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起刘邦,都是些不好的评价,诸如流氓,痞子,战五渣,杀功臣等等。但是抛开这些后人贴上的标签,细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刘邦确实是没什么弱点。
1.知人善用
刘邦本人其实政务能力并不突出,战略眼光几乎没有,带兵打仗稍微强点(临阵打仗可以驾驭十万人,多了就乱套)。汉军集团如此的大,总体来讲,后方一直很稳定,从来没有犯过一些战略性错误。这都是比大家较熟悉的话题,即知人善任。拿刘邦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样也侧面说明人家情商高,会团结。
2.有魄力刘邦是很有魄力的人,这从斩白蛇起义就能看出来。虽然他喝醉了,但是也并不是谁都能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就有胆子造反的。相比起来,萧何、曹参等人在起事之后还要怕朝庭诛首恶而不敢当老大,高下立判。正是这样的魄力,才能够让周围的谋臣良将在人心惶惶的时候有了主心骨。我想,正是这种魄力才让萧何这样的千古名相对刘邦死心踏地。后来的征战中,尤其是入关后,萧何的政务能力及识人的眼光让他迅速在丰沛集团中脱颖而出。在出关之后,刘邦放心的把关内全部事务一应交由萧何处理。从此刘邦就完成了从草寇到一方诸侯的华丽升级。3.度量大
雍齿在刘邦这里逃走后,又来到了项羽的麾下,他觉得看项羽还有几分帝王之相,应该是个不错的君主,可是没过多久,项羽最后也败在了刘邦的手下,兜兜转转绕了一个大圈后,命运又安排刘邦和雍齿见面了,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说的就是两人吧。雍齿这次栽在刘邦的手里,大家都觉得雍齿此次可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咯,必死无疑啊。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邦因念在雍齿多次战功,不舍杀还是放了他。
看到这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替刘邦感到愤恨,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又放过他了?我们回顾下雍齿为汉军所做的贡献。雍齿的家境背景本是世家大族,所以自我感觉非常好,总觉得高人一等,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秦二世元年,因形势所迫的雍齿随刘邦起兵反秦,此间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这使得刘邦对他很是信任。不否认雍齿确实很勇武,帮刘邦打下许多重镇。但是雍齿数次背叛刘邦,实在是很卑鄙的行为,为什么雍齿多次背叛,刘邦都不杀他,除了雍齿的战功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一开始不杀可能看到雍齿的战功的面上,考虑了一下为稳定军心,同时也体现了刘邦的心胸宽广。
4.志向远大刘邦的志向远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5.和吕氏结婚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6.刘邦送寿礼
吕后的爹是个老塾师,虽不是大富大贵,可也很有名望哩。两个闺女,长得可没说的,都粉骨朵似的。大闺女有点怪,大了还是不让人家提媒,想自己挑个中意的。吕老先生心中急得火着,看着嫁女儿不成,就赌气把二女儿嫁给了杀狗屠子樊哙。
这天是老先生的生日,众人都来祝贺,二女婿备好寿礼正要起身,刘邦突然来访,樊哙忙问:“季兄,有何要事?”
“嘿!大肉离了口,心里不着落啊!”
“抱歉啊!”樊哙忙作解释,“岳父今天生日,我不开杀戒!”
“啊,原来如此。”刘邦想了想,马上笑了,说:“你我兄弟亲如一人,不妨同去拜寿。”
“这……”樊哙想不到刘邦这样,一下子愣住了。
“害怕俺穷光蛋吗?莫担心,车到山前自有路嘛!”
弟兄俩来到吕家,扳门入院,这时天已正午,寿宴马上开始。樊哙忙摆上寿礼,刘邦独自走到礼簿桌前,两手打拱道:“诸位,这里有礼!”
写礼簿的入头也没抬,问:“尊姓大名,礼银若干?”
刘邦报了姓名,想了一想,又在名后写上“寿银万贯”四个大字,写完抽身便走。礼簿一把抓住刘邦衣袖说:“且慢,银钱万贯在哪里?”刘邦转身一笑,从入手中抓过大笔,在四个大字下而匆匆写上一个“欠”字,扔笔就走。
你想,众人盯着,哪里能够逃脱,一片连声喝道:“世上见过欠寿礼的吗?”刘邦听了,一点儿也不在乎,眯起双眼,伸出食指,口中念念有词:“万贯万贯,八方奉献。日月相逢,地支天干。山河相携,结账还钱。”
这大话一喷,写礼簿的入倒勿客气了,说:“请问,江山抵得了吗?!”
吕先生的大女儿隔窗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心想,这汉子有志气。于是,她慌忙走到吕老先生跟前。这时,吕老先生正安排寿宴座次,大女儿按捺不住,忙喊道:“还按老规矩嘛按寿礼多少排呀!”吕老先生忙说:“对对,古礼如此,古礼如此!”于是吩咐众入,按礼入座。当他看到“寿银万贯”四个大字时,顿时花了眼,慌了神,禁不住一声高喊:“刘邦,首座!”刘邦微微一笑,稳步向前,樊哙摸不着头脑,也紧紧地跟随兄长。
后来,吕老先生知道真相,也无可奈何,经樊哙百般解释,倒觉得刘邦是个奇才。大闺女经常提念此事。二闺女醒悟,何不将姐姐嫁与刘邦。于是,樊哙夫妻齐心协力,从中作合,终于花好月圆,后来高祖夺得天下,厚封诸吕,还了这笔“江山之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