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明永历皇帝被杀前,为何竟然有满八旗清军企图营救永历皇帝?

南明永历皇帝被杀前,为何竟然有满八旗清军企图营救永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72 更新时间:2024/3/8 20:48:01

就好像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个战俘,身边的蒙古人却费尽心思保护他,甚至瓦剌上层贵族与之成为好朋友。

永历皇帝也是如此,的确有满洲八旗的清朝官兵被永历皇帝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甚至去辫为号准备护送朱由榔反清复明。当然,这只是小众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

史书记载:满洲军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曰:“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

意思就是说满洲八旗正蓝旗中,有个叫做“兀儿特”的官吏非常看不惯忘恩负义的吴三桂,认为其背叛明朝不忠不义,而看了永历帝朱由榔的相貌之后,认为朱由榔天生有天子相貌,非常值得拥戴。而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正统汉人皇帝的朱由榔,相传其自幼英气不凡与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钧非常相似。

这群清兵准备拥护永历帝杀出重围,北上川陕进攻北方的清廷,最终“反清复明”。当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吴三桂以重兵绞杀。

而关于这群清兵为什么准备拥立朱由榔,因为朱由榔有天子之相这种说法自然太扯了,真正比较合情合理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这群背叛满洲的清兵,属于海西女真或者叶赫部族,并非建州女真。与明帝国之间一直都有暧昧不清的纠葛,自然是希望拥护永历皇帝恢复明朝江山。

而第二种的话,就是这些清兵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女真诸部也分成很多种,这群清兵如果借帮助永历帝恢复江山为名,干脆反了建州女真。最终让永历帝做个傀儡,自身就能够掌握天下大权。

无论历史真相如何,明朝灭亡清朝定鼎天下最终都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1)古代不忘君王的故事: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明”之事?的确,当年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那么,这件事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当年在云南驻军的不止吴三桂一人,还有八旗子弟,特别是一个名为兀儿特的正蓝旗将领,他特别看不上忘恩负义的吴三桂,并且兀儿特还一直都觉得朱由榔有天子之气,是一个值得拥戴的皇帝。

于是,兀儿特便集结了他手下的将士想要拥护朱由榔杀出重围,然后再图“反清复明”大业,不料兀儿特根本斗不过吴三桂,最终被吴三桂击败,而永历皇帝也被吴三桂杀害。

那么,究竟为什么这些八旗子弟要这么做呢?仅仅从兀儿特一人觉得朱由榔有天子之气肯定不是不够的,毕竟当时永历皇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凭着相貌就能让人给他卖命,听起来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真正出问题的地方是在八旗内部的矛盾上。如果放在现在来看的话,满族无论是什么旗,都是一个民族,但是在过去,不同旗的人只属于他的身份,民族观念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强烈,而且还在某种意义上带着政治理念。

从君臣关系上来看,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多少谋反之事?简直数不胜数,但是最后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君臣之间的关系不过是忠与不忠罢了,而这种关系也可以反应到兀儿特和康熙身上。

要知道,清朝的皇室都是来自建州的爱新觉罗氏,但是,以兀儿特为核心的这些人并非来自建州,之前和爱新觉罗是并无关系甚至可能是敌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自海西的女真人,或者是来自叶赫那拉氏部落。

随着建州爱新觉罗氏统一了整个东北大地,他们这些部落也走上了被同化的道路,但是,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依旧得不到妥善解决。

所以,当年那些以拥护永历皇帝为由的女真人,很有可能是之前的海西人或者叶赫那拉氏人,被强行编入了正蓝旗或者其他的旗。

而他们这两个部落的人,和建州爱新觉罗氏的观点不同,对于明朝的态度一直都以较为亲近为主,并非敌对。本来他们的祖先就拥护明朝,这个时候他们站出来拯救永历皇帝也是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他们这些人还可能希望借着这样的机会,将建州的女真部落干掉,要知道满族各个部落的关系非常复杂,之前都是被爱新觉罗氏以武力征服,不仅他们这两个部落对爱新觉罗氏不满,其他的部落也难免会有很多人对爱新觉罗氏不满。

