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上页献最大的人是谁?
回答:我认为是秦始皇。
秦始皇不但留下了长城文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衡器和很多规则,最具历史意义的是他统一了文字。这就等于他统一了一种民族传承大地人文文化,使一个民族的智慧灵魂、文化结晶,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完整统一的传承,才更具有灿烂的生命力。文字是人类生活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它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发扬光大,结晶为凝聚力唯一长久的文化工具,没有了统一的文字,很难产生统一的文化和思想,也不可能产生一种可永久传承的民族文化和灵魂思想。换言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当然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贡献最大,有毛主席,就有新中国,我们永远怀念您!敬佩您!崇拜您!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为何曹操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枭雄?
仅凭这一条,就能看出曹操日后必成大器“逆商”!
曹操一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豪情盖世,气吞山河!
面对窘境,始能急中生智,披荆斩棘;
遭遇大败,尚能谈笑风生,指点江山!
征战途中,行走盛夏,水源短缺,士气低迷,时间生命,望梅止渴
曹军准备越巢湖伐吴,行军至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境地时,正值七月盛夏时节,酷暑难当,士兵口渴难耐。眼看着行军速度慢了下来,兵士们有气无力,看似无力前行!曹操此时也又饿又渴,但他想着兵贵神速,想着战略目标,便压制住口渴说:“前方有大梅林……”
士兵听后条件反射地吞了口分泌出的唾液,便欣喜地跑动了起来其实离目的地的水源还有十几里地,但曹操在不慌不忙中首先克服了酷暑,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鼓舞士气,继而在规定时间内争取了时间,完成了战略目标。
赤壁大败,半生尽失,初心不改,气定神闲,响彻云霄,大笑三声
一行人走到乌林之西。但见周边地势比较险要,宁静无比,兵士们吓得都大气不敢出!然曹操看此防守空虚,不免觉得“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如安排一对伏兵,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突然闯出一对人马,为首的是白袍小将赵云……
又到了葫芦口的地界了。曹操虽逃过上一劫,但其心情似乎丝毫没受影响,还是大大咧咧,谈笑风生:“我说他们真的不会用兵吧!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没有伏兵……”
结果一片烟雾缭绕,张飞“从天而降”……
来到了著名的华容道。部下保护曹操一路死里逃生,到华容道时仍心有余悸,不料此时曹操又大笑起来笑声让部下觉得毛骨悚然,直起鸡皮疙瘩,生怕其乌鸦嘴又“应验”!“如在此再埋伏一队兵马,那所有人就束手就擒矣……”
曹操话未落音,但见四处人头攒动,四面隐藏的兵马逐步浮现在他的眼前,为首的人威风凛凛、面如重枣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汉寿亭候关羽是也……
观曹操一生处变不惊、笑看风云,在面对困难方面任何赞美之言安在曹操的头上都不为过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像曹操逆商这么高的人,在三国里成为枭雄是显而易见的!
