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九王夺嫡,为什么康熙皇帝慧眼识英雄,选择了四皇子胤继承下一任皇帝呢?

九王夺嫡,为什么康熙皇帝慧眼识英雄,选择了四皇子胤继承下一任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65 更新时间:2024/1/17 19:06:50

夺嫡的背景,主要是清朝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对嫡长子胤两次废立后,康熙的九个成年儿子们,互相抱团争夺下一任皇帝继承权的斗争,历史上称九王夺嫡。而当太子党核心嫡长子胤第二次被废,宣布太子党彻底退出夺嫡名单。而有贤明王爷之称的八王爷胤人人看好,朝野上下都认为他会继承大宝时,康熙驾崩畅春园,遗诏确定是四皇子胤继承了皇位,让人大跌眼珠子,因为最不可能的人反成为一匹绝世黑马。以是就谣言四起,说胤改遗诏:本来传位十四皇子,结果是十字上面加一横,成传位于四皇子了。

但是谣言止于智者,真实遗诏三份满汉蒙字:皆写的是传位于四皇子胤。而且汉繁体字于字是不可能改写的,所以,康熙皇帝确实是把皇位传于四皇子胤。历史上也证明,康熙千古一帝名不虚传,胤登基称帝十三年,成为大清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累死在乾清宫。十三年反腐败整吏治,让大清延续了百年,雍正皇帝胤功不可没,可以说,康乾盛世,无雍正一朝的力挽狂澜,估计我大清早崩溃了。

那么康熙皇帝的慧眼识英雄,到底是看中了四皇子胤那一点呢?才会如此青睐有加。这就要从康熙执政六十年,我大清的政治,经济形势状态,全面厘清康熙王朝末年的危机和威胁,才能明白为什么康熙皇帝必须选择四皇子胤继任了。一个国家如何,首先看它经济。公元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的一场黄河决堤大洪水,席卷了黄河两岸。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而此时国库令人震惊的是:无粮可调,无款可拔!天下都为之惊愕的,全国范围的国库亏空案爆发。原来,国库全被腐败的官员贪污,挪用转借一空了,这事情深深打击了英明神武的康熙,让他明白,他如花簇锦绣的江山,原来早已经是空中阁楼,摇摇欲坠了。

如此大案,当然要彻查。但是全国性的腐败案,只能有皇家人出马查了,水如此深,贤明如八王爷胤也怕得罪天下官吏,而裹足不敢前。家国天下,八王爷胤仍然是在乎自己的家,而不是大清的国。康熙对八王从此失望了。在如此火烹油煎时刻,唯有四皇子胤,不以己悲,不以家私,天下为公,挺身而出愿意查这大案,四爷党全体坚挺支持四皇子胤,表现了四爷党坚强严查腐败的团结和决心,让康熙眼前一亮,终于锁定了有理想有信念,敢为天下先的四皇子胤。因为大清吏治腐败,国库亏空,土地兼并严重一堆的问题,必须有坚定信念决心人完成,而四皇子胤性格正是这样的人。至此,九王夺嫡落幕,康熙百年后,肯定是四皇子胤继承皇帝的宝座了。一局定了天下以后大势!

(1)关于古代君王舍得的故事简短:

历史上,清朝皇帝选择继承人是最不具“规则”的,因为其他朝代大多是嫡长子继承,清朝却五花八门。

所以,清朝的皇子只要是有能力有野心的,都想染指皇太子这一身份。在清朝入关后,面对选择储君的难题,最上愁的两位恐怕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吧!

