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灭六国时除了始皇帝,哪位秦王是最接近成功的?

秦灭六国时除了始皇帝,哪位秦王是最接近成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13 更新时间:2024/2/20 5:42:28

导语其实都说秦王扫六合,天下无二,不过贾谊也说了,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六世国君奉行秦法,让秦国成为战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要说秦国灭六国除了秦始皇哪位最为重要或者是最接近成功的,也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接下来说说为什么是他。

从六世来看,为什么是他要是奠定秦国统一的基础的秦王,就是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了,这两位是非常有作为的明君。

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开创了战时法制的先河,使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提升巨大。秦孝公这一生也是在无条件的支持商鞅和他的变法,并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卫鞅以变法强秦,孝公以商地许之。代代明君依法治国,若有一雄主,必能一统天下。同时,也为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力量基础,军功爵制造就了秦国的虎狼之师。

秦惠文王是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当时是战国纵横家以舌头游走于列国庙堂之上,苏秦张仪便是最为杰出的两个人,合纵之策困住了秦国,但是张仪用连横成功化解。秦惠文王还趁机收复了巴蜀之地,巴蜀物产丰富,粮草漫溢,为之后的征战提供了后勤需求。

惠文王的两个儿子都当了秦王,嬴荡和嬴稷。之后的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秦武王打通宜阳,东临二周,但是这位秦王却是个莽夫,为了显示自己和秦国,竟然去举鼎,最后绝膑而亡。接下来就是嬴稷了,他这个秦王在位56年,虽然前四十年是被魏冉和宣太后专权把持朝政,但是秦国也都是在向着天下霸主的地位稳步前进,在位年限之久,功绩很大,相继削弱了魏国,韩国,楚国,赵国等国家的力量,伊阙之战,长平之战更使秦国真正无敌于天下。要说之前的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是奠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基础,秦昭襄王就是把这些无限放大的人。

再就是剩下的两代秦王,在位时间上也不是很长,维持秦国秦国强大的国力。所以其实从这六世来看,最为重要的还是秦昭襄王。那么还是说一下他的具体功绩吧。

从功绩上来说说他十八岁继位,在魏冉等人的帮助下站在了秦国国君的位置上,这一站就是56年。一直到75岁才溘然长逝。那么来说说他这56年来为秦国缔造的功绩吧。

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这为之后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通天大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巩固对巴蜀的统治,重用李冰,修复都江堰,让巴蜀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消灭义渠。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重用白起,白起为战国第一名将,一生毫无败绩,鄢郢之战,伊阙之战,长平之战三场战役削弱了三晋和后起之秀赵国的军事力量,让秦国彻底成为第一军事强国。消灭东周。灭周不仅表明秦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更显示了秦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这一事件会给各国造成深刻的心理威慑,意义是深远的。灭周是一个新纪元的真正开始,东方各国的末日也真正来临。总结很多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但是却足以铭记史册。比如襄公立国,穆公东扩,孝公变法。但是昭襄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了很多可以铭记史册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昭襄王时代是和秦始皇时代,孝公时代可以并驾齐驱的璀璨时代,而除了秦始皇,他无疑是最接近统一六国的秦王。

秦昭襄王。可惜错杀一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等势力,逐步掌握了秦国的大权。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值得注意的是,在秦始皇之前,其实有一位君主本有机会提前一统六国,可惜因为错杀一人,此人将一统天下的名头让给了秦始皇。

首先,这位君主就是秦昭襄王,也被称为秦昭王。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秦昭襄王在燕国为质子,在秦武王去世后,秦昭襄王回国即位。在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宣太后、魏冉等人掌握了大权。对此,秦昭襄王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在削弱山东六国之后,秦昭襄王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以此全面掌握秦国的大权。在此基础上,秦昭襄王继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

彼时,秦昭襄王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历史,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却因为错杀白起,从而错失了提前一统六国的机会。众所周知,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了赵括,并且坑杀了赵国45万的精锐力量。在长平之战时,赵国是山东六国中唯一单独抗衡秦国的诸侯国。因此,在赵国元气大伤后,秦国完全可以挟长平之战的余威,以此横扫山东六国。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最终选择了自尽,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和考虑,但是,其逼迫白起自杀的行为,可谓是自断一臂。在白起自杀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在邯郸城下打败了秦军。在邯郸之战中,秦国不仅损失了30万大军,更丢失了之前攻占的韩国、魏国、赵国的疆域。换而言之,因为邯郸之战的失利,秦国多年的战果可谓毁于一旦了。

