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问答的形式回答本题。
问:为什么在唐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都在的时候造反,还成功了?
答:李世民当然要在李建成在的时候发动“玄武门之变”了。因为他夺的就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问:李世民不夺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不行吗?
答:形格势禁,迫于无奈。是时代和形势将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问:李建成和李世民倒底有何深仇大恨?李世民一定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答:太子储君之位炙手可热,为李氏三兄弟所瞩目!李唐的天下能得以开创,以及建唐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多半是由秦王李世民率军完成的。李世民功高震主,已经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所以李建成多次谋害李世民,但都没有成功。李世民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当然会深恨兄长李建成,并产生反噬之心!
问:李渊就不去调节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吗?为什么任由其发展,乃至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答:作为父亲,李渊当然愿意见到骨肉相残的可怕场景出现。为此他也曾多次调节太子与秦王的矛盾。甚至曾想远派李世民去东都洛阳,节制“自陕以东”的天下!但是却又听信了太子的馋言而犹豫不决。正是由于他的寡断、偏听偏信,才会促成“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问:李世民为什么“造反”(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没有别的路好走了吗?
答:李世民己经被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逼入死角了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荐李元吉为帅抗之。并要抽空李世民身边的精兵猛将从,试图先孤立李世民,尔后图之!而李渊居然会同意太子的建议!李世民危在眼前,因此也就无法顾及李渊尚在位上了!发动兵变诛灭太子、齐王以自保,便成了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问: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会成功?
答:李世民在开创唐朝天下时,立下了盖世奇功!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其能力有目共睹,为时人所敬佩。故亲向他的人很多!而且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皆一时英雄之所聚。因而李世民具备威望和力量上的优势。远比因为是长子,得以被立为太子的李建成更为人们所看重!况且,玄武门之变是用突袭的方式完成的,几乎完全未给对手以反应时间和应变机会。因此才会成功!
问:玄武门之变在夏季发生后,李渊为何在秋天就退位去做“太上皇”,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
答:因为势力平衡己经随着太子、齐王的被杀而被打破了!李渊己经丧失了居中制衡的能力了,让天下归新太子、秦王李世民己经是不可不做的事了!为了安定宗室之心、朝臣之心、万民之心,李渊也只有“自动禅位”这一条路好走了!
谢邀,刚下飞机,人在唐朝玄武门。
首先,纠正您一个错误,玄武门之变不是造反,更不是一场针对李渊的反叛运动。之所以会爆发玄武门之变,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太子势力与秦王府势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的碰撞,这其中有李世民的原因,也有李建成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李渊的原因,李渊将帝国委任给太子和秦王,最终一手培养出了尴尬的局势。
其次,从隋末大乱开始,李渊太原起兵,李世民连续攻克多路军阀,助力唐朝统一天下,现如今的很多小说演义一味地拔高李世民的功绩,从而忽略了李建成的能力,无论是从能力还是对于大唐前期的开拓上来看,李建成丝毫不逊色于李世民,甚至还要高过他一点,但随着秦王府的势力越来越大,李世民的野心也越来也大,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但是玄武门之变虽然最终的胜利者是李世民,发动者却是李建成。
最后,什么是造反?杀人,杀所有的人才叫造反,隋文帝那叫谦让,宋太祖那叫黄袍加身,李世民顶天了算是逼宫,而且还是把李渊给抬到了太上皇的位置,让其享尽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