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东晋的开国皇帝叫司马睿,字景文。司马宣王司马懿嫡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如果不是八王之乱,司马氏自相残杀,无论如何也轮不上司马睿当皇帝,用当时话说,司马睿有帝王之气。那是自然,凡是当皇帝的都有帝王之气。龙凤之资。(实际上司马氏没有一个帝王之貌的)
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裹挟大傻皇帝司马衷和琅琊王司马睿部分宗室逃到邺城。司马颖在邺城斩杀宗室,以立威名。司马颖的行为让司马睿十分惊惧,怕哪天自己也被宰了于是连夜冒雨逃出邺城。司马颖见司马睿逃走,下令严守各个关隘,黄河渡口,必须活擒司马睿,侍从好不容易掩护司马睿渡过黄河。投奔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对司马睿不错,让他留守下邳,并且派兵辅助,这时候晋怀帝已经登基,下旨让司马睿坐镇建业(南京)这时候,王导已经在司马睿帐下任参军。
司马睿初到江东,当时的江东基本上已经是门阀政治了,豪族,士族基本把持的上层社会。东晋的政治先天不足,也就无法再次统一。江东世家豪族既有本土,也有北方南迁而来的,主要是临沂王家,太原王家,谯国桓氏。颖川陈氏,氏。这些家族基本把持东晋政权,直到东晋亡国,颖川集团甚至立国。(陈朝)。刘聪攻克洛阳,晋怀帝被杀,晋愍帝即位以后,加封司马睿为左丞相。全权主导江东事务。这就在法统上,让司马睿一脉在江东有了立国的资本,司马睿将建业改为建康。由于江东聚集了大量的豪族,有了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为东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环境,由于江东几乎也没有其他宗室,也就再也没有类似于“八王之乱”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司马睿不缺乏治理国家的人才,使得东晋迅速站稳了脚跟。
公元318年4月,晋愍帝被杀,在江东各个士族,豪强,以及逃到江东的西晋旧臣的拥戴下,司马睿正式登基为帝。就是晋元帝,改元太兴。41岁的司马睿当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平定地方的乱兵流寇,和各地的割据叛乱,经过几年的平叛,东晋基本上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势。
江东王家为东晋的建立有着最大功勋,是东晋第一豪族,而且在司马炎为帝的时候,王家就是江东豪族,东晋朝廷有新贵,也有旧臣,有强龙,就有地头蛇,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也是一样,之不过是更加精彩和文明而已。新旧贵族首先争夺的就是经济利益,也就是财富的归属,谁主导江东的经济利益。谁就能领导江东的豪强与世家大族。司马睿一味的搞政治平衡只能解决一时,但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新旧贵族包括与宗室之间斗争的很激烈。
如此一来,就注定了东晋历代皇帝都是傀儡皇帝,这就注定了东晋一开始就是门阀政治,东晋所有皇帝轮流做,但从来没有掌握实权。始终是傀儡皇帝。世家和军阀始终掌控东晋朝局。东晋立国103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司马氏皇族无善终,被刘裕杀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西晋我们都知道是司马炎替代曹氏而建立的王朝,不过西晋没有延续多久,从建立到亡国仅有五十余年。到晋哀帝执政时,晋朝就陷入了混乱之中,遭受内乱与外敌入侵的困境之中。于是在乱世之下孕育了东晋的诞生。
东晋的建立离不开司马睿,但司马睿在西晋时只是东海王越一党,他并没有很高的权势。而司马睿碰到的时代给他成为皇帝的机会。晋哀帝执政时朝政混乱,国内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睿趁机在江南扩大自己的权势,加之士族王导的扶持,司马睿迅速在南方扩大了势力范围。王导还向司马睿提供“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政权,王导以当地名士顾荣、贺为引,逐渐获得吴姓世族的拥护。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使得江南诸州次第归附,东晋得以偏安。所以东晋建立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士族的支持,没有士族的支持司马睿也无法立足于江南,于是在民间也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东晋与西晋的不同在于东晋有江南士族的支持,东晋的门阀士族对朝政影响巨大,可以说一手遮天,东晋显赫的士族有王、谢、桓、庾四家。而东晋是皇帝强势,士族权势并不大,皇帝是权威。大家要是对东晋的士族有兴趣,可以参考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里面对门阀士族进行了详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