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88 更新时间:2023/12/19 19:00:04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积极筹划伐吴方略。咸宁五年(279年),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吴国,迁征东大将军、左仆射、司徒公,晋爵京陵县公。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加任侍中衔。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有意寻求支持,遭到严词拒绝。楚王司马玮死后,复任司徒、录尚书事。元康七年(297年),王浑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元。《唐会要》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爽,王浑循例遭到罢黜。尔后复出,先后任怀县县令、参安东将军(司马昭)军事、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甘露四年(259年),王浑的父亲王昶去世,王浑承袭其爵位京陵侯。咸熙(264年-265年)年间,改任越骑校尉。

主镇地方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予司马炎,西晋建立,王浑加任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在徐州刺史任内曾开仓赈济饥荒,而深得人民信赖。后来,王浑又转任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并镇守许昌

王浑后又转征虏将军、改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因豫州与东吴接壤,王浑就在当地宣扬西晋政府的威信,令很多不满孙皓统治的东吴人士前来投靠西晋。后东吴将领薛莹和鲁淑号称领兵十万,分别进攻弋阳和新息;当时正值各州兵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一旅的兵力,东吴都不提防晋军会到临。但王浑则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击东吴军,并将其击破。王浑后来又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并镇守寿春。此时东吴又在皖城大举耕作,意图为进攻储蓄军备。王浑于是派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进攻皖城的田地,不但击破在当地镇守的军队,更烧毁大量谷物、稻苗和船只。王浑自东面边界列兵,观察东吴的地形和城池,准备筹划进攻方略。

平吴一统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决定发动灭吴战争,王浑奉命领兵从横江出击,又派部下进攻东吴各城,将其一一击破,东吴厉武将军陈代和平虏将军朱明见晋军所向披靡,遂前来投降。此时,东吴荆州已大致落入晋军之手,各路军队又攻向建业,孙皓于是派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和副军师诸葛靓等率三万兵抵挡晋军。张悌领兵渡江到牛渚,并围困王浑所派的城阳都尉张乔,王浑派安东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进击,并将吴军击破,张悌、沈莹和孙震等战死,七千八百多人,震惊东吴。

及后,孙皓派使者,分别送降书给晋军三位主将王浑、王濬和琅邪王司马伷,但王浑因按兵不动,而王濬则一路沿长江到建业,并受降后才渡江。王濬当时因从蜀地直攻至建业而威名远播,但王浑却认为他自己率先攻破孙皓中央的军队,功劳应当最大,只因当时按兵不动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业;故此王浑非常不甘心,后悔没有在击破张悌后立刻进攻建业,更加多次上奏要揭发王濬的罪状,称他不受节度,要求要用槛车押王濬回洛阳,但司马炎都不应允,而王浑此举更被人讥讽。战后,司马炎称许王浑的军功,让他进爵为京陵公,增邑八千户。王浑在此后转任征东大将军,重新镇守寿春。当时王浑不常用刑,处事果断,而且又妥善安抚了当时心中畏惧西晋政权的东吴遗民,令江东安定,民心归附。

位至三公

太康三年(282年),王浑受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此时,司马炎听从荀勖等人的建议,打算让一直在洛阳任官的弟弟齐王司马攸送返封国。王浑上书谏止,但司马炎不听。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浑升任司徒。不久,司马炎逝世,太子司马衷继位。司马衷加授王浑为侍中,封国又获赐士官,享受与睢陵郡公王祥同等的殊荣。

闭门拒玮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诛除了辅政的太傅杨骏和他的党羽。铲除杨氏的势力后,司马玮意图杀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马亮夺权。手下公孙宏劝说司马玮寻找旧臣王浑支持,以稳定众人心志。但王浑却以患病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家兵闭门抗拒司马玮,司马玮不敢强逼。同年,贾南风诛杀司马玮,总揽朝政,王浑带兵入宫,被授为录尚书事。

王浑早前任官都有非常好的称誉,但自从任司徒后,声望却日渐减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浑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元公,后世称其为“京陵元公”。有二子,长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济嗣爵,但王济也死于王浑之前,于是以庶长孙王卓嗣爵。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成功 其他国家为何没有效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商鞅变法为何只在秦国才能成功,其他国家都难以效仿?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有过变法成功的案例。比如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施了战国诸侯的第一次变法。秦国的变法,成功的很彻底,离不开一个人——商鞅。商鞅,他本是卫国国君庶出的后代,姓

  • 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逼迫侄孙晋惠帝禅位,当了西晋皇帝。但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司马伦就被推翻,晋惠帝也重登帝位。作为晋惠帝的叔公,司马伦为何要夺侄孙的皇位,又为何会迅速垮台呢一,出身名门司马

  • 诸葛亮如果踢开刘禅自立门户 魏延不帮忙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对如果诸葛亮篡汉自立,没有魏延助他,诸葛亮可以成功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三国之中诸葛亮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一生都在为蜀国大业奋斗,最后连死前都是在为蜀国的后续作出安排,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之人,他的传奇实在是一件接着一件,我们也都会想诸葛亮为

  • 刘琰是什么人?他的妻子胡氏与刘禅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刘琰这个人文不能诗,武不能战,在三国那段人才辈出的历史中,他就是个打酱油的。但是,按照《三国志》记载,“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也就是说,他在蜀汉朝廷里的身份非常尊贵。那么,无战功

  •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的故事。陈珪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苏泰州,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所以我们后人并不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只知道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便开始跟着大将军徐

  •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

  •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

  •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之后,宋朝为何再无人能以武乱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枢密院宋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

  • 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裴寂是唐高祖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李渊这位最宠幸的老部下的呢?先来说说裴寂为什么是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渊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

  •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