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在古代皇帝中能排到什么位置?

康熙在古代皇帝中能排到什么位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4/1/24 10:51:00

历史,只有在经过时间的积淀以后才能看得更清楚。

如今距离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下台已近百年,纵观历史,对古代各个皇帝的评价,归纳起来,大致不外以下几种结论:

伟大、杰出、合格、平庸、恶劣等

而得出结论的依据,主要是:

一看文治。主要看文化的发展、传承,社会的进步等,有无标志性成就。

二看武功。主要看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关系上,有无重大贡献。

三看国家影响力。主要看皇帝在当政期间,国家在国际或地区中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大小。

四看国内繁荣稳定程度。主要看国内政治秩序、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百姓生活等成就大小。

基于以上标准和依据,对古代中国皇帝的排位评价就大致有谱了。

第一,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主席提出的名单很科学)

秦皇:结束几百年的分裂,推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币制,奠定国家大一统的基础。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武功尤为突出,北击匈奴,壮大汉雄风!

唐宗:当政期间,打败突厥,被称为“天可汗”,中国世界影响力达到新高度。

宋祖:结束五代十国大分裂,执行开明的文化经济政策,使北宋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相对宽松、开明、繁荣的好时代。

第二,可以称之为杰出的,朱元璋朱棣康熙刘秀等。除朱元璋外,其它排名不分先后。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农民出身,投身起义,驱逐北元,恢复中华正统,得国很正,按理可评为伟大,但朱元璋却为明朝留下了死板、僵化、缺乏活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因而距伟大还差了一点点。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康熙,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其功绩包括:智擒鳌拜,三征准噶尔,平定三藩,打击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减免赋税等,确实很有作为,但个人感觉比朱元璋还是要差一点儿。朱元璋可是白手起家,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开国、恢复中华、统一国家。而且,所谓的康乾盛世,水分较多,已不太为今天的史学界所认同。

所以,个人感觉康熙大致和朱棣并肩,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毕竟,朱棣的功绩也有“靖难成功”,“亲征北元”,编“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等,文治武功都非常厉害。

第三,合格已下的皇帝就不一一列举了吧,太多太琐碎。当然,恶劣的皇帝大家也都有公论,也不一一分析了。

以上仅为个人一家之言,不求认同,聊博一乐。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当他接过皇帝的重担时年仅7岁,清朝在他父亲顺治帝的治理下虽然大有进步但也是问题诸多,因此他的一生身陷斗争不能自拔。康熙帝是伟大的,再多的困难他也坚持了下来,国家在他的手中也逐步的强大起来,因此说他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幼年继位为亲政同鳌拜斗争顺治帝去世时只有24岁,康熙帝继位时只有7岁,幼年的康熙帝只能在四位辅政大臣和皇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学习治国理政的道理。康熙帝14岁大婚并宣布亲政,虽然宣称亲政但权力还是在辅政大臣的手中。

四位辅政大臣之间为了争夺实权也是斗争不断,尤其是鳌拜为了能掌握实权将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杀掉,此时的首辅索尼已经年老去世,遏必隆无力阻挡,鳌拜实现了对朝政的专权。随着鳌拜的日益骄横跋扈,康熙帝和鳌拜的权利之争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康熙帝用布库擒拿了鳌拜,并真正取得了皇权。

为了国家稳定南征北讨最终平定四方青年时代的康熙非常有魄力,面对强大的吴三桂等三藩毫不犹豫力主撤藩。吴三桂不愿丢失特权起兵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康熙帝成功的除掉了三藩为国家的稳定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决东南海患,康熙帝决心收复台湾。台湾虽小但水师战力很强大为了平定东南,康熙帝花了大价钱创立起清朝的水师最终在施琅的指挥下以武力收复台湾实现了两岸的再次统一。

准格尔部的葛尔丹不甘心只做个蒙古王,他步步紧逼清朝的国都京师,为了打败这个强大的蒙古王爷,康熙帝三次亲征历时10余年最终将准格尔部打败,葛尔丹病逝后西北边患被解决。

沙俄趁清朝忙于内战的工夫一路侵占至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为了遏制沙俄对东北国土的蚕食,康熙帝在雅克萨击败了沙俄侵略军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晚年为了储君竭尽心力最终病逝太子胤两立两废让康熙帝耗尽了全部的心血,为了争夺储君之位他的九个儿子参与其中史称九子夺嫡。康熙帝面对皇子们结党营私的行动可谓是痛心不已,在诸位皇子中最终选择了四阿哥胤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为了选好继承人康熙帝也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这中间诸皇子为了争权斗争不断,作为父亲康熙帝也是无力掌控,只能顺水推舟。

