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04 更新时间:2024/1/23 3:18:53

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最严重的朝代有三个,即汉朝、唐朝明朝。

但并不是说其他朝代就没有宦官乱政现象,实际上这几乎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情况,而宦官这一群体之所以能乱政,主要还是为了平衡“君权”与其他权力。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宦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

科举之前,平衡君权与世家大族之争在科举制度形成之前,职官的任免等权力虽然在名义上是属于皇帝的,但实际上是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在先秦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地位非鲜明,所有官职基本上都被贵族阶层垄断。当然,平民也可以担任一些像“帝师”一类的角色,但也得是“士”阶层中比较优秀的人,数量极少。

因为即使在“士”阶层里,真正优秀的人也是贵族居多。

而当秦代设置了“博士”这一官职之后,“帝师”一类的角色彻底消失了,所以这一阶段开始,官职开始完全由贵族垄断。

即使是在平民当了皇帝的汉朝,察举制、征辟制以及后来出现的“九品中正制”等形式下,世家大族真正掌控着职官的任免。

虽然这些势力没有直接任免职官的权力,但他们有举荐人才的权力,而朝廷任用官职的人选就是从这些举荐人才中选用的。

所以,很多职官在最开始就带有着立场,他们背后代表着不同的世家大族。

那么,久而久之,整个封建社会中的大小官吏都有着世家大族的背景,那么他们在朝堂上的底气就很足了。

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一家,汝南袁氏为什么那么出名?就是因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们登高一呼,全国各地都有人响应。

这对君权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从这个过程就能看到,朝代初建到朝末期,双方博弈下君权其实是不占优势的,君权的地位会被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世家大族所冲击。

所以,宦官乱政现象都是出现在王朝中后期,初期一般是不会出现的。

君权必须找一个盟友,一同来对抗世家大族,这个盟友就是“宦官”。

在这一点上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宦官”往往和外戚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世族。

这两方势力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对于皇帝有极高的忠诚度,“外戚”只有支持现有君主,才能保持自己“外戚”的身份;宦官只有和皇权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这两方势力因此也被皇权极度信任,甚至不断放权,用它们来夺取世族手中的权力。

科举之后,平衡君权与朝堂上的朋党之争世族的没落是从科举开始的,职官选用的方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世家大族不再掌控人才选拔的权力,自然就会被其他势力所取代。

之前说过,世族之所以能有那么大势力,就是因为手握着很多官职的人才选用,如果这个权力被收回,那么“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科举就是完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所以,自唐代科举完善之后,世族衰落,寒族兴起,朝堂上几乎见不到世族与君权的斗争了。

而这时候的斗争就变成了君权与党争。

“党争”虽然在朝堂内部分为几派,但实际上是不考虑君权的情况的。它们的数目一定要大于一,否则就会被君权所瓦解。

所以,各方“朋党”之间争归争,但面对君权的时候也是一致对外。

这些结党的理由五花八门,有“同科”,也有共同理念,还有同一地域,总之结党肯定是有共同的利益,标准根据利益变化。

如果对这些人不加以分化和节制,那么显然“朋党”将成为又一个世族,最终会架空皇权。

所以,君权用寒族对于职官的渴望,瓦解了世族的统治;又为他们树立起另一个敌人,也就是宦官。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君权和宦官的联合,是一起合作,共同面对世族;而这次君权与宦官的联合,是一个隐于幕后,另一个成为标靶。

如果没有宦官来作为朋党与君权之间的缓冲,二者势必会出现直接冲突;但是有了宦官的加入,朋党有了攻击的对象,皇权有了表态的对象。

二者的博弈就显得大有地了。

所以,宦官的地位在每一朝每一代都非常重要,越是到王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力也就越大。

从实际情况来说,与其说宦官是从君权手中获得权力,不如说是随着与君权对抗的世族、朋党等势力的增长而增长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太医真的能悬丝诊脉为皇帝妃子看病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医的四步即为“望、问、问、切”,没有切,怎么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但是我们很小就听过“悬丝诊脉”的故事: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更为严厉,太医不能手触手地给女眷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女眷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而负气的妃子们常常把她那头系在椅子腿上,想

