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西周,后东周西周(按顺序)1、周武王姬发2、周成王姬诵3、周康王姬钊4、周昭王姬瑕5、周穆王姬满6、周共王姬扈7、周懿王姬8、周孝王姬辟方9、周夷王姬燮10、周厉王姬胡11、周宣王姬静12、周幽王姬宫13、周携王姬余臣东周(按顺序)1、周平王姬宜臼2、周桓王姬林3、周庄王姬佗4、周王姬胡齐5、周惠王姬阆6、王子颓姬颓7、周襄王姬郑8、周顷王姬壬臣9、周匡王姬班10、周定王姬瑜11、周简王姬夷12、周灵王姬泄心13、周景王姬贵14、周悼王姬猛15、周敬王姬16、周元王姬仁17、周贞定王姬介18、周哀王姬去疾19、周思王姬叔20、周考王姬嵬21、周威烈王姬午22、周安王姬骄23、周烈王姬喜24、周显王姬扁25、周慎靓王姬定26、周赧王姬延望采纳,谢谢~~
周朝的各个王分别是谁?在位又是多长时间的?
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最长》周分西周和东周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扈)->周懿王(姬)->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共和行政->周宣王静->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厘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王子(姬朝)->敬王(姬)->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周朝各诸侯国的国君是如何命名的
君臣和宗藩关系.诸侯国并不是彻底的独立国家,他们是由周天子【册封】的.周天子是所有诸侯国的逗共主地.也就是所有的诸侯国君都是周天子的【臣】.诸侯国的君主是本国的【君】,同时又是周天子的【臣】.比如,齐国第一代君主是姜子牙,是周文王和武王谋臣.楚国国君的祖先也是周成王的臣子.都是因为有功才分给他们领地和臣民.注意,当时的【国】的概念和今天不一样.他是指诸侯王的【领地】和【采邑】.齐国楚国国君作为【一国之君】,权力仅仅在其【领地】之内.而周天子拥有的是【天下】.也就是说,诸侯是代替周天子在管辖天下四方.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偏远的地区周王根本无力直接统治.比如齐国的田里收了庄稼,运回周朝都城可能要走上好几年.中央拨款到齐国,路上也要走上好几年.所谓天高皇帝远,没有办法,只有委任诸侯在地方自治统治.但是诸侯的领地依然属于【周天子】,周天子可以削夺诸侯的领地和爵位.地方的诸侯国必须定期朝见周天子并进贡.在起初逗封建地的时候,周天子一共分封了70多个诸侯国,其中50几个是【姬姓诸侯】,也就是周天子的同宗亲戚,剩下的是建国功臣和商朝以及之前的贵族.姬姓诸侯是用来【以藩屏周】的.也就是保护【周王室】、【监视异姓诸侯】、【防范少数民族】.但后来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周王室不断衰弱,诸侯国不断兼并扩大.尤其是西周灭亡后,周王室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受到了诸侯国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