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满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享年61岁,这位宣统皇帝60多年的人生跌宕起伏,不断的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浮,因为特殊的身份,经历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人生。
纵观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或被杀,或自缢、或降于新朝郁郁而终,得善终的寥寥无几,而反观溥仪,始于皇帝,终于平民,生于束缚,死于自由,也算是幸运的吧。
第一次登基,三岁的溥仪被慈禧跳过自己的父亲淳亲王选为大清接班人,那一刻,对于一个尚不知世事的孩子来说是幸运的也是可悲的,作为清王朝的皇帝,可以任意而为,但却又无法摆脱慈禧的束缚,而慈禧对溥仪的态度基本是放纵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她知道这个小孩子不会威胁到自身的权利地位,易于掌控,一旦养废了,可以再立新君,只要权利还在手里,整个大清就还是自己的,但随着太皇太后慈禧的去世,她是否后悔选了溥仪做接班人呢?因为溥仪读书很不用功,称病请假逃避读书更是家常便饭,赏花玩虫遛鸟到是在行。所以除了每天定期向隆裕皇太后请安,背诵仅会的几篇文章外,倒也活的自在些。第一次退位,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经历5次南北和谈,以保留皇室和每年400万两生活费的条件,袁世凯终于胁迫溥仪退位,至此溥仪退居颐和园,仍用帝号。民国元年(1912年),由隆裕皇太后,正式颁布诏书退位,皇室仍可住在紫禁城享受皇室待遇,当时溥仪6岁,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退位。赋闲在紫禁城的溥仪日常生活就是读读书,以古代贤文为主。第二次登基,民国六年,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节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矛盾为名,出兵北京复辟,时年12岁的溥仪第二次登基。第二次退位,在12岁的溥仪重新登上皇位不到1个月的时间,经段祺瑞出兵讨伐,溥仪又下岗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溥仪17岁大婚,娶了皇后婉容,妃子文秀。这段时间溥仪过得清闲,在紫禁城内吟诗作画,弹琴养狗,有时还能出到皇宫外坐坐汽车,逛逛街,生活还是滋润的。第三次登基,民国十四年,溥仪被逼移居天津7年,这段时间积极寻求复辟之事,对于权力还是追逐和向往的。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东北。民国二十三年,伪满洲国建立,溥仪登基做日本的傀儡皇帝。第三次退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苏联对日本宣战,攻占东三省,溥仪被苏联俘获关押,直至1950年被遣送回国,随后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学习改造。1959年毛主席亲自签署特赦令释放。成为正式中国公民的溥仪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和中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人质,1962年与朝外关厢医院护士李淑贤结婚,直到1967年病逝,过了近10年的普通人生活。
《末代皇帝》中将溥仪的这一生演绎的比较写实,起起落落,被现实所拘谨束缚,但又追寻着内心的自由,角逐于各方势力之间,却又渴望着绝对的权利。如此复杂的一生,对于一个儿童乃至少年,是悲惨的,看着让人心酸。但为了权利又附和于外敌,又是让人愤慨的。好在认清了自己最终做回普通人,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是薄面贫生,感谢您的评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