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前一个朝代应该是十六国。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之后的朝代应该是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尊称大隋。
北魏有几个祖?
北魏有五个称祖的皇帝。
他们分别是:
1、烈祖拓拔,北魏王朝开国皇帝,庙号烈祖,后改为太祖。
2、世祖拓跋焘,北魏第三代皇帝,统一北方,在位二十九年,庙号世祖,谥曰太武皇帝。
3、显祖拓跋弘,字第豆胤,465年,登基为帝,471年,17岁即禅让于太子拓跋宏,称太上皇帝,专心修佛。476年,暴毙,年仅二十三岁,谥号献文,庙号显祖。
4、高祖元宏,拓跋宏,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庙号高祖。
5、肃祖元勰,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他没有当过皇帝,凭借儿子元子攸即位成为孝庄帝,追封皇帝,谥号文穆,庙号肃祖。
北魏世宗?
元恪,北魏世宗(483年-515年),北魏第8位皇帝。
元恪(483年~51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即位于鲁阳,由“六辅”秉政。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基础;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汉中之地。向北攻打柔然,国势盛极一时。一生笃信佛教,废除子贵母死制度。在位后期,猜忌忠良至亲,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日趋黑暗,国力逐渐衰败。
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年仅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安葬于景陵。
北魏世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的庙号。拓跋焘,鲜卑族人,字佛狸,北魏皇帝,在位29年,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魏太武帝。在拓跋焘统治期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