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皇帝的谥号如何分类?

中国皇帝的谥号如何分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13 更新时间:2023/12/24 23:06:24

中国皇bai帝的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美谥”,比如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起码勤奋好学,那么可以给个“文”字(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等);如果这皇帝有着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那么则可以谥号为“武”(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等);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在“平谥”中,如果一个皇帝的谥号是“怀”,那大概是说他性格仁慈,但是没什么能力,搞不好后来还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则是说这皇帝在位时国家遭难,虽然这国难并非由于这任皇帝昏庸而起,但总归他也无力回天,因而后人只能对他表示惋惜和同情。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开国皇帝的号是怎么起的?有什么样的说法?

皇帝的称号分为三种,庙号、谥号以及年号。庙号和谥号一般一个皇帝只有一个,而年号,一个皇帝却有很多。

庙号,一般有太祖、太宗、高宗、中宗、仁宗等。比如现在比较热的《清平乐》里,宋仁宗就是赵祯的庙号。

谥号,一般有高帝、文帝、武帝、宣帝、炀帝等。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汉武帝的谥号就是孝武皇帝,他的庙号则是汉世宗。

至于年号,每朝每代每个皇帝,年号基本都没什么相似之处。基本上就是根据爱好来取,明清时期皇帝都只有一到两个年号,比如说康熙、乾隆这就是年号。此前年号更迭频繁,唐高宗李治当了34年皇帝,却有14个年号之多。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研究一下,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年号到底是怎么确定的了。

开国之君的庙号,一般是太祖、高祖居多。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面的称呼。皇帝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被供奉在家庙当中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到了几代以后,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庙就要被毁掉,集中到太庙一起祭祀。

而且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都有庙号,可是夹在中间的汉景帝就是没有庙号,那个时候的人不太喜欢自欺欺人。

汉朝的开国之君是刘邦,他的庙号就是汉太祖,《史记》中对此有误,记载成了汉高祖这是不对的,刘邦的庙号就是太祖。

此后庙号为太祖的开国之君还有很多,有些是子孙追封的,比如说曹操没有称帝,被曹丕追封为魏太祖。司马昭没有称帝,被司马炎追封为晋太祖。

还有一部分开国之君的庙号是高祖,比较著名的就是唐高祖李渊。虽然李渊存在感比较低,但是这个庙号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

除了李渊以外,大一统王朝中,还有一位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他的庙号也是高祖,被称之为隋高祖,不过这个庙号比较生僻,我们一般叫他的谥号隋文帝。

除了李渊、杨坚以外,基本上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中,没有庙号为高祖的皇帝了。那些割据政权中用高祖作为庙号的开国之君倒是不少,比如说后赵高祖石勒、前秦高祖苻健、北魏高祖元宏等等。

开国之君的谥号,一般是高皇帝、武帝、文帝居多。隋朝以前,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所以隋朝以前的皇帝,我们都会称呼他们的谥号。而隋朝以后,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所以庙号就取代了谥号,成为了大家嘴上常常提起的皇帝称号。

最初谥号分为美谥和平谥,对天子是没有恶谥这一说的,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祖先得到恶谥,就算这个人做天子再失败也不行。

即使改朝换代,给前朝亡国之君的谥号,也不会是恶谥,因为哪个朝代都有亡国之君,谁也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包括自己有几率得一个恶谥。但是周厉王暴政以后,谥号就分为了上谥、平谥和下谥,下谥就时贬义了。

开国之君的谥号,一般都是高皇帝,比如说刘邦的谥号就是汉高帝,所以我们要么称呼刘邦为汉太祖,这是庙号,要么称呼他为汉高帝,这是谥号。

除此之外,谥号高皇帝的还有魏太祖高皇帝曹操,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等等。

开国之君还有文帝、武帝作为谥号的,一般是因为前人开创了基业,自己坐享其成,创立了帝国。比如说魏文帝曹丕,他是真正的开国之君,但是他老爸曹操开创了基业。晋武帝司马炎,他也是开国之君,但是他爷爷和父亲开创了基业。

开国之君的年号,没什么太多的讲究。庙号和谥号,开国之君还是有迹可循的。可是年号这玩意儿,就是用来记录时间的,完全凭皇帝的兴趣来决定,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讲究。

不过被追封的皇帝,那是没有年号的。年号是当下活着的皇帝才会用,而庙号和谥号,都是给死掉的皇帝用的。开国之君的年号,一般都跟开始有点关系。

很可惜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活着的时候是没有年号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建元是他的年号,也是第一个年号,一共使用了6年。此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是建武,用了整整32年,在当时没几年换一个年号的时代,建武用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了。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个年号是黄初,汉昭烈帝刘备的第一个年号是章武,吴大帝孙权的第一个年号是黄武。西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是泰始,东晋元帝司马睿的第一个年号是建武,显然司马睿希望自己能跟汉光武帝一样,恢复祖宗基业,可惜实力不允许啊。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个年号是开皇,唐高祖李渊的第一个年号是武德,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示自己和开国有关系,所以沿用了这个年号长达9年之久。由此可见,年号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吉祥话,表示万象更新的意思。毕竟写日记也好,记史书也罢,天天都要用到,总不能找一个糟心的词汇作为年号吧?

总结:明清皇帝谥号最长,年号不改。我们读历史会发现,明朝和清朝有点特别,称呼他们的皇帝,既不用庙号也不用谥号,一般都是用年号,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其实因为他们一辈子就用一个年号,而且就俩字,非常好记。比如说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是崇祯,我们都会叫他崇祯皇帝。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年号。

那么为什么不叫谥号呢?因为他们的谥号实在是太长了,恨不得把所有好词儿都加进去。比如说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谥号是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而清朝乾隆皇帝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你要是史官,你每天愿意写这么长的开头吗?

