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欢欢喜喜地踏入婚姻,不想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子并且给她带来了难以抹去的污点。第二段婚姻,是贫贱夫妻相依相偎,然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怀疑张爱玲目的不纯。
有人说,童年和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刻在骨子里的,或许终其一生都难以得到治愈。这句话,用在张爱玲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显赫的家世,给张爱玲带来的唯一好处,便是让她在青少年时期无需在钱财上花费什么精力。不甘父亲的虐待,逃出家门,尚有母亲可以依靠。
父母感情失和家庭不睦对她的性格和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父爱在幼时短暂拥有过又失去,追求自由的母亲勇敢做自己,只是对儿女而言母爱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幸好,张爱玲还可以用笔去挥洒那满腹才华。而她人生当中的两段婚姻又皆与此有关,胡兰成作为一个倾慕的书迷出现,赖雅亦因文字得以结缘。
1952年,张爱玲只身离开生她养她的故土赶赴香港,又三年,孤身一人乘船以难民的身份离开故国奔赴陌生的他乡。从三四十年代炙手可热的女作家到“难民”,这中间的落差不可谓不大。不过,在船上的张爱玲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她希望且相信自己能够用英文复制曾经的辉煌。
而现实很快就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初到美国囊中羞涩只能住在救济穷人的宿舍。1956年,张爱玲申请到了提供免费食宿的文字营的名额。到了新的地方,她很快就认识了一个叫赖雅的人。这个年纪比她大了整整30岁的男人,也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也穷困潦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似的经历让这两人几乎一见如故。张爱玲喜欢赖雅性子当中的那些乐观和热情,赖雅则欣赏张爱玲在人生和艺术上的独特领悟。
第一次见面的准确日子是3月13日,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十分迅速,到4月1日,这两人已经是无话不谈还在对方的家中共享美食。对这两个饱经风尘的中年男女来说,喜欢是一种多么奢侈的感情,然而这一次却来得又是如此之快。5月12日,赖雅就已在日记中留下了情投意合的字眼。
如果说一开始张爱玲是出自感情上的需求和赖雅在一起,那么,当赖雅要短暂地去别的地方一段时间之时,还未来得及分离便已开始的思念则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对赖雅的依赖。
张爱玲对爱人出手总是十分大方的,无论是当年对胡兰成在金钱上的资助、分手之时给对方的一纸支票,还是如今自己经济窘迫仍然要给赖雅钱财支援。两地别居之后,他们并没有断了联系,仍然通过书信的方式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原本不出意外,两人将在十月汇合在一起。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赖雅离开一个多月之后,张爱玲惊讶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年轻的时候和胡兰成在一起未曾有过一儿半女,36岁在异国穷困度日之时却意外怀上了。
没有人知道张爱玲心中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于这个计划外的小生命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但慌乱不知所措想必是一定有的。赖雅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快做下了他晚年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他要和张爱玲结婚,但是这个孩子不能留下来。
原因很简单,赖雅已经65岁了,身体已不再如年轻时那边健康,谁也不知道未来哪天就支撑不下去了。他们两个人又都处于穷困潦倒的状态,根本不具备抚养一个孩子的经济基础。
赖雅非常郑重地当面求婚之后,在感情上很依赖他的张爱玲毫不犹豫点头应允,其中也包括把肚子里的孩子流掉。
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显然是有深厚感情基础的,她和赖雅之间是有爱的。如果说设计,那张爱玲完全没有必要挑选赖雅这么一个既老又穷的对象。她在感情上的选择总是那么出人意料,不管是当年明知对方是人人唾弃的汉奸仍执意嫁的胡兰成,还是如今年龄大没钱信仰马克思的赖雅。
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相依为命的11年里,度过了最初几年共同创作的温馨日子之后,赖雅的身体急转直下中风卧床的时候,是张爱玲走到哪就把他带到哪儿。
要知道当时他们的条件那么窘迫,赖雅倒下了,支撑这个家的生活所需和赖雅医药费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了张爱玲的身上。一边挣钱养家,一边把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照顾瘫痪在床的赖雅身上。没有爱,张爱玲怎么能做到这般无怨无悔?在这份不离不弃面前,“设计”一说显得过于苍白和可笑。
赖雅有一个女儿,然而他年轻的时候对她疏于照顾,和女儿感情不深。他卧病在床的时候,自家负担重的女儿也无力照顾老父,只是在赖雅死后接过了他的骨灰。但有人问起对张爱玲的看法之时,她用了“不可理喻”来形容。他们两个人之间交集并不多,或许她只是不能理解张爱玲为什么选择了她的父亲。
赖雅是一个对他人热情大方且不记仇的人,他曾经帮助的一个人在成名之后便疏远了他,赖雅却并未因此而说任何对方的坏话,或许正是这份在张爱玲的生命当中极为缺少的热忱吸引了她。
他们的婚姻带给张爱玲的并不是只有照顾病人的痛苦,赖雅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张爱玲在美国走下去的动力,让她在精神上并不孤单。1967年,赖雅病逝,之后张爱玲再未谈婚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