  • 项羽和张良算是最后的贵族了,为什么项羽讲诚信,张良不讲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我不敢苟同这个观点!项羽如果是讲诚信之人,他也最后不会败给汉王刘邦。正因为项羽毁了当初先入关中者谁为王的盟誓,才让项羽失去了人心。假如项羽真的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他就不该把刘邦封为汉王,并贬到人迹罕至的汉中。项羽不但不讲诚信,而且还是一个十足的小心眼。他不但把有功之人刘邦整走,还把他叔父项梁被秦

  • 古代强奸犯会有怎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犯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相较于现在的刑法,是更轻还是更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是在周朝或者秦朝,就要看犯的身份是什么样的。如果是奴隶主对自己的奴隶犯下了这样的错,那么不好意思,啥事儿都没有,没有任何的惩罚。如果是奴隶对自己的奴隶主这样做,那就是犯上作乱的行为,属于伤害自己的奴隶主,不死

  • 在古罗马,主人是如何处置买来的奴隶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古罗马人不把买来的奴隶当做是人,在他们眼里奴隶与牲口没有啥两样。男性奴隶需要帮助人干重体力活儿,有时候也会被送到角斗场与动物或者其他奴隶进行角斗。女性奴隶除了被奴役之外,还会被男主人当做满足自己性欲的工具。有时甚至被卖到妓院充当妓女。无论男女奴隶都不能结婚生子,也不能改变自己奴隶的身份,一旦女奴怀孕

  • 为什么说古代皇帝有三千佳丽?皇帝真的有这么多妃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古汉语常常喜欢用虚词,“三千佳丽”只是用来表达皇帝后宫妃子很多,并不是说有3000个。那问题来了,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古代到底有多妃子呢?那就不一定了,比如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妃子据说就有上万人;但是又比如明孝宗朱佑樘,不封妃,美人,一生就娶了张皇后一个人,每天只与她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

  • 古代幼时顽劣,后受到教诲和启发,终成大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孟子幼年时贪玩,爱嬉戏,学人挖墓、学商人叫卖,孟母三次迁居,直至住到学宫帝。孟子曾经废学回家,孟母用剪刀剪断正在织着的布来教训他,孟子从此朝夕苦学,终成大儒。西汉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

  • 历史上转败为胜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天上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还要和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争:雪山,草地,大江大河,疾病,饥饿……换了你做这支三万人的疲惫之师的统帅,你会如何?1934年10月,经过一年苦战,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开始长征,1934年12月,长征的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经历无比惨烈的湘

  • 李白政治前途暗淡,是因为唐玄宗听信了高力士的谗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这种才高八斗的人,本身骨子里就有一种高傲,桀骜不驯,清高,不受拘束等特点,而这种特点恰恰是走仕途作官的大忌!唐玄宗什么人?他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大唐王朝推向了巅峰。这在封建君主时代,可是会自认了不起的(虽然前人基础好)。试想一下,两个高傲的家伙能尿到一个壶里才怪!这跟高力士进不进谗言没有一点关系。

  •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医生”是谁?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医生是:扁鹊。在现代社会的医学界里,活跃着很多的巾帼医者,她们不但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还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赢得了无数患者的好口碑。但在男权为上的古代,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盛行,我们就很少看到女医生的踪影了。即便这样,古代也曾出现过一些青史留名的女医生。(义)那么

  • 古代皇帝驾崩了身边的太监跟后宫的嫔妃如何处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史书记载。一般皇上驾崩之后,都会有几个妃子去陪葬,但实际上根据时代的不同,“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处境也会有所不同。鉴于问题是中国古代皇上,那么就从秦始皇算起好了。殉葬《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意思是没有孩子的妃子都要殉葬,考古发掘出这些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