太祖,太宗,高祖之类的是庙号,庙号的选择是有一定规范的。

太祖:一般是开国皇帝,而且是白手起家的才能有这个庙号。或者是追封

高祖:也是开国皇帝才能有,不过开国皇帝是有祖上的荫庇的,也就是在称帝之前继承了祖上的爵位的。或者是追封。

我们熟悉的汉高祖刘邦,其实他的庙号并不是高祖,而是太祖。刘邦的祖上哪有什么爵位呢,他自己在起兵之前也只是一个泗水亭的亭长,他绝对称的上是白手起家。

那为什么他后来别称为汉高祖呢?这是因为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称刘邦为汉高祖,因此后面也就叫刘邦为汉高祖了。

但唐高祖李渊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侄子,他算的上是隋朝的皇亲国戚了。而且他也承袭他祖父李虎,他父亲李的爵位为唐国公。所以,他自然称不上是白手起家了,因此他的庙号为高祖,他还追封他祖父李虎为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自然他们的庙号都是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是他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为清,追封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现在再来讲讲太宗。

太宗:用于本朝第二位重要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他们都对他们的王朝有很大的贡献,且是第二位皇帝,所以他们的庙号都是太宗。

至于明成祖朱棣,他的庙号一开始不是成祖,也是太宗。是嘉靖朝大礼议事件改成的成祖。还有,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朱允,但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走了,自然不可能有太宗这个庙号。

虽然是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为清,但那时候的清朝只是在关外,并未入关,所以他也没有得到祖这个庙号,只能给他太宗这个庙号。而他儿子顺治因为在他在位的时期清朝入关,所以顺治的庙号是世祖。而他孙子康熙因为在位时的巨大贡献,所以康熙的庙号是圣祖。

所以清太宗皇太极的爹,儿子,孙子都是祖,就他是宗。这可能就有点尴尬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说大清龙袍比历朝历代的都精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万圣节道具竟是乾隆龙袍】近日,在BONHAMS拍卖上清单上出现了一件乾隆帝的龙袍《御制蓝绸捻金银绣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即将在11月8日于伦敦拍卖。据此龙袍所有者声称:在1912年3月5日至19日,在英属印度服役的英国准将奥夫利萧尔在北京旅游时购买了这件龙袍,并由后人保存迄今。奥夫利萧尔于1882年

  • 大梁国萧选下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梁国萧选应该是指梁武帝萧衍,萧衍之后的皇帝应该是萧正德,字公和,南梁临贺王,为梁武帝萧衍之侄。萧衍由于早年无子,便收萧正德为义子。而萧正德也长期行为偏差,品德很差,后因协助侯景发动叛乱,侯景便于548年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但是在549年台城被攻陷之后,萧正德便被侯景废为侍中、大司马。萧

  • 隋朝二世而亡,却为何会有七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杨广,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朝第二位皇帝。杨侑,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朝第三位皇帝。这三位是大家都承认的,其他的都是一方诸侯小势力立的,但不被大家认可。隋朝的七位皇帝分别是隋太祖杨忠,隋文帝杨坚、隋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在位时做过哪些事?五胡乱华是怎么被终止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可谓是一位比肩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同样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也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隋文帝做的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建大兴城隋朝建立的时候,仍然定都长安。当时的长安城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不利于居住,也不符合帝国身份象征。因此,隋文帝决定营建大兴城,这就是隋唐的长安城。不

  • 求汉朝所有皇帝的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前206年~前195年--孝惠皇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前195年~前188年--前少帝刘恭(?-前184年)前188年~前184年--后少帝刘弘(?-前180年)前184年~前180年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前180年~前15

  • 古代皇帝的庙号,谥号,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的庙号,是这个人他的死后在他的子孙后世子孙当中的辈分是多少。以清朝为例。努尔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极是太宗,顺治他是世祖,康熙叫圣祖。。。。。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叫清末帝。这个呢叫庙号。谥号,人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赐予他对这个人的一生的评价名称,叫谥号。还有叫年号。还是以清朝为例。比如说,

  • 末代皇帝溥仪重回故宫,想要回清朝11个皇帝的牌位,为何却被回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称得上是中国最惨的皇帝之一了,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别说享受皇帝的九五之尊了,可能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就被人赶了下来。虽说如此,但是退的时候签订了优待条约,生活还算过的去。无论是吃喝都有人伺候,可惜后来命运实在太坎坷。先是被赶出了紫禁城,后来又被日本人诓骗过去,再到苏联饱受多年牢狱之灾,回国之后在功

  • 历史上段正淳当过大理国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是的!段正淳是段誉的父亲,在大理国的历史上他受命于危难,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国被高氏篡权,不久被迫还位于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于是他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缅人、昆仑、波

  • 大清康熙皇帝的真实身高到底是多少?真的只有1米55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种传言没有道理。康熙皇帝的身高大约一米七八左右,即使放到今天,这位清朝帝王也属于身材挺拔的男子汉。铁锤分三部分答题:第一部分,外国文献记载中,关于康熙外貌的记载;第二部分,康熙身高的实物推测;第三部分,康熙皇帝的真实相貌。第一部分:外国文献中,关于康熙外貌的记载。本国记载,有时候为了照顾上位者的尊

  • 为什么有的皇帝称他庙号,而有的称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谥号(这里仅指帝王谥号),是中华文化圈之内所特有的一种对先代帝王生平事迹功过的评定、概括方式。根据帝王生前行为及功业、品德、才能,由后世嗣君或者臣子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或哀悼的称呼,这个称呼就叫做“谥号”。谥号法形成于西周时期,在共王、懿王在位时趋向于完善。西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国君皆采用这种谥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