,可是书呆子梁山伯不解其意。(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

  • 古代君王帽子前面悬挂着一个“门帘”,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门帘”叫做冕旒,它的作用就是提醒皇帝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威严。在一些重要的正式场合,皇帝如果总是咋咋呼呼大惊小怪,难免会让人觉得有失体面。因此,皇帝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冕旒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皇帝只要有一点小动作,分量极重的冕旒就会随之晃动而打在皇帝脸上,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打脸场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