引语
▲曹操,一代枭雄
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创立曹魏势力集团的过程,如同现代社会创立新公司一样,离不开筹集创业资金、招揽人才、决策(运营)的过程。因曹操在这三个方面比其他诸侯做得好,所以迅速成为一代枭雄。
变卖家产加上富豪资助,筹集创业资金
▲袁氏兄弟,袁绍和袁术
在资金方面曹操肯定比不上四世三公家族之后袁氏兄弟雄厚,但比起草根英雄刘备就绰绰有余。曹操的养祖父是大长秋曹腾,父亲曹嵩就是其养子,当过大司农即掌管国家财政,就是国家的“财神爷”,东汉末年整个官场盛行贿赂腐败行为,估计捞了不少油水。
▲曹腾,曹操养祖父
不然,怎么可能有一亿元钱购买,三公之一太尉职位呢?当太尉一年之后,被罢免回老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还是比较富裕。曹操是变卖家产加上陈留富豪卫兹的资助下,招兵买马五千余人起兵,算是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招揽人才光成立公司不行,不可能曹操一人既当老板又当兵,肯定招集一帮人手开展业务,搞上去业绩,公司才能生存、发展,其中人才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就不必再陈述。
▲蹇硕,皇帝红人
曹操起兵之前,在洛阳当北部尉时候,不畏强权棒杀当朝皇帝红人蹇硕之叔;任职济南相的时候,整顿官场风气,罢免管辖内十余个县令(长)中的八个人等行为深得人心,且曹操本身雄才大略,当时很多人对曹操有共识“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加之家族支持,迅速招揽人才,大致有几个招揽方式。
-家族、同乡、好友、有识之士自愿投奔
家族成员为曹仁、曹洪、曹纯、夏侯、夏侯渊等;好友为秦邵(曹真之父)等;同乡为卫兹等,有识之士为荀等。
-竞争对手或者其属下主动投降
袁绍的部下张、高览;黑山贼张燕及其众十余万;贾诩和张绣;马超部下庞德等
-主公战败归顺
▲典韦,原张邈部下
张邈部下典韦;杨奉部下徐晃;吕布部下张辽;袁绍部下崔琰、辛毗、陈琳;刘表部下文聘、和洽等。
-征召聘请
兖州牧时候招聘当地人程昱、满宠,陈留平丘人毛;还征召何夔、华歆、王朗等。
▲陈群,荀推荐的人
这些人与曹操共事之后,他们又推荐人到曹操麾下,如王朗推荐于禁;荀推荐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严象、韦康等,各个都是独挡一面的人才。
统一北方之后,曹操还发布“唯才是举”求贤令,所以之后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期间,只有曹魏集团人才没有断层,这是曹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之举的结果。
最明显例子,如夷陵之战时,关羽、张飞、黄忠已去世,马超身体不好,魏延镇守汉中,赵云(反对夷陵之战)等名将,以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只有吴班、冯习等将领参加,除了一个刘备之外,再无厉害角色。说明蜀汉在人才方面青黄接不上,严重缺人才。
曹操的善断(决策)公司发展过程中碰到商机,若老板决策快、准,则公司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壮大;反之将会关门倒闭,之所以公司运营中老板的决策关系到整个公司生死攸关,战场如同商场。
▲曹操顶级谋士们,郭嘉、程昱、荀(左至右)
-因张邈、陈宫,叛迎吕布,只保住鄄城、东阿、范县三城,其他郡县都落入吕布手中之时,心灰意冷的曹操曾打算投奔袁绍,在程昱劝阻下摒弃此想法,曹操重新振奋起来。
-原先未平定兖州,就想攻打徐州的曹操,听取荀意见,逐步平定兖州,先巩固好根据地,之后逐步攻取徐州,扬州。
-官渡之战之后,听取郭嘉意见,不主动攻打袁氏兄弟,隔岸观火,待两兄弟窝里斗之后,逐一收拾,最终攻占冀州。
上诉几个事情,说明曹操不是武断的人,若判断到属下意见正确则立即采纳,就是善断,决策能力强。战场局势是瞬息万变,若不及时决断,机会就会丢失,所以势均力敌的时候,敌对双方的老大的决策力至关重要。
官渡之战就是一个好例子,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阶段,曹操萌生退兵之意,于是写信给荀,是荀劝导曹操再坚持将会出现转机,曹操听从其意见,果然不久许攸投降于曹操,带来重要军情而曹操决定偷袭,粮草基地乌巢。
▲郭图,半瓶醋
此时的袁绍,事先沮授曾建议增派蒋奇领一支部队,驻扎在乌巢守将淳于琼外侧,防止曹军偷袭,但袁绍未采纳;当曹操袭击乌巢之时,张建议先援救淳于琼,袁绍未采纳,却采纳“半瓶醋”郭图的意见攻击曹军大本营。两次决策上的失误,最终导致袁绍大败于曹操,曹操和袁绍的鲜明的反差,其实就是决策能力的问题。
结语常言道“好汉三人帮。”曹操在家族、同乡、好友、有识之士的支持,加上其知人善用、重用人才、唯才是举,善断(决策能力强)的特点,终于从众多诸侯中异军突起,最终成为北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