他们一个是贤能皇子太多不知道选择哪个,一个是贤能的皇子有限也不知道选择哪个。

下面我们来看看康熙帝是如何慧眼识珠选择胤继承下一任皇帝的。

胤六岁进尚书房,胤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稍大些,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十六岁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庙。胤通过处理政事,参加一系列活动,锻炼了施政能力,也在这些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体察康熙皇帝的施政方针。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这是康熙帝对胤的评价,可见胤深得康熙皇帝之心。

康熙在对诸位皇子考察中发现:胤的才能和务实精神更加符合朝廷,胤的这些务实精神也取得不少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尤其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与八皇子胤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但是更加有利于国家长久大计,有利于大清的发展。

史实证明康熙皇帝没有看走眼,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欢迎大家关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芮国墓地,谁知道芮国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几年前,刘家洼陕西渭北一个村庄,村民发现一伙人半夜在自家地里“活动”。悄悄地告诉县里,不料,因此救回了四百多件文物,还发现了一处重要的周代遗址。面对这样一个遗址,社会各界猜测纷纷,可没想到答案出来,却出人意料让人愕然不已?原来它竟然和一个神秘消失的古芮国有关,那么古芮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往事,为何传承

  • 历史上哪些皇帝是生于陕西省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西安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隋、唐等六个统一王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个分裂时期的政权,东汉献帝与西晋愍帝等二个末代皇帝以及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大齐皇帝黄巢等三个农民起义政权建都,即合计有十六个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称西安是“十六朝古都”。16个朝代与政权在

  • 据传陕西省渭南市要修建高铁东站,还要修建华山机场,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是真的,并且呢在2017年1月份的时候已经对外进行了相关信息的公布;郑西高铁,渭南东站项目;华山快速干道枢纽中心和华州区华山机场空港园项目都是在进一步的进行实施着,那么在2020年阶段渭南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此次公布的一些信息,涉及的项目比较多,例如兵马俑到华山的城际铁路,华州区的红色革命园

  • 兵马俑为什么开始是属于渭南的,后来却到了西安,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陕西西安的一贯作风嘛,抢了宝鸡的周,夺了咸阳的秦,再抢兵马俑,如果不是渭南在中间,华山也让抢了,咸阳机场改名西安咸阳机场,全省之力发展西安,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看看陕西省,除了西安还有那个能拿得出手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真。临潼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归属京兆府、西安府、西安市,仅在1950~

  • 可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几个封建皇帝,其王朝为什么都定都在陕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没有几个吧?要说千古一帝那只有秦始皇算得上是,而且也是历史界公认的。秦始皇为什么这样称自己呢,在他统一六国后。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功高盖世,于是就以皇帝和朕自称。此后的历代帝王也称沿用了这个称呼,在此之前一般都是称寡人、孤等等!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所有的王朝都建都在

  • 古时候帝王的陵寝都会有守灵的官员,后面朝代更迭之后守灵人都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些守墓人逃走了。谁肯等到新朝的人来驱赶杀戮?后代推翻了前代。有个普遍的认识就是前代惹得天怨人怒,干尽坏事,以致人民推翻了他。活着的末代帝王尚且被革命,那死后的列祖列宗就祓弃宗庙了也就没人去管了。后代王朝一旦稳定后,多少要做出此姿态。对前代帝王陵墓还是要进行看管的。这叫仁政。目的是不忘祖宗,昭示给民

  • 南明永历皇帝被杀前,为何竟然有满八旗清军企图营救永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就好像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个战俘,身边的蒙古人却费尽心思保护他,甚至瓦剌上层贵族与之成为好朋友。永历皇帝也是如此,的确有满洲八旗的清朝官兵被永历皇帝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甚至去辫为号准备护送朱由榔反清复明。当然,这只是小众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史书记载:满洲军中有蓝旗章京兀儿

  • “冬,晋文公卒,庚辰……”的古文原文翻译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蹇叔哭师出自于【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本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

  • 陕西省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答: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立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此碑与唐朝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关。关于此无字碑的来历,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夸功说”,表示武则天自己功绩巨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是“罪孽说”,武则天治理国家时过于杀戮,故感到自己罪孽重大,还是不写碑文较好;三是“功过说”,武则天认为自

  • 古代那些名将,都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道理吗,还要给帝王卖命,最后全家没好下场,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那些大将就算知道兔死狗烹,同样会给帝王卖命拜野史和演义所赐,许多人把皇帝政权稳定后大杀功臣当成一种常态。似乎这样的事情在每个朝代开国时都会发生。那些大将能够建功立业,哪个不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一、兔死狗烹只是极少数人狡兔死,走狗烹!立下大功的功臣,在建国后被皇帝杀得一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