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搭档:曹丕、司马炎,欺负孤儿寡母的坏叔叔搭档:杨坚、赵匡胤,都已经有人说了,我来说一个其他的,一个被称为“穿越者”的开国皇帝:王莽
首先,王莽窜汉,建立新朝,新朝是一个在西汉基础上建立的朝代,并且存续了14年,对地方也有实际的控制权,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大一统的新王朝。相同的还有武则天建立的“周”,不过历史上并不把武周单独看做一个朝代,而是看做唐朝的一部分,与王莽的“新”朝还是有区别的。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王莽为什么是得江山最容易的皇帝。
公元8年年末,王莽逼迫姑母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自立为帝,改国号“新”,西汉就此走到尽头。
出生于名门望族没有
王氏家族是西汉元、成二帝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当时最显贵的家族。而王莽则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之中,而他的姑姑便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
王莽少年时,父兄先后去世,他便跟随叔父生活。与族内其他人生活奢靡成风不同,王莽始终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完全没有勋贵子弟那种纨绔,而且勤劳好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陈参为师,学习儒学。
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有一年,王莽的大伯大司马王凤病了。王莽不离左右,精心伺候。除了端汤送水,翻洗擦身,还常常亲自尝药,一连几个月都不曾脱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看着侄子比自己的儿子都孝顺,王凤十分感动,并在临终前,向当时的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推荐做官。
(图片来源:朕说)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孝廉”“察举”,即以人的道德品性为标准,由地方和官员推荐。而王莽虽然是当时的外戚王氏族人,但王莽入仕,却受到了朝臣、百姓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王莽走上仕途之后,仍然不骄不躁,反而对人愈加谦恭。他不仅广交名士,善待同僚,还常常将家财拿出来救济贫寒的宾客,获得了朝廷内外的广泛支持,仕途更是扶摇直上,最终在公元前8年,位居大司马,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不久后,成帝崩逝,汉哀帝即位。新上场的哀帝外戚于王氏外戚爆发激烈冲突,太皇太后王政君便辞去了王莽的大司马职位,平衡朝中势力。
大起大落的王莽不仅没有抱怨,还作出了一间震惊世人的壮举,将自己推上了道德的最高点,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民心。王莽的儿子王获,因杀害了自己的一个婢女,王莽在严厉地责罚他之后,逼王获自杀。这一事件,迅速传播,无数官员和百姓为王莽鸣冤,请求朝廷让王莽复出。哀帝,碍与民意,诏王莽回朝。除了王获之外,王莽另外两个儿子也先后被逼自杀,王宇因在汉平帝生母卫氏门前撒狗血,被王莽逼死;王莽称帝后,太子王临因与婢女有私情,被逼自杀。
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在王政君的支持下,再任大司马,并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公元1年,全国大旱,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并将皇家的宅院开放出来,安置灾民。在官员的宣传下,王莽在民间已然成为“圣人”,“周公再世”。
但重回权力巅峰的王莽,似乎害怕再次失去权力,一方面继续维持贤士良臣的姿态,另一方面却开始独揽朝政,培植亲信,铲除敌对势力,最终成为“摄皇帝”,成为西汉实际的控制人。
公元8年年末,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新”。
建立新的王朝之后,王莽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细看改革内容,俨然一副共产主义穿越者一般。
(图片来源:朕说)
将土地收为国有,不许买卖,并将地主豪强的土地分给少地无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制货币,国家统一发放货币,并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和无息贷款。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收为国有。禁止奴婢买卖。这些制度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似乎是好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不适应当时的国情,再加上推行的手段和方法不当,不仅诸侯王公反对,连平民百姓也怨声载道,最终激起全国大起义,百姓揭竿而起。
(发掘与王莽时期的“游标卡尺”成为穿越者的佐证之一)
新朝建立仅仅14年之后,因改革导致激起大规模起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最后头颅悬挂在城楼之上。
而曾经将王莽奉为“圣人”的百姓,在看到王莽头颅之后“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并且王莽的头颅还一直被当做皇家藏品,被后世皇室收藏,直到西晋时期因库房失火被毁。王莽成为中国历史上下场最惨的皇帝之一。
综上,我认为王莽是历史上得国最容易的开国皇帝之一。
第一、王莽出身于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其发迹路程上最重要的两个人:王政君是自己的姑母,大司马王凤是自己的伯父,家族势力对王莽帮助巨大。
第二、受人拥戴,在民间几乎是道德完人的形象。王莽自幼学习儒学,生活简朴,为人谦恭,礼贤下士,甚至因儿子犯罪而将其逼死,广受群臣和百姓爱戴支持。
第三、西汉基础较好。西汉虽然在那段时期正在走向衰弱,各种弊病日益凸显,但全国上下大体稳定,也没有大规模外族入侵。西汉较为平静的过渡到了新朝,既不需要打统一战争也不需要抗击外族。
相较而言,曹丕建曹魏时,南边还有蜀、汉两个割据政权;司马炎建西晋时,东吴尚在,且外族威胁日益扩大;杨坚建隋时,江南还有陈,北边的突厥频繁南下;赵匡胤建宋时,中原四分五裂,北边契丹虎视眈眈。只有王莽,凭借自身的威望和手段,兵不血刃,以新代汉。
历史学家赵翼曾言:
自古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这大约是定论,所以隋文帝杨坚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朱元璋建历代帝王庙,便没有选隋文帝。
在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中,杨坚是典型的篡位,此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已灭北齐,而灭南陈只是时间问题,但宇文邕英年早逝,这个统一之功便落在了杨坚身上。
我们看一下其他开国之君。
1,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
3,刘秀灭王莽、赤眉绿林,统一天下虽说中兴,但形同开创。
4,晋朝的建立历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三代,终于夺位成功,并灭东吴一统天下。
5,唐朝虽然也是禅位,但李渊一统天下同样是剿灭群雄,而隋末乱世堪比汉末三国。
6,宋朝赵匡胤也是欺负孤儿寡母,但赵匡胤接手时天下远未平定:后蜀、南唐、南汉、北汉、吴越、闽等割据势力都还在,赵匡胤若不能一统天下,那么宋朝便是五代之后的第六代。
7,元朝的统一经历了灭金、西夏、南宋、吐蕃、西辽、大理的过程,自不必说。
8,明朝驱逐鞑虏,以南统北,千古唯一。
自古得国之正,唯汉与明。
9,清朝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代才入主中原,历康雍乾三代才一统蒙古三部。
所以,隋朝得天下易,失天下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