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青天时代是哪个皇帝?

包青天时代是哪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18 更新时间:2024/3/6 1:16:29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声在多年前就家喻户晓了。但是包拯的青天名号虽然很大,但却离不开当朝皇上的成全,正如这句古语所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试想,如果当朝圣上不公不明不慈不仁,你一个臣子不但官职难做下去,而且更不能可能做到大名鼎鼎、举国皆知的青官吧?

而成全包拯的那个皇帝,就是宋仁宗赵祯,也就是“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据说当时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的刘妃和妃晚年同时怀孕,宋真宗老了得双子,心中大喜,因为终于大位后继有人了。可是没想到刘妃工于心计,为了争当正宫娘娘竟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掉了李妃所生的男孩,说李妃心术不正,生下了妖孽。于是宋真宗一怒之下,便将李妃打入了冷宫里,而立刘妃做了皇后。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刘妃所生的男孩早早的夭折,她又将李妃所生的男孩立为太子,并扶他登上皇位,这个男孩长后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虽然不负自己的名号,这个“仁”字,就是他一生治国爱民的真实写照。因为赵祯虽然年幼时受了很多的破折,但他长大后却是一位好皇帝,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仁慈之君。他在十三岁的时候,便登基做皇帝了,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据记载,他一生都节俭爱民,在位期间将国家治里的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史学家们把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可见,有如此一位好皇帝,国家何愁不出清官?因此,关于宋仁宗仁慈爱民的事情,曾留下很多的佳话。关于宋仁宗如何用成就了“包青天”包拯,从下面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一、包拯三谏宋仁宗

史料记载,在包拯担任朝中的“监察御史”的时候,他专门负责对皇帝和武百官进行弹劾的事情。那时,宋仁宗一再重用张贵妃的娘家人张佐,不断地对其进行提拔,这时,包拯他认为对张尧佐的任作不合法度,便指出宋仁宗这样用人是不对的,于是宋仁宗便不再晋升张尧佐。

但是,到了第二年,由于张贵妃深受宋仁宗的宠爱,便又劝说宋仁宗提升张尧佐,宋仁宗便下旨提升了。可是,没想到包拯再次出来阻拦,认为以张尧佐的能力与功勋,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提升,于是宋仁宗只好再此作罢。

不过,又过了一段时间,张贵妃再次中怂恿宋仁宗升张尧佐的官职,于是宋仁宗便再次下旨,然而,没想到仍然遭到了包拯的执意奉劝,并且严厉地指出宋仁宗错误;这时,宋仁宗觉得包拯太不给自己面子,便十分不悦地要执意下旨,不料包拯比他还急,由于拼命的竭力阻拦,竟然口水四溅,说话时的唾沫都飞溅了宋仁宗一脸。这时,宋仁宗虽然满心的不悦,却没有怪罪包拯,只是一边接受他的建议,一边用衣袖擦着脸上的口水,然后,又故作生气的甩着衣袖,去洗脸了。

二、宋仁宗对宫中下人也非常仁慈

仁宗赵祯,不但对包拯对朝中的好官非常宽容,对宫中服侍自己的下人,他也一样的仁慈宽厚。据说,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宋仁宗突然在饭里吃到了一颗沙子,“咯崩”的一下,使他的牙齿都疼痛了,于是他赶紧吐了出来。不过,他立即又对身边的服侍着的宫女说:“千万别外边声张我曾在饭菜里吃到沙子哈,要知道这可是死罪呢。”

宋仁宗在五十四岁那年,驾崩去世了。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无人不失声痛哭。据记载,当时在开封街头有一个小乞丐,当闻听了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呆住了,但随着,他就放声大哭,并且还拼命地地往皇宫的方向跑去。到了皇宫门外时,那里早挤满了人做生意的、种地的、教书的、乞讨的、大人、老人和孩子,总之数清的男男女女都哭做一团,还不住的烧着纸钱,给宋仁宗“送别”……

随后,当时消息传到洛阳城时,人们都自发地停止了手中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而纷纷为他戴孝哀悼,并买了许多许多的冥纸,为宋仁宗不住地烧纸钱,据说当时人们所烧纸钱烟雾,把整个天空都遮挡住了,可见老百姓对宋仁宗的爱戴之情!

包青天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是将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的时候。包青天再牛,不过是一个臣子,为何敢将唾沫喷到皇帝脸上呢?

原来,当初宋仁宗有一个宠妃,名叫张贵妃,张贵妃有个伯父名叫张尧佐。张贵妃就想要宋仁宗提拔伯父出任宣徽使。

宣徽使乃是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同等级的朝廷高官,一般都是由朝廷勋贵出任。张尧佐在地方为官多年,也算有些功绩,不过距离出任宣徽使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朝廷中有些官员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

当时包拯出任御史中丞,正负责弹劾百官。他就上书历数张尧佐种种不足,反对宋仁宗任命。宋仁宗为人极重法统,宁肯委屈自己,也不肯徇私枉法,故此,听从了包拯的建议。由此一来,张贵妃就在后宫大吵大闹,对包拯也意见很大。

有一天即将上朝议事,张贵妃亲自送宋仁宗出门,叮嘱道:官家今日可不要忘了宣徽使这件事情啊。宋仁宗随口答道:“好好。”

不久,宋仁宗召集群臣议事,包拯上书,再次说张尧佐哪里哪里不好,不适合出任宣徽使。

史料原文称: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包拯上奏时,言辞激烈,唾沫飞溅,直接喷到皇帝脸上。皇帝没法子,只好放弃任命。

这时候宋仁宗做了一件事情,让包拯与张贵妃都大感意外。他老人家做了什么事情呢?

