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个战俘,身边的蒙古人却费尽心思保护他,甚至瓦剌上层贵族与之成为好朋友。
永历皇帝也是如此,的确有满洲八旗的清朝官兵被永历皇帝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甚至去辫为号准备护送朱由榔反清复明。当然,这只是小众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
史书记载:满洲军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曰:“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
意思就是说满洲八旗正蓝旗中,有个叫做“兀儿特”的官吏非常看不惯忘恩负义的吴三桂,认为其背叛明朝不忠不义,而看了永历帝朱由榔的相貌之后,认为朱由榔天生有天子相貌,非常值得拥戴。而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正统汉人皇帝的朱由榔,相传其自幼英气不凡与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钧非常相似。
这群清兵准备拥护永历帝杀出重围,北上川陕进攻北方的清廷,最终“反清复明”。当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吴三桂以重兵绞杀。
而关于这群清兵为什么准备拥立朱由榔,因为朱由榔有天子之相这种说法自然太扯了,真正比较合情合理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这群背叛满洲的清兵,属于海西女真或者叶赫部族,并非建州女真。与明帝国之间一直都有暧昧不清的纠葛,自然是希望拥护永历皇帝恢复明朝江山。
而第二种的话,就是这些清兵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女真诸部也分成很多种,这群清兵如果借帮助永历帝恢复江山为名,干脆反了建州女真。最终让永历帝做个傀儡,自身就能够掌握天下大权。
无论历史真相如何,明朝灭亡清朝定鼎天下最终都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1)古代不忘君王的故事: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明”之事?的确,当年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件事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当年在云南驻军的不止吴三桂一人,还有八旗子弟,特别是一个名为兀儿特的正蓝旗将领,他特别看不上忘恩负义的吴三桂,并且兀儿特还一直都觉得朱由榔有天子之气,是一个值得拥戴的皇帝。
于是,兀儿特便集结了他手下的将士想要拥护朱由榔杀出重围,然后再图“反清复明”大业,不料兀儿特根本斗不过吴三桂,最终被吴三桂击败,而永历皇帝也被吴三桂杀害。
那么,究竟为什么这些八旗子弟要这么做呢?仅仅从兀儿特一人觉得朱由榔有天子之气肯定不是不够的,毕竟当时永历皇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凭着相貌就能让人给他卖命,听起来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真正出问题的地方是在八旗内部的矛盾上。如果放在现在来看的话,满族无论是什么旗,都是一个民族,但是在过去,不同旗的人只属于他的身份,民族观念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强烈,而且还在某种意义上带着政治理念。
从君臣关系上来看,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多少谋反之事?简直数不胜数,但是最后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君臣之间的关系不过是忠与不忠罢了,而这种关系也可以反应到兀儿特和康熙身上。
要知道,清朝的皇室都是来自建州的爱新觉罗氏,但是,以兀儿特为核心的这些人并非来自建州,之前和爱新觉罗是并无关系甚至可能是敌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自海西的女真人,或者是来自叶赫那拉氏部落。
随着建州爱新觉罗氏统一了整个东北大地,他们这些部落也走上了被同化的道路,但是,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依旧得不到妥善解决。
所以,当年那些以拥护永历皇帝为由的女真人,很有可能是之前的海西人或者叶赫那拉氏人,被强行编入了正蓝旗或者其他的旗。
而他们这两个部落的人,和建州爱新觉罗氏的观点不同,对于明朝的态度一直都以较为亲近为主,并非敌对。本来他们的祖先就拥护明朝,这个时候他们站出来拯救永历皇帝也是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他们这些人还可能希望借着这样的机会,将建州的女真部落干掉,要知道满族各个部落的关系非常复杂,之前都是被爱新觉罗氏以武力征服,不仅他们这两个部落对爱新觉罗氏不满,其他的部落也难免会有很多人对爱新觉罗氏不满。
将永历皇帝挟持之后,号召其他反对爱新觉罗的女真人,推翻爱新觉罗氏朝廷,然后让永历皇帝做个傀儡,他们便可以掌握天下大权了。
所以说,这次营救永历皇帝的行动完全是女真内部矛盾的展现,但是这次造反的规模并不大,最终被吴三桂轻轻松松镇压。
只不过,经过了这次叛乱之事,吴三桂心中也非常恐惧,等不及将永历皇帝押送到北京便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