将永历皇帝挟持之后,号召其他反对爱新觉罗的女真人,推翻爱新觉罗氏朝廷,然后让永历皇帝做个傀儡,他们便可以掌握天下大权了。

所以说,这次营救永历皇帝的行动完全是女真内部矛盾的展现,但是这次造反的规模并不大,最终被吴三桂轻轻松松镇压。

只不过,经过了这次叛乱之事,吴三桂心中也非常恐惧,等不及将永历皇帝押送到北京便杀害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冬,晋文公卒,庚辰……”的古文原文翻译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蹇叔哭师出自于【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本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

  • 陕西省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答: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立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此碑与唐朝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关。关于此无字碑的来历,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夸功说”,表示武则天自己功绩巨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是“罪孽说”,武则天治理国家时过于杀戮,故感到自己罪孽重大,还是不写碑文较好;三是“功过说”,武则天认为自

  • 古代那些名将,都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道理吗,还要给帝王卖命,最后全家没好下场,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那些大将就算知道兔死狗烹,同样会给帝王卖命拜野史和演义所赐,许多人把皇帝政权稳定后大杀功臣当成一种常态。似乎这样的事情在每个朝代开国时都会发生。那些大将能够建功立业,哪个不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一、兔死狗烹只是极少数人狡兔死,走狗烹!立下大功的功臣,在建国后被皇帝杀得一干二

  • 《甄传》中,甄册封贵妃时,皇上说“时刻不忘却撵之德吗”的却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甄回宫时封了妃,又赐居奢华的永寿宫,还有了一个皇子傍身,算是阵仗宏大了。诞下双生子以后,母凭子贵,当即被封为熹贵妃,册封礼在孩子满月那天举行的,鸾凤归巢的她可以算是平步青云了。册封那天,甄穿着贵妃服在永寿宫跪听苏培盛宣读圣旨,接着又将贵妃宝册金印交于甄以交差,接下来就是去皇后宫里听皇后发表宣言了。本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1948年4月25月,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义无反顾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线。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只有19岁!我们的祖国现在这么

  • 有有舍才有得的名人事例吗?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的。胡雪岩的故事你可以搜一下,在百度搜胡雪岩拾金不昧,就有他捡到了钱财,还给施主的故事。另外,胡雪岩捐了很多钱,修桥铺路,我有急事,不帮您详细找了。搜一下,会找到的。关于有舍才有得的事例一、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原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来

  • 崇祯宁可上吊也不逃跑,真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回答,我是伯清,一个专注历史领域的逗比作者[耶][耶][耶]其实在伯清看来崇祯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结局,除了当时明朝的腐朽之外,和他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崇祯即位时,只有16岁,虽然他执政以后一丝不苟、对国事上心,可当时的国内经济萧条,饥荒不断,崇祯也是有心无力。再加上当时还有个魏忠贤在皇宫内形成

  •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哪些典型的位高权重者成功消除了君王的猜忌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臣位高权重,而得以善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最著名的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几次被解除兵权,但是正逢乱世,国难思良将,皇帝虽然心有猜忌,还是不得不屡屡启用他。但战乱一平息,往往就解除实职,高官厚禄把他供起来,幸亏郭子仪深谙谦退之道,功成不居,最终福禄寿大全。仔细梳

  • 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舍得杀最宠宦官的君主最终不会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的事,真正的好皇帝就不会有什么宠信的宦官,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谁宠信宦官的。像一些中兴之主如汉朝的文帝、景帝、宣帝,(唐朝中后期情况特殊)宋朝的仁宗、神宗、孝宗,明朝的仁宗、宣宗、孝宗,他们留在史书里的是与大臣的关系、对话。宋朝和清朝在制度上就对外戚和宦官进行限制

  • 古代的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