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岂不知包拯为御史乎?”张贵妃派遣小太监到前朝探问,知道包拯骂了皇帝,于是主动出迎,向宋仁宗道歉。宋仁宗被包拯喷一脸唾沫,竟然没有立刻擦掉!而是回到后宫,在见到张贵妃的时候才举起袖子擦掉唾沫,还愤愤然斥责道:“你啊你,一天到晚就知道说宣徽使,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黑面老包正当御史中丞吗?”

许多人看这个故事,第一反应都是说包拯好牛,皇帝也敬畏。其实,真正牛的不是包拯,是宋仁宗。

不想给张尧佐封官的人,不仅是包拯,更是宋仁宗。张贵妃是宋仁宗心爱之人,他不忍心驳心上人的面子,又不肯枉法,于是只好委屈自己,被包拯喷一脸唾沫也不擦干,目的就是要施个苦肉计,让张贵妃闭嘴。

包拯探案的故事十之八九都是小说家言,不过,宋仁宗宽厚爱民,执法公正,善待士大夫却是史书明确记载,实打实的!

中国历史五千年,唯独宋仁宗不愧仁君之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要将李世民忽必烈奉为开国皇帝,而且还不祭祀晋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皇帝建立明朝时,华夏大地礼崩乐坏,人心散乱。因此,洪武皇帝在明朝政权稍微稳固后,立马罢兵,放弃了对包括北元在内的各股势力的征伐,转而开始崇汉礼修汉德。洪武帝在全国的城镇重置城隍庙丶文庙;在各乡重置土地庙;鼓励名个家族重续族谱,修缮祠堂丶祖坟。除了这些措施外,洪武帝还对历代先贤先圣,予以立庙,实施

  • 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他们知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开国帝王都是经历了朝代更替的战乱才最终胜出的,没有过人的智慧与才能不会开创一个新的王朝。不似后续的帝王,多为因嫡长子而即位。靠的是血统而不是才能了。开国的帝王经历了朝代兴亡的战乱,知道民间的疾苦,自己也真正能够感觉到人民的力量,所以一般都会爱惜民力,与民休息。以免百姓再

  • 西周的历代大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西周:公元前1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1、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3、康王钊26年4、昭王51年5、穆王满55年6、共王紧扈12年7、懿王25年8、孝王辟方15年9、夷王变16年1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14年-11、宣王

  • 北宋,到现在历经了多少代人?依据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960年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至今已有1059年的历史了,按照一代人25年计算,宋朝建立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2代。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公元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

  • 大理历代皇帝一览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理历代皇帝一览表大理[公元9371254年]前理[公元9371094年]1.段思平(庙号:太祖;谥号:神圣文武皇帝)2.段思英(庙号:无;谥号:文经皇帝)3.段思良(庙号:无;谥号:文武皇帝)4.段思聪(庙号:无;谥号:广兹{总}皇帝)5.段素顺(庙号:无;谥号:应道皇帝)6.段素英(庙号:无;谥

  • 隋文帝时期的隋朝究竟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资治通鉴》是这样评价隋文帝的:高祖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忘倦。虽虽啬于财,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遣使者劳问其家。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隋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从司马光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得出来,那么为什么隋朝跟秦朝那般短短十几

  • 宋仁宗在历史上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存在啊这问题问的是不是只看电视剧《清平乐》,一点也不读书啊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个皇帝。开国皇帝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不过赵匡胤在位期间一直没有立储君,而当时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龙袍加身的过程中,他的弟弟赵光义等人出力甚多,后来赵光义被封为晋王,还直接执掌开封府,势力已经非

  • 汉朝汉景帝时期的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

  • 唐朝的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他们的历史地位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邀请!一,武则天,以绝世胸襟与气度,承上启下,政通人和,广谏纳言,扩宽科举二,李世民,战功赫赫,休养生息,政治清明,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大唐三,李治,割断门阀,予民生息,社会稳定,为政仁慈四,李渊,隐忍,坚强,低调,从旁观者成为天下之主五,李隆基,天性聪慧,才气过人,想当明君就可以当明君?然后就可

  • 历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谁的成就对清朝发展作用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帝王的个人才能,对王朝的兴衰起到重要影响。康熙、雍正、乾隆,就个人能力而言,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算出类拔萃。但因所处的时代、形势不同,他们对清朝历史的贡献,又各有不同。康熙示人以“仁”,实行仁政,被尊称为“圣祖仁皇帝”,典型的儒家之君;雍正雷厉风行,手腕强硬,带有鲜明的法家风格;乾隆则儒法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