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陕西省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陕西省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3 更新时间:2024/1/25 23:31:48

答: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立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此碑与唐朝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关。

关于此无字碑的来历,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夸功说”,表示武则天自己功绩巨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是“罪孽说”,武则天治理国家时过于杀戮,故感到自己罪孽重大,还是不写碑文较好;三是“功过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其实,此三种说法如果仔细想想,也似乎经不起推敲,因为以武则天当时威赫的皇权,为自己树碑立传是完全轻而易举的事情,更别提“罪孽说”和“功过说”了。但是,事实上,她给自己树立的纪念碑就是一块无字碑,为什么呢?

首先,无字碑的树立是武则天的感情原因造成的。武则天对唐高宗李治其实是充满感情的。因为,李治自从认识她之后,情深义重,为出家为尼的她能够从感业寺回到自己身边,他甘愿向皇后低头,甚至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坚持谋划,终于得偿所愿,而武则天为回报李治的感情,也全身心都放在他身上,并为他生儿育女,给他幸福安定的家。李治死后,武则天在辅佐儿子唐中宗李显登基时,发现李显软弱昏庸,为保护唐高宗珍爱的大唐江山不受伤害,她毅然废除中宗李显皇位,直接凭自己杰出的才能临朝称制,治理江山。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她也并没有把李唐江山传位给武家人,而最终仍然把治理得很好的江山还给了李家。武则天还亲自为李治的陵墓指导选址、设计和营建,并在乾陵的司马道西侧,树立“述圣碑”,亲笔在上面为自己丈夫李治撰写5000余字的碑文,进行“歌功颂德”。武则天死后,遗诏省去帝号,自称“则天大圣皇后”,并在乾陵司马道的东侧,只为自己树立了一块无字碑,以衬托丈夫李治的丰功伟绩,在当时男尊女卑社会现实下,武则天似乎又回复到一个正常女人的心态。尽管武则天为牢牢掌控权势而工于心计和心狠手辣,甚至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以保护江山社稷的安全而不惜重用酷吏杀戮大臣,但从武则天这些种种举动来看,其实她付出的就是对李治及其李唐江山的浓浓爱意和真挚感情。

其次,无字碑的树立是武则天佛性皈依促成的。武则天尼姑出身,自然对佛教心存虔诚。李治在位时,她曾劝其封禅泰山。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自己两万贯脂粉钱,命人根据自己形象在洛阳雕刻卢舍那大佛。武则天执政统治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为主。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令僧人讲解,把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武则天还亲自为《金刚经》写序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眼中无是非,万事皆空,佛皇正如释迦牟尼佛,生前根本不会留下任何文字。武则天乃佛皇,自然留下无字碑。此无字碑来历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1982年,一位河南的老农民在嵩山山顶发现了武则天的除罪金简,上面刻有“乞三官九府除武罪名”,证实这是武则天在晚年外出时为了自己杀戮之罪而自赎,这一切说明武则天之所以留下无字碑,是因为她在晚年时忏悔自己杀戮的罪责皈依佛门而为的。

第三,无字碑的树立是武则天皇位继承者李显有意弄成的。神龙元年(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的“神龙政变”中,武则天在重病中禅位为太子李显。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李显顺利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皇位,重新复位,按常规情理,应该为死后的母亲歌功颂德,但由于对武则天当年废除自己皇位依然心存怨念,所以在大臣们商量如何给死后的武则天刻写碑文时,李显根据武则天的遗愿,顺其自然地命令不准刻写,一个字也不刻写,只是命工匠在碑首雕刻了八条缠绕在一起的螭龙,碑的两侧分别各刻一幅升龙图,而在石座上线刻狮马相斗图,从而使该碑有图无字,这样李显既表示了对母亲孝心,又借此对母亲发泄了不满。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那些名将,都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道理吗,还要给帝王卖命,最后全家没好下场,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那些大将就算知道兔死狗烹,同样会给帝王卖命拜野史和演义所赐,许多人把皇帝政权稳定后大杀功臣当成一种常态。似乎这样的事情在每个朝代开国时都会发生。那些大将能够建功立业,哪个不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一、兔死狗烹只是极少数人狡兔死,走狗烹!立下大功的功臣,在建国后被皇帝杀得一干二

  • 《甄传》中,甄册封贵妃时,皇上说“时刻不忘却撵之德吗”的却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甄回宫时封了妃,又赐居奢华的永寿宫,还有了一个皇子傍身,算是阵仗宏大了。诞下双生子以后,母凭子贵,当即被封为熹贵妃,册封礼在孩子满月那天举行的,鸾凤归巢的她可以算是平步青云了。册封那天,甄穿着贵妃服在永寿宫跪听苏培盛宣读圣旨,接着又将贵妃宝册金印交于甄以交差,接下来就是去皇后宫里听皇后发表宣言了。本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1948年4月25月,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义无反顾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线。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只有19岁!我们的祖国现在这么

  • 有有舍才有得的名人事例吗?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的。胡雪岩的故事你可以搜一下,在百度搜胡雪岩拾金不昧,就有他捡到了钱财,还给施主的故事。另外,胡雪岩捐了很多钱,修桥铺路,我有急事,不帮您详细找了。搜一下,会找到的。关于有舍才有得的事例一、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原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来

  • 崇祯宁可上吊也不逃跑,真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回答,我是伯清,一个专注历史领域的逗比作者[耶][耶][耶]其实在伯清看来崇祯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结局,除了当时明朝的腐朽之外,和他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崇祯即位时,只有16岁,虽然他执政以后一丝不苟、对国事上心,可当时的国内经济萧条,饥荒不断,崇祯也是有心无力。再加上当时还有个魏忠贤在皇宫内形成

  •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哪些典型的位高权重者成功消除了君王的猜忌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臣位高权重,而得以善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最著名的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几次被解除兵权,但是正逢乱世,国难思良将,皇帝虽然心有猜忌,还是不得不屡屡启用他。但战乱一平息,往往就解除实职,高官厚禄把他供起来,幸亏郭子仪深谙谦退之道,功成不居,最终福禄寿大全。仔细梳

  • 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舍得杀最宠宦官的君主最终不会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的事,真正的好皇帝就不会有什么宠信的宦官,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谁宠信宦官的。像一些中兴之主如汉朝的文帝、景帝、宣帝,(唐朝中后期情况特殊)宋朝的仁宗、神宗、孝宗,明朝的仁宗、宣宗、孝宗,他们留在史书里的是与大臣的关系、对话。宋朝和清朝在制度上就对外戚和宦官进行限制

  • 古代的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

  •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然在用碎布缝制的被单,他到底有多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后,挥挥手让太监去他的寝宫,不一会儿,那太监捧着一块被单出来了。朱元璋接过被单,展开让大臣们看。大家一看,整个被单五颜六色,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意思是说:这件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如果

  • 历史上有哪些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毫无疑问,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莫过于毛主席。毛主席在十三岁变写下了《呈父亲》的立志诗,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见毛主席从小便志向远大。毛主席自从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后,就坚定了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推翻三座大山,他于1920年提出新民学会的时候说“要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