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么厉害为什么唐朝i人均寿命才一27岁,清朝皇室评论才39岁。我认为人的寿命是与当代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等有关,不是哪个人能左右了的,也不是中医所能掌控的。就如我们现代人的寿命一样。中医只能缓解人的病疼,调理气血等。对于人的寿命中医也是无能为力的。
你这个问题纯粹是没事找事,如果你不是脑残的话。我就假设你不是脑残,说上两句。
人均寿命跟什么有关系?或者说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不是医疗技术发达不发达,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整体的生活水平决定的。
能听懂不?换句话说,只要整个社会基本上能吃饱穿暖,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灾害什么的,那人均寿命肯定是蹭蹭的大幅提高。这时候如果再能有一定的医疗技术保障,那也是对人均寿命来个锦上添花而已。
跟中医不中医的没有多大关系,跟是不是西医也没有多大关系。看看我国的人均寿命变化,
1949年,人均寿命预期是35岁。
1957年,人均寿命57岁
1981年,人均寿命67.9岁
2000年,人均寿命71.8岁
2010年,人均寿命74.8岁
2016年,人均寿命76.5岁。
看到没,随着建国后社会稳定下来,我国的人均寿命迅速提高。最大的功劳就是吃穿有了保障,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
所以不要有事没事总是想黑中医一把。
明代皇帝为何大多都短命?
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这些皇帝中大多数都寿命很短,且子嗣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明朝的制度,明朝的皇帝,只要不是昏庸的,每天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朱元璋,这哥们做皇帝的时候每天批奏折要批到2-4点。然后按现在的时间算5点钟就要开始准备早朝,如此
工作压力不死人就假了,这也是朱元璋自己弄的,过度的君主集权了。
第二,明朝的皇帝大多想长寿长期服用所谓丹药,而这些丹药是什么不用多说吧。
明朝皇帝身体素质普遍不好,可能是导致早逝的原因。成化不到30岁,就叹息“老将至”;孝宗即位前身体就不好(可能是先天不足);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的身体都不好,所以导致蜗居深宫不出;泰昌、天启的身体更是差到极点。
奇怪的是,同样是朱家子孙,太祖系统的藩王却大多很长寿。出自太祖的亲王、郡王,活到七八十岁的很常见,有的甚至生育上百个儿子,可见明朝皇室并非天生身体不好。
问题在于,成祖朱棣可能传下了某些遗传疾病,导致永乐一系子孙普遍身体不好。我们来看看永乐一系留下的子孙数量和其中成年的人数,就可略知一二:永乐有两个儿子封为藩王,一人因造反被除国。
永乐系统的皇帝生育能力不高,后代大多夭折,许多后代也只能维持一代,说明这个家族可能真的有遗传疾病。联想到永乐出征途中突发疾病致死,可能是某种心脑血管疾病。洪熙、宣德、天顺的死亡都很突然,可能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根据现有的史料,以及关于明朝皇帝的死法,遗传病应该是可以排除的
我个人认为,应该和皇帝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明朝皇帝都很会玩,尤其在性事方面,总能玩出新花样。很多皇帝的死亡记载,要么是嗑药,要么是体质不好,要么是体质不好还嗑药!
现在说正题,明朝皇帝真的都短命吗?
用大数据计算得出,明朝皇帝平均寿命43.2岁(抛去朱允文,15位皇帝),平均在位17年,这个数据,在古代人均寿命上还说得过去。
而汉朝(其中有三个皇帝几岁就死了拉下了水平)和晋朝(晋朝皇帝要不是这么会玩,后来也不会那么惨)都在32岁左右,唐宋在46岁左右,清朝52岁,可以看出,明朝皇帝寿命还算可以吧!
当然在唐宋清三朝相比,平均寿命少了一点,但也说的过去了。
至于清朝为什么这么高,主要还是和选帝的时候,身体条件已经作为清朝立储的重要条件,比如,康熙就是因为得过天花,身体条件被作为参考,所以才被顺治立为皇帝。
而且,清朝一般不立太子,都是看表现,等皇帝死的时候才宣布遗照,每一代竞争都很激烈,想要活下去,必须锻炼身体啊!(当不上皇帝的候选人下场都很惨,这也是一种鼓励机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