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时候帝王的陵寝都会有守灵的官员,后面朝代更迭之后守灵人都去了哪里?

古时候帝王的陵寝都会有守灵的官员,后面朝代更迭之后守灵人都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4/1/19 16:13:22

这些守墓人逃走了。谁肯等到新朝的人来驱赶杀戮?

后代推翻了前代。有个普遍的认识就是前代惹得天怨人怒,干尽坏事,以致人民推翻了他。活着的末代帝王尚且被革命,那死后的列祖列宗就祓弃宗庙了也就没人去管了。后代王朝一旦稳定后,多少要做出此姿态。对前代帝王陵墓还是要进行看管的。这叫仁政。目的是不忘祖宗,昭示给民众一个博大的胸怀。

刘邦建汉后,对秦始皇陵的无人看管,觉得非常悲伤。特拨了二十户人家,免去他们一应税收,用二十户人家的收入四时祭祀并日常扫墓。刘邦和项羽革了秦朝的命,夺了人家的江山,秦二世就算了,对自己的老皇帝还是敬畏的。所以派专户专门看守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秦末以及楚汉间是人看守的。地面上的芦舍,早就作鸟兽散,谁敢再为暴秦服务?刘邦是江山稳固后才发的慈悲。对此前的一切陵寝进行保护。

历代王朝。被后代推翻后,在新旧交替之际,被破坏的比没被破坏的更多。因为地下陵墓是另一种仓库。只要为钱所困的人,少有不想有钱。而挖坟盗墓就是一条捷径。历史上多歪的人都干过,而且挖出了名堂,官府都奈何不得。

守陵人,一看风向不对,早就跑了,守个死气沉沉的陵墓,非万不得已,谁肯干这营生?

明十三陵,明末清初,被挖得差不多了,就是没人看守的原因,官府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才懒得管。清东陵,清朝存在的时候,犯错的王子也去给列祖列宗守陵。雍正皇帝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就去守过。清灭亡后,守陵人散了,清东陵,连慈禧陵也让姓孙的挖了,盗出以亿计的珍宝,也人去打孙殿英一个耳光,就不守护跑了,人看守造成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南明永历皇帝被杀前,为何竟然有满八旗清军企图营救永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就好像当年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个战俘,身边的蒙古人却费尽心思保护他,甚至瓦剌上层贵族与之成为好朋友。永历皇帝也是如此,的确有满洲八旗的清朝官兵被永历皇帝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甚至去辫为号准备护送朱由榔反清复明。当然,这只是小众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史书记载:满洲军中有蓝旗章京兀儿

  • “冬,晋文公卒,庚辰……”的古文原文翻译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蹇叔哭师出自于【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本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

  • 陕西省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答: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立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此碑与唐朝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关。关于此无字碑的来历,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夸功说”,表示武则天自己功绩巨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是“罪孽说”,武则天治理国家时过于杀戮,故感到自己罪孽重大,还是不写碑文较好;三是“功过说”,武则天认为自

  • 古代那些名将,都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道理吗,还要给帝王卖命,最后全家没好下场,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那些大将就算知道兔死狗烹,同样会给帝王卖命拜野史和演义所赐,许多人把皇帝政权稳定后大杀功臣当成一种常态。似乎这样的事情在每个朝代开国时都会发生。那些大将能够建功立业,哪个不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一、兔死狗烹只是极少数人狡兔死,走狗烹!立下大功的功臣,在建国后被皇帝杀得一干二

  • 《甄传》中,甄册封贵妃时,皇上说“时刻不忘却撵之德吗”的却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甄回宫时封了妃,又赐居奢华的永寿宫,还有了一个皇子傍身,算是阵仗宏大了。诞下双生子以后,母凭子贵,当即被封为熹贵妃,册封礼在孩子满月那天举行的,鸾凤归巢的她可以算是平步青云了。册封那天,甄穿着贵妃服在永寿宫跪听苏培盛宣读圣旨,接着又将贵妃宝册金印交于甄以交差,接下来就是去皇后宫里听皇后发表宣言了。本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1948年4月25月,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义无反顾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线。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只有19岁!我们的祖国现在这么

  • 有有舍才有得的名人事例吗?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的。胡雪岩的故事你可以搜一下,在百度搜胡雪岩拾金不昧,就有他捡到了钱财,还给施主的故事。另外,胡雪岩捐了很多钱,修桥铺路,我有急事,不帮您详细找了。搜一下,会找到的。关于有舍才有得的事例一、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原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来

  • 崇祯宁可上吊也不逃跑,真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回答,我是伯清,一个专注历史领域的逗比作者[耶][耶][耶]其实在伯清看来崇祯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结局,除了当时明朝的腐朽之外,和他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崇祯即位时,只有16岁,虽然他执政以后一丝不苟、对国事上心,可当时的国内经济萧条,饥荒不断,崇祯也是有心无力。再加上当时还有个魏忠贤在皇宫内形成

  •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哪些典型的位高权重者成功消除了君王的猜忌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臣位高权重,而得以善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最著名的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几次被解除兵权,但是正逢乱世,国难思良将,皇帝虽然心有猜忌,还是不得不屡屡启用他。但战乱一平息,往往就解除实职,高官厚禄把他供起来,幸亏郭子仪深谙谦退之道,功成不居,最终福禄寿大全。仔细梳

  • 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舍得杀最宠宦官的君主最终不会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的事,真正的好皇帝就不会有什么宠信的宦官,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谁宠信宦官的。像一些中兴之主如汉朝的文帝、景帝、宣帝,(唐朝中后期情况特殊)宋朝的仁宗、神宗、孝宗,明朝的仁宗、宣宗、孝宗,他们留在史书里的是与大臣的关系、对话。宋朝和清朝在制度上就对外戚和宦官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