总结康熙帝幼年继位勤于学习善于朝政最终把自己锻炼成一位治国能手,在面对分裂和强大对手时,敢于对抗善于谋略展现出了超人一等的智慧才能。在处理皇位继承人和朝廷党争中过于仁慈,晚年倦于朝政让国家也出现了诸多弊政,这也是他不能善始善终的一个方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那个朝代的皇帝最多如题 谢谢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秦以前,不称皇帝,因此不算汉朝27个,这是两汉并称晋朝15个唐朝21个宋朝18个,两宋并称元朝18个明朝16个清朝12个单算西汉、东汉,那么就是唐朝记得采纳啊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前74年)汉

  • 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只要确定自己是N种人后,自然会知道黄帝是黄或白了!现在就是有不少人喜欢给白种人当孙子,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说《红岩》里说有个女记者狠自己是黑眼珠,想办法要把黑眼珠用药水染成兰眼珠,结果差点儿把眼睛给弄瞎了!而现在有些人又因为白种人没说过中医是科学的,于是他们就拼命地反中医、黑中医!喜欢给白种

  • 东汉除了开国之君刘秀外,还有哪位皇帝名气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光武帝刘秀以平民身份起家,再造汉室延续了刘汉王朝的江山,他在位时期文治武功大致与明太祖朱元璋类似,既是创业之君,又为守文之主。东汉刚刚建立,刘秀就以他杰出的文治才能,迅速将东汉王朝推向了繁荣顶峰,光芒盖住了东汉所有的皇帝,所以东汉后世的帝王存在感相对很低。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东汉其余的十二位皇帝

  • 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年号的是哪个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年号的是汉朝汉武帝时代。在汉武帝之前的秦朝和汉朝前几个帝王时期都没有使用专有的纪元年号,如秦朝使用了秦始皇某某年、秦二世某某年;西汉刘邦时代用汉某某年,汉惠帝某某年、高后某某年、汉文帝前元某某年、汉景帝前元某某年,等等。到了汉武帝时代首次使用了专有的纪元年号,汉武帝是公元前141年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被毒死的(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历史上被毒死的皇帝如下(未明确排名的定义,姑且时间顺序):汉代:汉平帝刘(kan,四声)(公元前9年公元6年),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质帝刘缵(zuan,三声)(公元138年公元146年),东汉第十位皇帝。汉少帝刘辩(公元176年-公元190年),东汉第十三个皇帝。魏晋南北朝: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

  • 清朝所有皇帝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嘉庆皇帝爱新觉罗琰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宁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没谥号其他依次是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

  • 历史上有正康皇帝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理国正康皇帝段正兴段正兴在位24年,禅位为僧,其子段智兴嗣位。他用过5个年号,永贞(1148)、大宝(11491155)、龙兴(11551161)、盛明(1162)、建德(11631171)。段正兴的庙号是景宗,谥号正康皇帝,史称大理正康帝。说起大理国,不由想起火把节的传说,传说唐初的云南境内,本

  • 唐朝总共有多少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9O7李姓建都:长安一、高祖渊武德9年。二、太宗世民贞观23年。三、高宗治永徽34年。四、中宗显嗣圣1年。五、武则天垂拱21年。六、中宗(复辟)神龙5年。七、睿宗旦景云3年。八、玄宗隆基先天43年。九、肃宗亭至德7年。十、代宗豫宝应17年。十一、德宗适建中26年。十二、顺宗诵永贞l年。

  • 古代欧洲人身材就比中国人高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不一定。在都是从自然界采集植物的时候,欧洲人和中国人的身材应该差距不会很大,中国古代其实也有不少身材高大的人。但在中国向农耕方面发展,而欧洲却停留在游牧游猎的谋生方式后,身材也会随着不同的谋生方法,而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农耕可以通过智慧采取一定的方法而减少对体力的要求。而游牧游猎身材矮小,体力差的,很

  • 段誉成了大理国的国君,段誉还能够像过去一样专一于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金庸《天龙八部》中描写的大理国王段誉,帅气、多情、风度翩翩,《天龙八部》里段誉的父亲段正淳年轻时,可谓风流倜傥。段誉从一个世子一路上遇到自己的五个妹妹,最终段誉的身世被揭开,这五个妹妹都不是他的亲妹妹,段誉继承了大理王位后,娶了木婉清,木婉清成了大理国王妃。段誉是大理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