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劝诫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反对意见,即使这些话不好听。
这句谚语容易让人认为忠言就一定逆耳,一定不好听,就像良药一样苦口。
其实,忠言也可以说得顺耳一些,就看怎么去表达,南辕北辙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都是忠言,但不会逆耳,君王自然愿意听取。一味地说教,一味地反对的忠言,别人即使听取了,心理也不会高兴。
每个人都有“不”字和“但是”心理障碍。你的话里带有“不”“但是”,别人往往不会听取,会和你反着来。“车不要开那么快”“不要玩手机了”“虽然这次考试你进不了,但你要是少玩手机,进步会更大的”这些话,听的人往往会不乐意。
提意见时,把话说顺耳些,少用“不”字、“但是”,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为什么忠言逆耳?因为大部分忠言,谏言都是指出上位者的缺点,错误。并要求其纠正过来的这么一个过程。然要让一个居高位者承认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要让自己去否定自己的能力和认知,判断。修正自己都是痛苦的。何况还是被别人指出勒令。还会在自信,自尊上面受打击。更多的人愿意去遮盖掩饰这些缺陷和错失,正视它也是需要勇气的。虽然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但更是一种被要求战胜自己的行为现象。自己和自己对抗哪有不受伤的?所以忠言也罢,谏言也好,只能对勇于自我批判,自我修正的上位者去实施,才会体现效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的,即便是忠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