最后,秦国之所以在邯郸之战中失败,原因是多方面。但是,秦昭襄王错杀白起,无疑是秦军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白起指挥的秦军几乎未尝败绩,比如在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中,白起百战百胜,实现了对山东六国的重创。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邯郸之战中,是白起指挥秦军的话,完全可以趁势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从而提前消灭赵国。而一旦赵国被消灭的话,韩国、魏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自然也无力单独抗衡秦国。因此,对于秦昭襄王来说,完全可以消灭赵国的基础上,派遣大军消灭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几个诸侯国。总的来说,在秦始皇嬴政之前,秦昭襄王是最有机会一统六国的秦国君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为什么包拯每次断案时,也敢穿龙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穿的是蟒袍而不是龙袍,包拯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清官,是人民理想中的人物形象,关于他断案的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历史上的开封府府尹必须是皇室成员才能担任,包拯是权知开封府事,相当于开封府副知府吧。包拯为官的时候碰上了一个好皇帝,就是宋朝的仁宗皇帝,这个皇帝是真的对得起“仁宗的仁字”,皇帝他仁慈肯于纲谏

  • 曹操,刘备,曹丕,孙权谁不算三国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并不难,就是曹操!看三国演义,曹操绝对是个主要人物,不论是认为他是“治世之能成”还是“乱世之奸雄”。说起三国就不能不提到曹操,不过曹操只是广义上的三国人物,广义三国是从公元184年黄金起义开始计算的,三国演义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不过正式的三国是从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10月曹丕逼汉献

  • 朱元璋能在所有皇帝中排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论对百姓好,个人认为朱元璋排第一,朱元璋布衣出身,当皇帝后虽然对自己的功臣残杀,但他对百姓的制度可以说是封建王朝里最好的,减免赋税,打击豪强,对贪官作出严酷刑法......等措施,是一个真心为民的好皇帝。第一位,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二位,汉武帝,开疆拓土。第三位,唐太宗,开疆拓土。第四位,汉高祖,再

  • 汉武帝之后都有哪些皇帝,有他们的生平介绍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之后,西汉还有七位皇帝,加上王莽共八位。1.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公元前74年)在位时间(公元前87~公元前74年),父母:父,汉武帝刘彻;母,钩弋夫人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出生时汉武帝已经62岁了,汉武帝虽然子女众多,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晚年,经历巫蛊之祸后,太

  • 嬴政龙袍为黑色,那么其他皇帝为什么不敢穿?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实际上,不只始皇帝的龙袍是黑色,西汉前期皇帝如汉高祖刘邦的也穿过黑色龙袍。始皇帝龙袍汉高祖龙袍那么为什么始皇帝龙袍是黑色的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戴通天冠,着玄衣绛裳,又常望仙鞋,衣短云褐”,玄色在古代也就是黑色。那么问题来了,提到“玄”字,各位看官想到了什么?聪明的看官都看出来了,玄暗指

  • 汉朝历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9位皇帝,享国405年。下面是有汉朝历代皇帝列表,欢迎参阅。汉朝历代皇帝汉朝的国号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自称中汉,

  • 中国末代皇帝谁死的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亡国之君自两晋之后,几乎没有善终的。从刘裕诛杀司马德文以后,历朝历代亡国之君都惨遭杀害屠戮族灭。皇陵也被焚毁。亡国之君没有善终的也正常,都是学前朝,所以才有那句“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之说。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秦末帝子婴不是善终,两汉末帝是善终,三国魏蜀吴末代之君都是善终,但由于两晋得国

  • 汉朝最伟大的皇帝是谁?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精典史书中最喜欢汉史,光芒四射居功至伟无语伦比,刘邦礼贤下士文可安邦武亦平天下,安得猛士镇守四方。汉文帝仁孝冶国理政,与民同乐十税抽一,兴农商,养俊马其德万方威名久长,景帝之明平暴乱定七国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纵英才的汉武大帝穷兵黩武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建立强大的骑兵军团,选良将,

  • 汉朝的第二代国君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第二代国君是汉惠帝刘盈!刘盈是高帝刘邦和原配吕后唯一的儿子,但他并不是刘长子,刘邦的第一个儿子是结婚前与老家的曹寡妇的私生子,叫做刘肥,建国后封为齐王。按照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长的原则,刘肥虽然是长子,继承优先权却在刘盈以后,所以刘盈早早就被立为太子,刘邦去世以后顺利接班。当然刘肥接班也并非一帆

  • 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有作为的皇帝除了刘邦之外,首屈一指的可能当属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了。史书《汉书》评价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其次是开创文景之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