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只有在经过时间的积淀以后才能看得更清楚。
如今距离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下台已近百年,纵观历史,对古代各个皇帝的评价,归纳起来,大致不外以下几种结论:
伟大、杰出、合格、平庸、恶劣等
而得出结论的依据,主要是:
一看文治。主要看文化的发展、传承,社会的进步等,有无标志性成就。
二看武功。主要看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关系上,有无重大贡献。
三看国家影响力。主要看皇帝在当政期间,国家在国际或地区中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大小。
四看国内繁荣稳定程度。主要看国内政治秩序、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百姓生活等成就大小。
基于以上标准和依据,对古代中国皇帝的排位评价就大致有谱了。
第一,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主席提出的名单很科学)
秦皇:结束几百年的分裂,推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币制,奠定国家大一统的基础。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武功尤为突出,北击匈奴,壮大汉雄风!
唐宗:当政期间,打败突厥,被称为“天可汗”,中国世界影响力达到新高度。
宋祖:结束五代十国大分裂,执行开明的文化经济政策,使北宋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相对宽松、开明、繁荣的好时代。
第二,可以称之为杰出的,朱元璋,朱棣,康熙,刘秀等。除朱元璋外,其它排名不分先后。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农民出身,投身起义,驱逐北元,恢复中华正统,得国很正,按理可评为伟大,但朱元璋却为明朝留下了死板、僵化、缺乏活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因而距伟大还差了一点点。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康熙,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其功绩包括:智擒鳌拜,三征准噶尔,平定三藩,打击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减免赋税等,确实很有作为,但个人感觉比朱元璋还是要差一点儿。朱元璋可是白手起家,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开国、恢复中华、统一国家。而且,所谓的康乾盛世,水分较多,已不太为今天的史学界所认同。
所以,个人感觉康熙大致和朱棣并肩,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毕竟,朱棣的功绩也有“靖难成功”,“亲征北元”,编“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等,文治武功都非常厉害。
第三,合格已下的皇帝就不一一列举了吧,太多太琐碎。当然,恶劣的皇帝大家也都有公论,也不一一分析了。
以上仅为个人一家之言,不求认同,聊博一乐。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当他接过皇帝的重担时年仅7岁,清朝在他父亲顺治帝的治理下虽然大有进步但也是问题诸多,因此他的一生身陷斗争不能自拔。康熙帝是伟大的,再多的困难他也坚持了下来,国家在他的手中也逐步的强大起来,因此说他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幼年继位为亲政同鳌拜斗争顺治帝去世时只有24岁,康熙帝继位时只有7岁,幼年的康熙帝只能在四位辅政大臣和皇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学习治国理政的道理。康熙帝14岁大婚并宣布亲政,虽然宣称亲政但权力还是在辅政大臣的手中。
四位辅政大臣之间为了争夺实权也是斗争不断,尤其是鳌拜为了能掌握实权将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杀掉,此时的首辅索尼已经年老去世,遏必隆无力阻挡,鳌拜实现了对朝政的专权。随着鳌拜的日益骄横跋扈,康熙帝和鳌拜的权利之争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康熙帝用布库擒拿了鳌拜,并真正取得了皇权。
为了国家稳定南征北讨最终平定四方青年时代的康熙非常有魄力,面对强大的吴三桂等三藩毫不犹豫力主撤藩。吴三桂不愿丢失特权起兵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康熙帝成功的除掉了三藩为国家的稳定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决东南海患,康熙帝决心收复台湾。台湾虽小但水师战力很强大为了平定东南,康熙帝花了大价钱创立起清朝的水师最终在施琅的指挥下以武力收复台湾实现了两岸的再次统一。
准格尔部的葛尔丹不甘心只做个蒙古王,他步步紧逼清朝的国都京师,为了打败这个强大的蒙古王爷,康熙帝三次亲征历时10余年最终将准格尔部打败,葛尔丹病逝后西北边患被解决。
沙俄趁清朝忙于内战的工夫一路侵占至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为了遏制沙俄对东北国土的蚕食,康熙帝在雅克萨击败了沙俄侵略军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晚年为了储君竭尽心力最终病逝太子胤两立两废让康熙帝耗尽了全部的心血,为了争夺储君之位他的九个儿子参与其中史称九子夺嫡。康熙帝面对皇子们结党营私的行动可谓是痛心不已,在诸位皇子中最终选择了四阿哥胤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为了选好继承人康熙帝也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这中间诸皇子为了争权斗争不断,作为父亲康熙帝也是无力掌控,只能顺水推舟。
总结康熙帝幼年继位勤于学习善于朝政最终把自己锻炼成一位治国能手,在面对分裂和强大对手时,敢于对抗善于谋略展现出了超人一等的智慧才能。在处理皇位继承人和朝廷党争中过于仁慈,晚年倦于朝政让国家也出现了诸多弊政,这也是他不能善始善终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