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吕后对刘邦说:“你好糊涂阿,彭越是个猛将,你将他发配巴蜀,岂不是养虎为患。还好我路上遇见他,把他带了回来。我认为还是把他杀了好,免得后患无穷。”
梁王彭越是绿林出身,当年以游击战牵制住项羽的粮食补给,为刘邦建立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彭越年纪较大,又不修边幅,因此和刘邦很合得来。汉王朝成立后,他也经常特意到长安参加刘邦的活动,以显示对汉王朝政权的忠心。
当年,为了引诱韩信和彭越参加垓下之战,刘邦曾答应3人平分天下,可时过境迁,刘邦并没有兑现诺言。
彭越掌握了中原精华区的梁国,心里还不至于太不平衡。但自从韩信被废为淮阴侯,而后韩王信投奔匈奴后,彭越也产生了警觉心,对刘邦不再完全信任。
彭越最初以年老多病为借口,只派遣部将率兵前去邯郸会师。然而刘邦这时最希望彭越能给他支持,因此很生气地派使节到梁王府埋怨了一番。
彭越担心刘邦怀疑其忠诚,准备亲往谢罪,但部将扈辄强烈反对。他向彭越进言说:“大王刚开始不派兵表示支持,现在皇上指责了,你才勉强过去,势必会让皇上逮捕的,不如趁此机会举兵造反。皇上这时的注意力在邯郸战场,我们也许能成功。”
彭越自然不会答应,可也因此未曾赶往邯郸。
梁国的太仆得知扈辄教唆彭越叛变,便立刻前往关中向刘邦密告。
刘邦正在长安城中,听得彭越太仆密报,连想都不想,便派兵向梁地进发了。汉兵打进彭越宫中时,彭越毫无防备,当下束手就擒,被带回了洛阳。
刘邦把彭越交给御史审讯。没有反叛行为,彭越无从交代。他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辩白。
御史深知刘邦的意思,因此不论彭越如何分辩,御史还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梁王已有反叛之意,按法律应当处死。”
刘邦得到这样的奏章倒有点犹豫了,他心想:“诸位异姓王中,韩信、彭越功劳最大,当初,张良向我进言,说若要消灭项羽,有三个人最有能力,一是韩信,一是彭越,一是英布,这3个人为我建立天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天下初定,韩信已被皇后杀了,若朕再杀了彭越,岂不会让有功之臣人人自危。不如我赦免了他死罪,以示皇恩浩荡。”
于是,刘邦下了一道诏令:“赦免彭越死罪,作为罪人,流放到蜀郡居住。”
彭越觉得实在冤枉,多次恳请面见刘邦。可刘邦哪里会给他机会。当初在战场上共同拼杀情同手足,现在面对面听他申诉,刘邦无法面对,绝望之余,彭越只得率部下随从,朝蜀地进发。
这一天,彭越到达郑地。主仆几个饥饿劳累,在客馆中停下歇息。
吃饭之时,忽然听得旁边的人议论道:“皇后正在城中歇息呢。”
“她怎会到达这里?”
“听说是从京城到洛阳去的。”
“哦,难怪我今天看到街上布满了士卒,原来是为这个。”
彭越心中一阵狂喜,暗想:“好哇,机会来了。我为什么不求见皇后,向她诉说苦衷,求得开脱呢?我本来就没有反叛之心。”
吕后并不知刘邦赦免了彭越,听说彭越来了,就让他进来。
彭越跪在地上说:“皇后陛下,臣决无反叛之心,都是那太仆诬陷臣。想当初,高祖与项羽相持不下时,臣毅然绝然投奔到汉军旗下。得到高祖的将军印后,臣打击项羽,扰得他不得安宁,让汉军得以在战败后有时间休养生息。后来,臣又与汉军合兵垓下,消灭项羽,臣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请皇后为臣作主,臣太冤枉了!”
说到伤心处,彭越不禁泪如雨下。
吕后心中已有了主意,她假装恼怒的样子说:“陛下一定是被那小人蒙蔽了,怎么能对你梁王这样呢!”
过一会儿,她又温和地说:“梁王,委屈你了。这样吧,你别去蜀地了,先跟我回去吧,我自会在高祖面前为你说情。”
彭越万分感激,倒地便拜:“谢皇后圣恩,臣下就指望皇后明察秋毫了。”
到了京都,吕后对彭越说:“你且在宫外等候,我进宫去找陛下,等着信儿吧。”
彭越千恩万谢,老实地等待在宫外,心里很高兴,他认为吕后不像刘邦那样武断,很有人情味。
进入宫中,吕后见到刘邦后,就屏退了左右,对刘邦说:“彭越是一名壮士,可以由盗贼做到诸侯王,足见其有过人的能力,流放到蜀国,只会让他有报复的机会,不如诛杀了他,以绝后患!”
吕后一句话,刘邦就对彭越下了狠心。
后来,在吕后的操纵下,刘邦重新审判彭越,并暗中教唆彭越的舍人假造证据,证明彭越造反,最后由廷尉王恬奏请诛杀彭越。
作为“汉初三大将领”之一,彭越起身于草莽之间,他不懂帝王心术,战国时期的格局在他思想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从他起兵之日起,他就没有明确提出过要争夺天下,他的最高理想不过就是独霸一方,成为诸侯。
他坚持认为只要我自己没有谋反,你刘邦就不会对我下手。更为可叹的是他低估了吕后,竟然以常人之心去看待吕后,以为这个妇人可以救他一命。
谁曾想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她的政治敏感度甚至不比刘邦低,彭越也算是倒霉到家了,遇上了这对夫妻,最终身死族灭,可叹可悲。